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4日晚上,大洋彼岸的北卡罗莱纳州,一个犹太人倒下了。

自然死亡,享年82岁。

他死在狱中,150年的刑期,尚未撑过十分之一。

生前,他曾是白手起家的“华尔街传奇”,是锐意改革的纳斯达克主席,是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拿”。

但他临死前的身份,美国史上最大投资诈骗案的主犯,是“庞氏骗局之王”。

被他骗的人多达3.7万,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诈骗金额超过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00亿)。

这个数字,比阿里巴巴过去4年的净利润之和还要多。

他叫伯纳德·麦道夫。

半个世界的有钱人,都栽在他手里了。

1

华尔街传奇

1938年4月29日,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

他的老爸原本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开了一家运动用品公司。但后来朝鲜战争期间钢铁短缺,公司因无法获得钢铁原材料而倒闭。

用我们的话来说,这叫家道中落。幸运的是,犹太人近乎天赋的经商思维,还是给了麦道夫很大的助力。

1960年,22岁的麦道夫从霍夫特拉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在同一年,他和高中时的恋人露丝·阿尔伯恩结婚了。

男人一结婚,就有了养家糊口的压力。为了赚钱,他带着大学期间当救生员和安装花园喷水装置赚来的5000美元,还向老丈人借了个办公室,开了一家伯纳德·麦道夫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

尽管是个5000块起家的股票中介公司,但麦道夫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慢慢地竟然在高手如林的华尔街打出了名气。

很快,犹太人的商业嗅觉发挥了作用。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股票交易依然还需要通过打电话的形式委托经纪人。麦道夫觉得打电话效率太低了,券商公司是赚差价的,只有人们更加频繁地交易,进出足够快,才可以赚更多。

恰好那时正值计算机技术大发展时期,麦道夫当机立断,投入巨资推行线上自动化交易。

凭借着这套高效便捷的交易系统,麦道夫在华尔街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将股票交易从电话转移到电脑上,一跃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

1983年,麦道夫公司还在伦敦开设了办事处,并成为第一批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美国公司。

他那套先进的交易系统,后来也成长为鼎鼎大名的NASDAQ(纳斯达克)交易系统。借此,1991年,43岁的麦道夫当选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一路带领纳斯达克发展成为能与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也为后来的苹果、思科、Google等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做了充分准备。

 

作为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的技术革新者,麦道夫一举成名。到2000年的时候,麦道夫手下的公司已经拥有约3亿美元的资产,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三大提供上市咨询的经纪公司之一,而他本人也是纽交所的第三大经纪人。

白手起家的经历,也让麦道夫被称为“华尔街传奇”,一度是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专家”。

加上喜欢做慈善,在彼时的投资人和公众眼中,麦道夫简直就是社会楷模:

谦虚、低调、顾家、乐善好施。

可以说,麦道夫的前半生,是一部幸福的励志电影。

2

财富“永动机”

2000年,麦道夫已经62岁了。

从白手起家到身家数亿,吃穿不愁,功成名就,受人敬仰。按理来说,这是告老还乡的最好时机。

如果是这样,这个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世上会多一个“股坛传奇”。但麦道夫还有心愿没有完成,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出名以后,麦道夫也做点兼职,帮着七大姑八大姨打理一些小额账户,带着他们赚点钱。

为了留住这些客户,麦道夫给出的年化收益率非常惊人:10%。而且,无论牛熊。

起初,麦道夫的客户都是亲戚朋友等熟人,但超高的收益很快引来了更多的投资者。渐渐的,麦道夫开始招揽更多的客户。

利用自己的犹太人身份,麦道夫成功打入了美国富豪聚集的棕榈滩乡村俱乐部,向一众富豪游说自己的对冲基金战绩和可观的回报率。

为了使自己的项目更加可信,麦道夫还设置了很高的投资门槛:

开始只接受单笔1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后来变成只接受单笔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最后只接受单笔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

对于这些富豪,麦道夫依然许诺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无论美股是牛市还是熊市,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提供高回报的同时,麦道夫对投资者们也有要求:不准在任何的营销资料中,把他列为投资顾问。他对于基金的运作和投资策略也讳莫如深,如果“客户”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就拒绝接受该客户的投资。

不得不说,麦道夫对人性的把握非常精准。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谁让人家是股坛传奇、纳斯达克前主席呢,别人做不到的收益,他神通广大,一定可以做到。

而且,麦道夫举止正派,是出了名的道德楷模。用当时一位对冲基金执行人员的话来说:

“麦道夫是犹太版的国库券。他是那么的安全。”

正是这种高收益和高保障,让麦道夫的客户群体迅速壮大。很快,椰林海滩乡村私人俱乐部中的300多位犹太人会员几乎都成了他的客户。而更多的富豪,还在闻风而来。

尽管这些富豪也感到好奇,麦道夫到底是如何实现如此持续的高收益?但因为有丰厚的回报,他们依然把投资麦道夫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

在美国上层社会,高尔夫球场和鸡尾酒会上的闲谈间隙,麦道夫的名字不时被提起。一些犹太老人称麦道夫是“犹太债券”,能给出8%至12%的投资回报,而且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场形势如何。麦道夫自己也曾吹嘘:

“我在上涨的市场中赚钱,下跌的市场中也赚钱,只有缺乏波动的市场才会让我无计可施。”

如果没有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麦道夫的“财富永动机”神话或许可以一直延续。

3

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2008年,美国次贷泡沫再也撑不下去,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蝴蝶扇动翅膀,一场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

为了应付流动性危机,投资者们开始向麦道夫要求赎回本金。2008年12月初,欧洲投资者更是要求紧急调用70亿美元。

谁也没有想到,投资者们等来的不是本金,而是一个骗局的揭晓。

这70亿美元是压垮麦道夫的最后一根稻草。麦道夫向两个儿子坦白:

我已“一无所有”,亏损至少500亿美元。

不知道是不是麦道夫的授意,两个儿子当晚就告发了老爸,一场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也由此浮出水面。

原来,麦道夫根本没有把投资者的钱拿去投资,他只是玩了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把新投资者的钱,当作老投资者的利息。

也就是说,所谓的投资项目都是瞎编的,麦道夫只是利用自己的行业地位和人脉,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

利用对冲基金,以虚设投资项目为诱饵,通过承诺10%-15%的高收益率,吸引了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资深银行家和富豪名流们的巨额资金。

到最后,这个骗局被麦道夫发展成了金字塔结构,拉人头拿提成,再拆东墙补西墙,用后加入者的资金给先加入者发钱。

击鼓传花的结局,就是崩盘,绝大多数人血本无归。

有多少人受骗呢?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11月30日,麦道夫的公司帐户内共有4800个投资者账户,这些受骗的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犹太人慈善组织以及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被麦道夫“割韭菜”受骗的人数多达3.7万人,而且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边,有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美国知名演员凯文·贝肯、美国房地产开发商雷德·威尔彭等名流;也有万通金融集团、桑坦德银行、奥地利银行、富通、瑞士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等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甚至还有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控股。

这些机构中最惨的是Fairfield Greenwich集团,损失了75亿美元。

由于损失惨重,时年65岁的知名法国基金经理蒂里甚至绝望割腕自杀。

还有很多是麦道夫多年的好友,这些人的损失从4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但对有些人来说,那是他们的棺材本。

所有的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00亿元)。

“华尔街传奇”成了“华尔街巨骗”,麦道夫整整忽悠了半个世界。

犯下如此惊天罪行,麦道夫也得到了一个凄惨的下场。

麦道夫在2009年认罪,经过审判,其承认了11项与证券欺诈、洗钱、伪造文件有关的重罪指控,被判监禁150年,同时法院还开出了170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

麦道夫的家人下场也同样凄惨。2010年12月,麦道夫长子马克在纽约家中上吊自杀,年仅46岁;2014年9月,麦道夫次子安德鲁死于癌症,年仅48岁。麦道夫的妻子露丝·麦道夫,曾在2012年被媒体在佛罗里达州拍到,穷困而且沧桑。

从名满天下到臭名昭著,麦道夫的人生下半场,是个彻底的悲剧。

4

尾声

谁也说不清楚,功成名就、财富自由的麦道夫,为什么要设计这场庞氏骗局。

但就是这样一个漏洞明显的骗局,麦道夫却奇迹般地维持了二十多年,而且发展成了美国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更关键的是,被他骗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精明的那一群人:

富豪名流、金融机构、资深银行家……

只能说,麦道夫的骗术太高超了。有人曾专门总结过他的“四大绝招”:

1、利用高端场所建立人脉网;

2、打出“投资必赚”的口碑;

3、发展“金字塔型下线”,拉人头有高额提成;

4、稳定合理的回报率。

通过这四大绝招,加上他自己多年的行业声望,麦道夫成功地骗取了富豪们的信任。

麦道夫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你是否认为这样的骗局只骗那些富人,离我们很遥远呢?

事实上,不是的。自从1919年那个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开了先河后,“庞氏骗局”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中国银保监会曾透露过一个数字,2018年以来,全国共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案件1.5万余起,涉案金额达到1.1万亿人民币。

这些金融骗局,大多带着高大上的概念而来,什么网络加盟、互联网科技、新型货币、大数据智能……让你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如何鉴别庞氏骗局?这里给大家几个判断标准,这是庞氏骗局的主要特征:

1、宣传高收益低风险。记住,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2、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的本质特征就是没有实际投资标的,投资收益完全来自于新增客户的本金,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3、特别浮夸的包装和宣传。为了让庞氏骗局看起来更有“可信度”,骗局组织者会想尽办法包装自己,包装项目,让你无法拒绝。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克制住自己内心的那两个字:

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