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工昌

特别声明:本文最早于2018年发表于反做空信息中心公众号,本次修改重发,部分内容来自科技日报,版权归反做空信息中心和好公司在线共同所有,要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源及本声明。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公告称,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以我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我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紫光集团公告。紫光集团官网截图

虽然公告未点名是哪一家债权人,不过紫光股份、紫光国微7月10日发布公告称,收到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告知函,债权人徽商银行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重整。

徽商银行没有进一步的公告。中新网记者从紫光国微等紫光集团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获悉,“公司业务不受影响,其余事情,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从紫光集团公告不难发现,银行质疑紫光集团资不抵债,所以申请破产重整。紫光集团今年6月30日曾公开披露,其旗下已有6只债券违约,并且表态:公司已启动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将积极与持有人沟通制定债务解决方案。

靠买买买成就的伟大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是清华控股旗下骨干企业,清华控股前身是以清华大学大部分经营性资产和股权划拨组建的清华大学企业集团。1988年清华大学成立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改称清华紫光总公司,2005年改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改制为现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它最主要的平台有三个,分别是由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转变过来的启迪控股、由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改制而来的紫光集团、以及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延续下来的同方股份。

公开材料显示,主要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高科技企业孵化、投资管理、资产运营和资本运作等业务。也就是说,这个打着清华旗号的公司从事的不是人们想象的高科技,而主要是一个投资集团。

2009年6月,曾涉猎城市基础设施、矿业、地产等领域的商人赵伟国得到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赏识,进入紫光集团。赵伟国个人的投资平台是健坤投资,主要从事IT、天然气、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从各自产业性质上看,赵伟国的健坤与紫光集团可谓不谋而合,它们走到一起可谓无缝对接,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出任总经理自是顺理成章。

因为彼时的紫光集团,手握上市公司紫光古汉和20多家子公司,但经济效益不佳,资产规模约13亿元,净资产只有2亿元,收入只有3亿元。2010年3月,赵伟国个人控股的健坤投资以2.8亿元入股,获紫光集团35.29%股权。2013年5月,随着一系列股权调整,紫光集团变成清华控股与健坤投资51%和49%股权的局面。清华控股在紫光集团七人董事会中占据四席,但董事长由赵伟国出任。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至2010年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曾引起轩然大波,小股东北京市旺达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栗铎,曾多次举报紫光集团故意做低公司价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但清华控股坚持支持赵伟国入主紫光集团。但不管怎样,从创建公司到2013年的15年间,赵伟国和他背后的紫光集团还一直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即使被人偶尔被人提及,也是轻描淡写地寥寥几句,“紫光?是那个卖保健品的公司吧?”

直到2013年它突然进入人们的视线。2013年,紫光集团17亿美元收购美国上市公司展讯通信,强势进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2014年7月,紫光集团9.07亿美元收购美国上市公司锐迪科微电子,加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整合与协作。紫光收购后对两家公司进行了私有化,这个人们印象中卖保健品的公司一跃成为全球基带芯片出货量第三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从而奠定紫光现有核心业务。

2015年2月,紫光集团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达成总额300亿元的战略合作意向,以产融结合的方式共同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航母。2015年5月,紫光集团下属子公司紫光股份25亿美元收购中国网络设备及存储器、服务器巨头“新华三”51%的股权,这是华为卖出的公司。

据财新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仅仅2015年,赵伟国一手主导的股权投资交易至少有11起,涉及资金高达600亿元以上,这还只是明面上达成的交易。这家把自己定位为打造“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芯片巨头,在它创建的前15年在做什么人们都不知道,直到5年前才突然转入打出自己旗号的正业。而这个正业,又与自己原先所做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靠买来的。而就是这个“买”字,让它再也停不下来。

2016年,紫光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布局半导体封测产业领域,全面构筑“芯——云——网——端”信息产业生态链。2016年7月,紫光集团完成收购武汉新芯多数股权。2016年7月26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长江存储由紫光集团旗下紫光控股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其中紫光控股出资197亿元人民币,占51.04%。长江存储是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生态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存储计划内存的研发,制造基地在武汉、南京两地。

2016年12月,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2016年12月,紫光集团与成都市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成都IC国际城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约319亿美元)。2017年2月,总投资300亿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总投资300亿元(约48亿美元)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集体开工。

2017年11月紫光集团收购中国台湾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30%股权,交易金额为10.26亿元人民币。2018年8月10日,紫光集团收购封测龙头中国台湾日月光旗下苏州半导体30%股权,交易金额9533万美元。2018年春节前,紫光集团、重庆市政府、华芯投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定成立紫光国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亿人民币。(1)

芯片行业非常花钱,资本运作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个行业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赵伟国在201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上的一段经典语录。他说,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伟大的行业,必将产生伟大的企业。一山放过一山栏,不破楼兰终不还!

而作为企业的紫光成就如此伟大就靠一个字:买。那么拥有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做背景,被国家寄予厚望的紫光为什么不自己搞研发,要靠买呢?

收购的钱从哪里来?

按照赵伟国的逻辑:在中国目前的环境内,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创新,而当前芯片产业基本被国际二三家公司垄断。如果现在搞创新一个是时间上太长与中国快速发展需求不符;另一个是在芯片行业国际巨头过于强大,很容在创新初期就被巨头弄死。如此,最好方式就是自主创新+国际并购,利用国际并购先让自己强大起来,有了一定话语权再搞创新,这样会容易很多。(2)

创新,创新,从上到下,中国人一直念滋在心,在集中了中国最好的人才,拥有中国最好的政府背景的清华紫光这里,它更像是一个赚取名声与钱财的工具。其实创新不了靠钱砸不丢人,只是明明只会砸钱买,却偏偏还要在公众面前整个高科技的帽子,揭穿后才是真正的丢人。

紫光集团为什么要这么个买法?

赵伟国将紫光集团的战略从开始的“芯”重述为“芯+云”。

从收购展讯、瑞迪科开始,到收购中国网络设备及存储器、服务器巨头“新华三” 51%的股权,这是“芯”阶段。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收购武汉新芯成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布局半导体封测产业领域,全面构筑“芯-云-网-端”信息产业生态链。但是,赵伟国一边坐在惠普谈判桌上,一边完成了另外几笔与“芯+云”毫不相干的股权交易:

2015年4月,紫光集团旗下孙公司紫光智能、紫光4.0投资30亿元获得沈阳机床21.52%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卓远以总价6亿元买入银润投资15.59%股权,成为银润投资第一大股东,为之后借道银润投资实现学大教育(NYSE:XUE)私有化埋下伏笔;2015年6月,紫光国际以1.24亿美元买入国内互联网彩票龙头500彩票网(NYSE:WBAI)15.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外,赵伟国还参与了世纪互联私有化的交易。

这几笔交易中,沈阳机床、世纪互联还能勉强算是IT制造,银润投资、500彩票网,则很难与赵伟国勾画的“芯+云”战略联系起来——它们更像赵伟国尝到利用中美股市对中国网络公司估值差、操作中概股私有化回国上市甜头的财务投资布局。

构建“从芯到云”的产业链;创新中国高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助力国家战略,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团,是赵伟国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的清华紫光的宏伟战略,现在紫光集团最核心的三大业务平台是“展讯+锐迪科”“紫光股份+华三”“同方国芯”。其中展讯+锐迪科对标高通、联发科,主攻移动芯片;紫光股份+华三主要做企业级市场的IT服务业务,比如云服务;同方国芯则主攻存储。(3)但从他对彩票网、银润投资等的投资来看,如何从投资中获利才是最关键的,至于什么产业战略,都是拿出来卖的噱头吧。

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紫光集团总资产为489.8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为83.97亿元,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3.4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过区区6.28亿元。距离紫光集团产生利润不超过4年时间。就这点钱,给紫光集团所有人员发工资奖金都不够。而2013年紫光收购展讯、锐迪科就花了162亿元现金。几乎所有的人都要问,赵伟国哪来的钱?

对此赵伟国回应称,“大部分是紫光集团自己出的”,然后是由清华控股担保,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紫光集团提供了为期九年、总金额70亿元的并购贷款。赵伟国“还通过自己的人脉找了两个朋友投了一些钱”,他未正面回应找的两个朋友是谁,同时也搞不清他所谓的“紫光集团自己”是怎么拿出的“大部分”钱的。

根据《等深线》记者调查,紫光集团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国开行银行授信、银行贷款、国家产业基金、与合作伙伴设立的并购基金、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以及自身控制的金融类资产融资等。

大致说来,清华紫光来钱的主要途径是下两个方面:一是定向增发。先确立一个上市公司作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平台,是清华系公司惯有的发展路径。在A股市场,紫光集团计划将紫光股份打造成IT信息系统、云计算等综合产业旗舰。形成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多样化产业布局。

2015年,在清华控股的统一部署下,紫光集团斥资71亿元,成为A股上市公司紫光国芯的控股股东。两年后,紫光国芯在紫光集团的并购中派上用场。2015年5月,紫光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平台紫光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25亿元。

讲到定增,赵伟国说,“对投资人来讲,一定要给它一个变现的路径,那就是A股市场。我觉得把收购的公司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和投资人投某个公司最后实现IPO其实没什么差别,反倒是我们的路径更快一点。”赵伟国表示,“收购新华三51%股权,直接把它注入紫光股份,对于外部投资人来说,尽管锁定期是三年,但未来可以直接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交易。”赵伟国给展讯、锐迪科的定位是独立上市,给投资人留下了变现路径。

与诸多竞争者相比,撬动A股市场对科技类企业的高估值杠杆的目标相同,但赵伟国旗下已掌握紫光股份、同方国芯两家上市公司,离A股的距离更近一些。“投资人愿意跟着赵伟国一起冒险,主要是看中中国和成熟市场之间的科技公司估值差。”上述参与竞购新华三的投资人认为。具体说来,收购新华三51%股权的25亿美元,出自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的定向增发。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需要38亿美元,赵伟国作出的资金安排是,由紫光集团提供担保,紫光联合向银行等金融或投资机构申请贷款。(3)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仅在2017年,紫光集团就进行了4期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发行,合计募集金额66.5亿元;而在2016年,紫光集团2期非公开债券发行,融资100亿元。

在资本市场,赵伟国显示了点石成金的本领,对于一个打着高科技芯片的旗号,自己却基本没什么研发能力,主要靠收购来支撑起宏大概念的企业,如果是换成别的企业,早被人骂的狗血喷头了,而赵伟国所在的清华紫光却几乎是一呼百应,群英攒集。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可不是集微网随口说的,而是这一场场收购案背后的主角——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201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亲口给出的答案。赵伟国的回答让大家感到意外:“资本获利实际上不是通过企业获利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利的。如果把它描述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因为投资人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利的,而我们拿到钱去发展产业,产业的利润上来又会支撑资本市场。”

也就是“让资本赚到钱!”赵伟国认为这是吸引资本的核心。赵伟国举例解释,“紫光定增25块多,最高到139,今天还有90多。资本虽然投资了我们,但他是到资本市场拿钱,其获利巨大。”(4)

那么这些投资人怎么到资本市场拿到钱呢?文雅点的说就是利用的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对科技行业的高估值,以小利润去撬动资本市场的大差价。更直白就是,通过众机构啸聚,哄抬股价,然后再适时悄然退出,最终为这一场场盛宴埋单的是普通股民!在赵伟国眼里,他们就是一群实在的猪,天生就只有挨宰的命。至此我们能看清,这个清华高材生能于政商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其实靠的就是一样东西:割韭菜孝敬诸公,然后大家都来帮我捧场。

当然紫光身背的“清华”这块金字招牌也出力不少。财新网认为,赵伟国能够在资本市场腾挪,离不开“清华系”的支持。这种支持,一是有形的支持。清华控股不仅给了赵伟国紫光集团这一大平台,还为赵伟国提供了两个上市公司平台——紫光股份、同方国芯。二是利用清华这块金字招牌来获取定向增发认购信任。

在财新记者采访中,赵伟国一再表示,紫光集团是校办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三点,一是无限忠诚,二是系统信任,三是文化对接。系统信任,指的是清华大学、清华控股对紫光团队有系统信任,“不是一两个人的信任,而是清华大学系统、整个班子对紫光的信任”。当然这种所谓的系统信任是需要通过无限忠诚来完成的。

2015年5月,选择在新华三股权交易新闻发布会这个场合,赵伟国宣布,未来将把70%的个人资产捐给清华大学。作为回报,2015年12月,紫光集团发行8亿美元双档无评级高级债券,获得清华大学和清华控股的大力支持,层层锁链,把紫光集团与清华牢牢的绑在了一起,所以在公开场合被双方描述的如此动听的信任,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一场交易。

银行贷款也是支撑紫光集团并购的主要来源。

根据紫光集团官方消息,2013年,原本以提供出口信贷为主要业务的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清华紫光以17亿美元一举收购展讯。收购展讯、迪锐科期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合计为紫光集团提供了为期九年、总金额70亿元的并购贷款。紫光集团还直接与平安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4家股份制上市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中信银行将视清华系企业为最重要的总行级战略客户。不仅如此,紫光集团还获得了两期境外银团贷款。2017年3月,紫光集团在香港与境内外14家银行签署了7亿美元银团贷款协议,由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作为牵头行。2017年7月,紫光集团境外银团贷款二期项目落地,由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牵头行,融资金额不明,贷款用于支持紫光集团提出的“从芯到云”战略。

紫光为什么会获得银行的如此青睐呢?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政府着力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要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并规定了具体的目标,譬如2020年封装测试技术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赵伟国对芯片公司的收购正踩在风口上。

2012年底、2013年初是半导体产业政策变化的分水岭。2012年底陆续有上海的半导体企业上书中央政府,建议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到了2013年5月,中科院院士师昌绪也上书建言。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公布,中国半导体产业升温。

2014年9月,中央开会开始讨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这一年的9月24日,在工信部、财政部指导下,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签署《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国家大基金正式设立。根据工商资料,国家大基金注册资本987.2亿元,财政部出资360亿元,占股36.5%,为控股大股东,紫光通信也是国家大基金的股东,出资1亿元。

财新报道称,2015年2月14日,国家大基金与紫光签订了100亿元的投资意向,国家开发银行亦宣布提供200亿元综合授信。2017年3月,大基金携手国开行拿出了新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十三五”期间,国开行意向支持紫光集团融资总量1000亿元,大基金则拟对紫光集团意向投资不超过500亿元,重点支持紫光集团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产业板块。

海外并购受阻,眼光转向国内

赵伟国异乎寻常的高调和所向披靡的收购,终于令国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已经对其产生了高度戒备。面对清华紫光对美光科技230亿美元的叫价,遭美政府阻止,另外紫光以37.75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硬盘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Digital Corp)15%的股份的收购遭否决。

在对美收购失败后赵伟国将目光转向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2016年1月和2月,紫光国芯分别与力成、南茂科技签订《认股协议书》,按照当时的汇率,拟以共计约61.5亿元人民币分别收购力成、南茂科技25%的股权,并成为前者第一大股东、后者第二大股东。

就在外界期待上述两大中国台湾项目有所眉目之际,短短一年时间内,二者却相继“搁浅”。2016年12月,紫光国芯宣布终止与南茂科技签署的《认股协议书》;2017年1月14日,入股力成的项目亦无奈泡汤。紫光国芯称,鉴于子公司西藏创芯目前尚未取得相关核准,力成董事会认为已无法在股东会授权期限内完成,遂决议通过不继续本次私募股份发行事项。

2015年11月5日,赵伟国通过同方国芯(现紫光国芯)抛出的一项高达800亿元的天量定增计划,一时豪气冲天。而根据再融资新规,证监会就定价机制、融资规模、时间间隔、公司财务资质等诸多方面提出要求,力求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剑指过度融资、差价套利。

记者梳理发现,对照证监会的新规,此次主要包括4个方面,具体为非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20%;再融资(包括配股、增发、非公开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上次募集资金到位日的时间间隔不低于18个月;申请再融资时,除了金融机构,不得有较大规模的财务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只能是发行期首日。对照紫光国芯的定增方案(修订后),此次该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9.59亿股,几乎是当时总股本5倍,远超过新规中“拟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的条件。

另外,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价格为27.04元/股,以公司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15年11月6日)为定价基准日,也不能满足新规中“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的要求。事实上,此次再融资新政对融资规模进行了严格限制。与其他公司定增的资金来源于一级市场非公开募集不同,紫光国芯此次800亿元定增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紫光系”内部。记者注意到,按照此前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共计有9名发行对象,具体为6名“紫光系”成员。(5)

外部收购遇阻。对依靠自己可怜的研发能力根本不可能完成产业升级的清华紫光来说,要完成豪言的“芯—云—网—端”信息产业生态链无疑于痴人说梦,而无法完成又意味着它向国家伸手要钱的资格大打折扣。内部融资逐渐无望。从它自己发行800亿天亮定增最后却只能靠自己公司内部消化可以看得很清楚,曾经让他立于清华顶端一呼百应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赵伟国迅速想到了第三条出路。

2017年1月10日,赵伟国出现在一场公开活动上,他在报告紫光集团的情况时透露,2016年已在武汉开工建设存储基地,这个基地投资240亿美元,而今年还有另外两个半导体制造基地,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南京,这三个基地的总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按照赵伟国的说法,这一项目的运作,是一种新模式的成功探索,这种新模式就是“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力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三合一。(5)

紫光模式中的“资本永动机”的前提是国家大环境、行业大环境、市场大环境持续向好,只有持续向好才有资本持续投入。从经济活动的规律来讲,持续向好是不可能的。

首先作为清华紫光并购起点的展讯通信,经营和增长状况并不乐观。在增长率上,展讯2016年的收入增长率仅有13.7%,如果按照美元计算,这个数字更低,只有6.7%。实际上,在紫光集团收购展讯之初,展讯的发展已现颓废之势。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2010~2013年展讯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一直呈下降趋势。(4)

其次目前国际营商环境日益严峻,国内行业大环境也处于下行趋势,市场大环境不可能持续向好,像清华紫光这样自己不大力研发,主要靠资本运作的并购来完成换代升级的企业无疑将遭遇严酷的冬天。

赵伟国服软了吗?

2018年5月5日,大唐电信上市公司发表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5月4日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审查决定书》(反垄断审查函[2018]第1号),主要内容如下:“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审查,现决定,对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通公司等新设合营企业案不予禁止,你公司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该案涉及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之外的其他事项,依据相关法律办理。”

距大唐电信与高通等公开宣布成立瓴盛科技过去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中,清华紫光董事长继向人们展示了其在政商两道长袖善舞之能后,再向人们展示了其娴熟驾驭民粹、占道德高点、尽长袖善舞之能。尽管有一众只认立场不辨是非的名人与媒体为其站队,但这种人为的鼓噪显然没能瞒得过任何一个真正关注市场经济的人们的眼睛,该来的判决没有迟到。这份决定书也许不能完全说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但至少能看成在汹汹民粹裹挟下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市场经济本身的一种坚持。

今天,我们已经过了那种几乎让所有人得利从而毫无阻拦一日千里的狂飙时刻,今后向未来迈进的每一步都将异常的艰难,在前行的每一个节点上,总会有人借助于各种资源,有些还是特别冠冕堂皇的,对正常的市场进程进行各种阻拦。这就要求我们的主管部门时刻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的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就做的很好。

2018年8月23日,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说,紫光每年投入200亿元进行研发,“在芯片上赚了点小钱,高通就很不喜欢”,“其实外国的芯片巨头应该更有远见一些,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跨国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应该给中国企业一口饭吃”。

对这番话,包括腾讯网在内的众媒体用了“紫光董事长“跪求”高通?请给中国企业一口饭吃”的标题,回想起一年前的2017年11月19日,面对央视镜头,赵伟国豪情满满,也许有一天,中国人可以制造集成电路,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也没有想到,我会来挑这个大梁。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应该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做一些事情,去担当一些国家战略当中需要的角色。谁也没有想到,他的清华紫光让祖国强大担当国家战略需要东西的,就是几款最低档手机的芯片。再回想起更早前几个月,这个人挟爱国之名,痛骂他的竞争对手的那股凛然正气,不禁觉着一股彻头彻尾的讽刺。

让这位公众眼中一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政商达人如此放低身段的原因是,紫光展锐专注的低端芯片本身利润低,错失4G第一波红利的展锐近年营收并不理想,但同时又将面临来自高通与大唐合资成立的瓴盛的压力。“我们的芯片针对50到100美元的手机,瓴盛专门做100美元的手机。”赵伟国说。展锐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员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展锐)本身表现不好的情况下,还被别人捅一刀,你说能好受吗?”(7)

展锐表现不好吗?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不是国家重点扶植的芯片产业龙头吗?展锐的芯片是最低档的50到100美元的手机?很难想象,挂着清华牌子,一直以高科技示人的它竟然做的是这样的东西,就是这样,还怕别人来争,抢了它的饭碗,不知那些还要在它身上投资几百亿国家基金扶植它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看到这样的消息会怎么想。

被银行申请破产重整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公告称,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以我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我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紫光集团公告。紫光集团官网截图

虽然公告未点名是哪一家债权人,不过紫光股份、紫光国微7月10日发布公告称,收到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告知函,债权人徽商银行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重整。

徽商银行没有进一步的公告。中新网记者从紫光国微等紫光集团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获悉,“公司业务不受影响,其余事情,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从紫光集团公告不难发现,银行质疑紫光集团资不抵债,所以申请破产重整。紫光集团今年6月30日曾公开披露,其旗下已有6只债券违约,并且表态:公司已启动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将积极与持有人沟通制定债务解决方案。

实际上,早在2019年,紫光集团境外债波动就引发关注。紫光集团当时发布旗下境外债异常波动的声明:紫光集团及下属主要企业均经营正常。紫光集团境内外无违约事件发生,公司境内外现金充足、资金流动性稳健。

紫光集团2019年曾发布境外债异常波动声明。图片来自紫光集团官网截图。

紫光集团在2019年报中表示,2019年,紫光集团在集团层面带息负债同比减少209亿元,由年初1611亿元减至1402亿元。

不过,最新有消息显示,目前紫光集团已经负债超2000亿元。

据多家媒体援引Wind的数据,紫光集团当前违约本息共计约68.83亿元。到2021年12月底,紫光集团还有一支13亿元规模的债券将到期。这样算下来,紫光集团到2021年底,至少有超80亿元到期债务。

截至目前,紫光集团尚未披露2020年年报。根据其2019年报,截至2019年底,紫光集团资产总计2977.62亿元,负债合计2187.47亿元。2019年集团总营收769.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4.3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3.46%。

有分析指出,这源自紫光集团的“买买买”,这些交易资金主要来自大肆举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紫光集团发起了超60起收购。其中,包括2015年斥资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51%的股权。甚至在2015年还想控股台积电,但最终因审查、资金等问题未落地。

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吗?紫光集团公告显示,集团将依法全面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支持法院依法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这被外界解读为,没有实质性办法解决债务问题。

紫光国微公告。截图

虽然紫光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均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重整未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

但同时两家公司都表示,“如紫光集团进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将可能对本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

记者注意到,紫光股份的2021年一季报显示,紫光股份的最大股东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紫光股份已经有超一半处于质押状态。而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正是紫光集团的子公司。

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在紫光股份中的过半股权被质押。紫光股份2021年一季度财报截图。

紫光国微在2021年5月份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通过下属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质押公司股票比例较高,或存在一定的控制权变动风险。

至于此次紫光集团面临的债务危机对中国半导体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分析指出,不产生影响,从紫国股份和紫光国微7月9日股价小幅下跌就看出来了,正如紫光集团称“经营和生产不产生影响”。

2021年7月7日,国产芯片企业紫光国微涨停,总市值首次站上1000亿元。所以,也有人称,未来紫光集团有可能还叫紫光,但它已不是原来那个“紫光”。(9)

参考资料:

(1)赵伟国放豪言欲并购联发科回顾紫光的高速并购之路2015年11月03日:凤凰科技来源:第一财经网

(2)紫光何来用不完的钱?赵伟国一语道破:羊毛出在猪身上2015-11-02来源:集微网

(3)从名不见经传到对手胆寒,清华紫光的扩张不是谁都学得文:覃敏,财新网2017-08-04

(4)郭台铭怼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等深线百家号2018-01-05

(5)紫光国芯800亿定增何去何从?谁给赵伟国芯片梦买单2017-02-28 来源:时代周报

(6)紫光的疯狂并购模式能为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什么?新浪科技2017年03月31日

(7)低端市场也不放过紫光董事长炮轰高通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2018-08-30

(8)什么芯片,让李克强摘下眼镜端详了这么久?2018-10-19 来源:中国政府网

(9)被申请破产重整,3000亿芯片巨头紫光发生了什么?2021年7月12日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