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炒鞋了解一下?
 
70后炒股,80后炒房,到了90后和00后的消费繁荣时期,却是一片万物皆可炒景象。
 
曾几何时,阿迪达斯找到美国说唱巨星坎爷,于是那一年Yeezy一鞋难求,随后的几年中椰子鞋随便换换配色就能在炒鞋市场上被炒到几万元的高价。

而后就是耐克,与乔丹合作的AJ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三天两头的换换配色加上刺绣就当上新,还限量发售。篮球爱好者们对此如痴如醉,炒鞋客们仿佛经历一场又一场色彩斑斓的饕餮一般,沉迷其中,捞钱捞到手软。
 

其实衣服和鞋子在这些“炒客”看来都是一样的,只要包含三大原则就可以拿来炒:1.限量;2.明星穿过;3.炒客们有能力荡平存量的产品;
 
在新棉事件出了之后,许多国际品牌遭受到了抵制,蠢蠢欲动的炒客们又开始瞄准了国货品牌,一夜之间,国产球鞋炒出了天价。
 
日前有媒体爆出,在某鞋类网购平台上,一款参考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鞋,被挂出了48889的价格,涨幅高达31倍。
 

虽然接下来李宁对这件事情予以回应:“天价鞋”出现在第三方平台,而不是李宁官网,该平台虽然将鞋价标高,但并没有交易量。另外,这款鞋是李宁几年前的老款式,目前已经不再生产。公司也不清楚为何会有网络平台以如此高价售卖李宁鞋。目前该款鞋已经下架。
 
只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指发生在这一款鞋子上,截止发稿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部分限量款国产球鞋仍在以高于发售价数倍的价格在售卖。
 
02.
炒韭菜了解一下?
 
前段时间提倡“房住不炒”,那时的房价稍有波动就可以听到炒房客的哀嚎声一片……
 
如今甚至有了“鞋穿不炒”的呼吁,前前后后我们看过了“大学生炒鞋赚钱给父母买房”,“借钱炒鞋一夜暴亏50万”……
 
这一切来的有些突然,甚至于我这个80后来说需要先学习消化一下!
 
等同于炒手办,炒盲盒,炒衣服和炒鞋的群体都相对年轻,集中在90后,00后。不管是炒鞋客还是消费者都成长在物质条件丰厚的时代,自然就会形成愿意为理想买单的消费观念。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十分愿意投入,再加上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也不足为奇。
 
在这件事情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想象。因为炒鞋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李宁在发表了回应之后,还表示了并不打算放弃联名款、限量款这些让消费者求而不得的饥饿营销方式。
 

李宁在回应中表示,将通过IP地址定位和身份证核实等方式规避“炒鞋潮”,可是这种方式早在很多年前耐克就已经开始实施了。这样做不仅不能降低球鞋的售价,还会让炒家把雇人排队的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鞋的价格进一步上涨。
 
限量和联名除了为品牌带来的附加价值外,在二级市场球鞋价值还来自其纪念价值。被球星穿过的球鞋或是明星同款球鞋,都会迅速升值。
 
也就是说,即使大家都知道炒鞋不好,但是都不愿意放弃这块蛋糕,毕竟单纯的运动只是小众消费,想要实现量级增长还是要靠大众潮流,尤其是受到追捧的大众潮流。
 
在品牌方之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炒鞋客”这个群体。据极光统计的结果显示,截止2019年4月,潮牌鉴定电商App的受众中,25岁及以下的“Z世代”用户,占比达83.7%。
 
对于这些人来说“炒股票,炒基金太复杂搞不懂,而炒房又负担不起”在可以负担的起且能弄得明白的范围内,炒鞋,炒衣服,炒盲盒也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调查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还了解到,不单单是炒鞋,炒衣服,炒盲盒或者其他的群体中大家都会有许多社交群。通常这些群里也有自己的KOL,也就是所谓的大神,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可以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虽然鞋子作为日常消费品不能与金融产品相提并论,但是在这件事情里,运作的人所用的套路跟金融产品的拉高推涨套路如出一辙。
 
当然,有谁会平白无故去拉高一个产品的价格?这么做一定是为了从中牟利。如果操盘者牟到利润,那么请问利润来自于哪里呢?
 
脚趾头都知道,在这个盘子里,炒鞋客就是韭菜,而这也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杀猪盘!
 
03.
炒股了解一下?
 
就在炒鞋风波袭卷年轻人的时候,在真正的金融市场上,一直股票股票却杀出重围,让许多人看清了,运动鞋中的巨大利润空间。这就是年产1.8亿双鞋,被称为“鞋王”的华利集团。
 
上市路演现场,华利集团董事会主席兼实控人张聪渊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51年来一直助力于鞋履的开发和铸造。2019年公司协议产量超过1.8亿双,已成为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Under Armour、HOKA ONE ONE等全球知名运动品牌的开发与制造服务供应商。
 

过去几年,运动健康的需求提升,以及跑鞋、篮球鞋等运动鞋细分市场的拓展,全球运动鞋市场增长迅速,2018年市场规模达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水涨船高下,华利集团收入和利润均保持约20%增速。
 
其中来自全球五大品牌商贡献了近九成收入。
 

能够使得华利集团跑赢这场比赛的正是他们的成本优势,面对同行每双鞋平均133元的出厂价,华利的出厂价低至七八十块钱,这背后正是得益于它越南的生产基地,当地的工资水平仅约中国大陆的二分之一。劳动力成本低是华利的一大优势,而公司每年2%不到的研发占比远低同行。
 
04.
钱进了谁的口袋
 
通过华利我们了解到鞋子的成本,即使加上品牌方所要求的特殊材料的费用无非也就是两天百元顶天。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最终花出去的几万元究竟进了谁的口袋呢?事实证明生产商有钱赚,但他们属于劳动所得;品牌方有钱赚,他们花了许多经历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运营宣传也都是成本;
 
那么剩下在二级市场被赚走的多余溢价,是在为什么买单呢?为了懒得去排队买鞋?为了情怀?为了稀缺?为了文化?还是为了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