自动驾驶概念,热热闹闹好几年了,无论传统车企还是科技巨头,或主动或被动觊觎这块蛋糕久已。没有人否认,这是未来的大趋势,问题在于,谁会真的能够分到这个蛋糕,而不是凑个热闹,目前来看,虽然不是下定论的时候,但是依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6月27日,上海,大雨。滴滴自动驾驶服务选在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时刻正式上线,上海用户可以得以尝鲜免费体验。央视新闻也破天荒第一次对自动驾驶网约车在开放道路体验的全流程进行了整整2个小时的直播。

从直播的整个过程来看,即使遇到上海的大雨天气,滴滴的自动驾驶网约车依然能平稳运行。虽然这只是在一个体验过程,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只要在手机上打开滴滴,输入出发地和终点,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将服务整个出行过程。

可以说,从概念到现实,专注于出行的滴滴在自动驾驶的发展上显然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除了国外一直领跑自动驾驶行业的Waymo外,相对于早早国内布局自动驾驶的BAT以及其他玩家来说,在实际的应用落地与率先进行商业挖掘方面,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滴滴抢了先,而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最具潜力的公司之一。

1、技术实力,是自动驾驶的基座

作为面向未来的技术,自动驾驶,毫无疑问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技术实力,是这个行业最重要、最基本的保障,没有技术实力,其他都是空中楼阁。但是,技术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是目前没有看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滴滴自动驾驶上海直播,正是一场技术实力的亮相。这是全球行业中首次大雨直播,也是夜间场景的首次曝光。这里需要多说几句技术难点:大雨会干扰自动驾驶车辆的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这是自动驾驶领域非常难以攻克的技术难点,此前从来没有企业能在大雨环境中进行进行直播,这一点也展现了滴滴对于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

SAEInt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对自动驾驶的技术阶段有一个全球比较公认的分类,总共分为:L0、L1、L2、L3、L4、L5六个等级。

L0是人工驾驶,L1是辅助驾驶,L2是半自动驾驶,L3是高度自动驾驶,L4是超高度自动驾驶,L5是全自动驾驶。前三个是人类驾驶,后三个为自动驾驶。目前阶段,全球的自动驾驶技术都还没有达到在任何天气和任何条件下都能驾驶的最高等级L5。此次滴滴自动驾驶直播,是基于目前世界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等级L4。 也就是说,滴滴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是全球顶级水平的梯队。

直播中,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一路上,方向盘基本无人操控,车辆由系统根据路况信息作出刹车、避让、减速、转弯、超车等动作,最终实现了乘客的安全送达。

而上述也只是自动驾驶最基本的技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才是难以攻克的关键点。比如前文提到的,滴滴此次直播正值上海的雨天,此前还从来没有企业在大雨环境中进行直播。

它的技术难点在于大雨会干扰自动驾驶车辆的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形成“噪点”,这就相当于传统驾驶中,大雨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使驾驶员“视力变差”,对驾驶形成一定的阻碍。同时,雨天的环境,雷达对行人打伞以及其他障碍物的识别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滴滴对算法的优化做得相当不错,即使突遇大雨,滴滴自动驾驶依然能平稳运行,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很难。这需要提前很多年的布局和埋头苦干。早在2016年,滴滴就开始投入自动驾驶研发测试;2017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研究院;2019年3月,滴滴成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芽,涉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2019年 8月,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可以说,滴滴自动驾驶已经实现一定程度的解放双手,而这背后的基础就是技术,从车道选择、红绿灯识别、车距判断等来应对复杂的行车环境,实现安全运行。是的,安全运行。安全,这是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最为关注的一个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指标。

2、落地场景,是滴滴的独家优势

任何一个技术风口,都会有人起大早赶晚集。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以其积淀多年的技术实力,在国内互联网公司里无人能出其右,也曾喊口号All in AI,几年前李彦宏还乘坐自动驾驶汽车从西二旗的总部到国家会议中心参会。那是百度自动驾驶的高光时刻,说实话,那时候,我也以为这是一场以百度为主的科技企业和传统车企的竞赛。但是,竟然被后来居上的滴滴抢了头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用场景的落地。滴滴有着天然的运用场景,这是所有科技企业和车企所不具备的天然而独特的优势。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有两个最重要的板块:一个是上文提到的技术实力;另一个就是运营网络。

要知道,自动驾驶技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卖给普通的消费者,因为成本高,且C端的消费品要求必须是完美的L5级别自动驾驶,消费者不太可能花巨资购买一台有使用场景限制的车辆。所以,由技术提供者搭建运营网络提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成为最合适的落地场景。如Waymo这样的行业领先者也在从零搭建运营网络。

此前,在这个领域最具有优势的两个企业是滴滴和Uber,但Uber受累于美国的疫情,裁掉了自动驾驶团队。所以从全球来看,在运营网络方面,最具有优势的是滴滴,全球只此一家。国外的Waymo、苹果等,国内的百度、蔚来,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关于落地场景、运营网络,也比较容易理解。滴滴作为中国网约车的龙头,拥有丰富的网约车线上、线下运营管理经验以及行业资源,并累积了海量的真实出行数据。有数据显示,滴滴通过旗下网约车服务在中国400个城市每天提供两到三千万次的出行服务。按照每单保守5公里有效里程数据计算,一年下来的累计里程数超过300亿公里。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自动驾驶在感知和路径规划上进行迭代和升级。

滴滴所形成的生态环境与搭建的运营网络是提供Robotaxi服务最合适的落地场景。因为这些都可以逐步应用于未来自动驾驶的测试运营,并实现最终的应用落地。

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交通应由电动车、无人驾驶和车辆调度三部分共同组成,而滴滴就占了其中的两项,再加上其成熟的运营网络,滴滴在未来出行领域上的优势则会进一步放大,也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3、商业潜力的发掘,是一个技术活儿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是一个烧钱且风险巨大的领域,而且,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也将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它的商业化从目前来看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服务。

在产品端,上文已经提到,自动驾驶技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卖给普通的消费者,高成本以及技术不完善的背景下,消费者花巨资购买一台使用场景有限制的车辆不太现实。那么,只剩下一条路,服务。既然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只有在服务上落地这一条路,那么,滴滴便是最具潜力的竞争者,或者说是引领者。

从滴滴的布局上来看,最有可能的是采用混合派单模式,即在适合自动驾驶的区域将订单派给自动驾驶车辆,在不适合的地方将订单派给人类司机。所以,滴滴的自动驾驶最具有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且滴滴具有庞大的网约车网络,有庞大的车辆运行网络,便可以知道哪里最适合建立自动驾驶运营网络。

同时,滴滴还与车厂合作,生产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让无人驾驶汽车在滴滴网络承接订单,最后收入由各方分配。也可以这样理解,依靠庞大的网约车网络,滴滴将运营经验应用到自动驾驶运营中,让Robotaxi扮演网约车运力补充的角色。这也是目前最具有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所以,关于自动驾驶这个事,目前来看,滴滴真的是一个比较全能的选手,也是行业中最具商业潜力的选手,有一定的技术实力,有独特的、成熟的运营网络和落地场景。这恐怕正是滴滴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众多高级别玩家中能够率先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One more thing——有人会担心司机的就业问题,其实,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落地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威胁到人类司机的就业,目前从运营场景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网约车最大场景应该是高峰时段的运力补充。有数据显示,滴滴高峰时段有25%的订单无法被接起,原因就是高峰运力不足,自动驾驶则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以我看,在肉眼可见的时间内,自动驾驶不会威胁人类司机的就业,而只会是补充,至于几十年之后,自动驾驶技术会不会取代司机这个职业,那就不好说了,但是,即便如此,那么自动驾驶技术所带来的的新职业和职位,一定远远超过失去的司机。

看看历史就知道了,马车被火车汽车取代之后,所带来的新就业比马车夫要多得多。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新职业和职位,比手工作坊时代的工人要多得多。此类的例子无需多举,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会使整体人类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