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表现平稳,指数涨跌幅不大,从成交量来看,已经是连续第9天突破万亿,市场情绪火热。

今天领涨的是BIPV、碳交易和有机硅,其中前两者我们分别在《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产业布局下一阶段》、《碳交易,未来四十年你必须要懂的名词》中做过研究,所以今天的话题就是:有机硅。

我们认为来自新能源、电子电器等新兴产业复苏的需求是有机硅新的增长点,而在供给上,由于政策偏紧,产能扩张受限,供需结构在短期将维持一定的紧张,而长期来看,具有成本控制优势的中游企业与在高成长赛道具有技术优势的下游应用企业具投资价值。

1

供求不平衡带动价格上涨

有机硅本轮上涨始于5月份,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价格的上涨,2021年上半年国内有机硅DMC市场均价从年初的22000元/吨涨至6月份的30500元/吨,市场均值均处于2万元关口以上。

价格的上涨直接带动的就是行业利润的上升,同时,自2018年国内有机硅市场价格处于近年来高点之后,国内企业纷纷扩产,供给不断增加,且增速均在10%附近,然而海外产能近几年却并未扩张,在本轮价格上涨过程中国内企业受益明显。

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在需求端,近三年以来,伴随新能源汽车、光伏领域以及日用消费、医疗消费等需求大幅增长下,直接带动有机硅需求大幅增长,而随着海外经济逐渐恢复,下游需求回暖。

供给端,目前国家对工业硅产能的政策偏紧,下游囤货状态积极。产业链调研显示,目前单体厂订单多排期至7月中旬,有机硅DMC库存压力依旧较小。

2

产业链

有机硅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常年位于国务院《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名录》、《战略新兴产业分类名录》等政策文件之中,是《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项目。

产业链主体主要由“上游工业硅生产-中游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生产-下游有机硅成品生产”构成。

产业链上下游有着不同的逻辑,具体来看的话,上游工业硅的优势在于资源,中游在于扩产能与降成本,下游注重研发。我们分开来看。

上游工业硅生产成本中,80%来自原料及电力成本,因此电力资源、矿产资源构成了上游竞争的核心壁垒。

2016年后,行业产能扩张的速度明显下降,2016年到2020 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速为0.72%,对比2012-2016年的6.3%有明显下降。

其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收紧,作为工业硅生产的大省,新疆、云南陆续出台政策限制工业硅产能新增,未来工业硅产能将主要以产能替换为主。

同时由于工业硅生产成本中发电成本占比较高,自备燃煤电站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停止审批,因此未来新增工业硅产能将受到产能+成本两方面的卡位限制,未来产能大规模扩张的可能不大。

全球来看,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20年中国已经承接了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产能,工业硅总产量达到22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67%,如果我国大规模扩产,势必造成供大于求,影响行业整体利润。

中游有机硅单体/中间体作为工业硅最大的下游消费市场,标准化程度较高,规模化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来自规模化降低成本。

此外,相比于外购,自有原料的厂商平均能降低20%-25%的原料成本,中间体自产同时往下游延伸将是未来行业内的普遍趋势。国内单体厂中间体平均自用比例为64%。其中,湖北兴发自用比例最高86.1%;内蒙古恒业成79.2%;合盛硅业76.7%。

下游有机硅产品门类众多,应用领域广泛,新兴领域的需求正不断涌现,具备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将会率先占领市场。

具体分行业来看,应用最多的行业是建筑行业,其次是电子电器。举例来说,髙性能硅油用于地下铁道变压器可防止爆炸;有机硅橡胶可以用于髙层建筑幕墙玻璃和室内电线电缆铜洞口达到密封和防火的目的;整理剂(包括硅油)可用于纺织品和羊毛衫改善外观、手感;含氢硅油可用于化妆品与日用化工提髙产品的性能和品级等。

从行业规模来看,当前中国有机硅市场约在530亿左右,预计至 2025年,相关市场将达到945亿,未来5年CAGR 12.46%;按人均消费测算,我国人均有机硅消耗量低于1.0kg/人,相比于发达国家有机硅消费量为1.0-2.0kg/人,尚存一倍以上增长空间。

展望未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中国作为全球有机硅生产的中心,国内企业目前已凭借成本优势,在建筑、纺织等规模化传统市场的占据主动,而来自新能源、光伏发电、电子电器等新兴环保行业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带动有机硅保持高景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