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沙县小吃,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不会陌生。

的确,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县城,有人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它的门店、连锁店在上世纪90年代陆续地开,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增长,红遍大江南北,杀出重围被全国人民所认可。

▲看这密密麻麻的覆盖率

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可谓是一副众生相。

沙县小吃已发展到240多个品种,但出了沙县,一般也就是经营“老四样”。

从初成规模开始,沙县小吃就特点鲜明:好吃、便宜、上菜快。

沙县小吃走上饮食界巅峰的秘诀,与李小龙同出一辙,快到什么程度?现成的快,客人随到随吃,出菜效率直接甩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好几条街。

哪怕跟随着物价上涨了一些,它依然吸引着收入不高又想填饱肚子的学生、打工者和上班族。

在 2018 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沙县拌面还作为中国美食代表,飘香来到冬奥会赛场,成为了令人难忘的中国美食。

“与肯德基、麦当劳一类的集团公司不同,沙县小吃能开遍全国,政府是背后最有力的推手。

沙县小吃发展靠“三驾马车”——沙县小吃集团、沙县小吃办和沙县小吃同业公会。

我们常看到的吃豆人logo,就是政府设立的同业公会在规范。

沙县是个非常特别的“国企”,这要从沙县小吃这个概念本身谈起。

先有当地政府扶持下“沙县人开的小吃”,后来才有了“沙县小吃”这块招牌,最后这块招牌(商标)才被沙县当地政府注册成功。

因为商标是县域名,又是小吃这种广泛的名称,从1992年直到2005年申请成功,沙县政府协商了十几年“沙县小吃”商标才被特批下来。

沙县小吃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盛行一种叫做“标会”的民间金融业务,相当于现在的P2P。

台湾人制作的参加标会众生相 / Net

后来,前尘历史一样,标会暴雷了,众多沙县人举债度日,逃到附近的厦门、福州一带,总要讨生活的,沙县人都能做的几样拿手的小吃,凭借这个技能,沙县人四根竹竿撑起个塑料棚开始沿街叫卖,做起小生意。他们最初只卖三种食物:拌面、扁肉和茶叶蛋,制作方便,成本低,却很受欢迎。

餐饮市场的空白让沙县小吃迅速火了起来,也带来了不少的收益,赚到钱的沙县人回到家乡还债盖房、造福家乡,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1997 年是沙县小吃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为了推广沙县小吃,沙县政府成立了“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小吃办”,为沙县小吃的发展出谋划策,并直接要求乡镇干部带头外出开小吃店。

自沙县小吃办成立第二年起,政府干部阶层就开始为学徒进行免费培训,下乡下村传授手艺。十多年来一共办过六百多期培训班,培训学员五万多名。把这五万多名学徒分散全国各地,其发展的力度与速度可想而知。

伴随着九十年代的下海潮,沙县人前往全国各地,极低的开店成本,让沙县小吃在空白的餐饮市场中攻城略地,喂饱已经饥饿了数十年的中国人。

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的霸业,由此缓缓拉开序幕。

他们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联络处,调节纠纷,维护品牌,帮助初来乍到的沙县人开疆拓土。

全国 8 万家沙县门店,是麦当劳的30多倍,是肯德基的20多倍,即便如此,依然保持着所有餐品4~10元左右的实惠价格,带来超百亿的营收。

不过,这么多店面并不都是沙县人开的。

政府不占股权,而是通过商标的控制来营运企业,只要取得商标授权,就可以开沙县小吃,相当于连锁加盟,不管你是不是沙县人。

2008 年,因为冒牌沙县小吃店丛生,环境脏乱差。沙县国投决定采取行动,以国有独资的形式注册了“沙县小吃集团”,想朝着公司化发展,只是到现在也没能实施。

所以我们吃到的沙县小吃,都是个体户开的。

沙县小吃的队伍如此庞大,有一部分功劳还是要归功于山寨者身上的。

△澳大利亚“沙县小吃”店。来源:沙县政府

如今的沙县小吃,不仅开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还走出国门,开到澳洲、美洲、欧洲等地,

成为福建省家喻户晓的“名片”。

你肯定想不到,就这么个小县城,也建了一座机场,直达北上广各大城市,在这里凭登机牌,可以免费得到一份相当丰盛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中国最神秘的餐饮组织,号称中华小吃的行业标准,与兰州拉面连接起一道西北到东南的中轴线,划定了中国小吃版图。也让沙县人赚得盆满钵满。

据悉,2019年,沙县常住人口约23.4万人,全年GDP约为314亿元,人均GDP达到了13.4万元,能在全国各大城市里排名前15名。

在江湖上,从来不缺少“沙县小吃”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