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螳螂 来源:开盘叮叮




01



这是我见过最拉胯的315晚会。

趣头条、宝骏汽车、汉堡王、海参……我期待的大家伙,一个也没有。

是咱们的商业环境太好,只找出这些小家伙了吗?

显然不是.

P2P和长租公寓集体爆雷、华为混用不同排列屏幕、腾讯无故封禁QQ号、大量互联网出行APP搞数据歧视、疫情期间发国难财的医疗产品黑作坊、几大牛奶品牌私定牛奶标准、只给美国赔钱无视中国消费者的苹果降速门……

这些议题,难道不比汉堡王少一片番茄来的重要?

遥想315当年,拳打苹果、脚踢网易,刺破共享单车泡沫、曝光饿了么黑心作坊,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线磕头、淘宝大众点评自扇嘴巴。

那时的315才叫消费者保护日,要按今年这个搞法,以后干脆改名叫315品牌公关日算了。

我强烈建议明年的315晚会曝光一下今年的315晚会。

目前,这些被点名了的品牌,纷纷在微博上发表了连公章都没有的道歉,诚意十足。

在这些被点名的品牌中,最有意思的,恐怕还是趣头条。

在315晚会中,趣头条被曝出存在大量违法违规广告,甚至违法赌博平台也能在趣头条投放广告。

自然,趣头条的股价迅速暴跌。

趣头条股价图

数据来源:Tradingview

趣头条当然回应称将加大整改力度,然而,如果细抠其商业模式我们就会发现,趣头条想要彻底整改,恐怕没这么简单。




02



趣头条素来与快手、拼多多齐名,有下沉市场三巨头之称。

所谓下沉市场,便是除一二线城市外的十亿中国人。

他们人均收入不高、对新生事物接纳度低、不常在网络发声,最高调的,也不过是在家族群里转发那些耸人听闻的自媒体文章。

相比于"刚下飞机,人在美国"的知乎、街薪30万的虎扑、凯迪拉克合照比凯迪拉克年产量还多的小红书,他们默默无闻。

但他们,才是中国沉默的大多数。

过去,他们长期被忽略。

但趣头条觉得,只要用户量够,他们也有价值。

而趣头条的拉客模式简单粗暴,给钱,收徒。

你只需要使用、分享趣头条产品,就可以收到现金奖励。

而如果你吸引了你的朋友使用趣头条,也就是发展了下线,那么他的收益你也可以分享。

正是这种看着有点像传销,但确实实实在在给钱的模式,让趣头条在下沉市场实现了比新冠病毒还迅速的病毒式传播。

上线10个月,趣头条的用户从0暴增至600万。

上线18个月,日活用户破千万。

上线27个月,趣头条赴美上市,创瑞幸咖啡之前中国企业最快赴美上市速度。

只是,这种病毒式传播,必须要有大量资金作为支撑。一旦补贴终止,趋利性极强的用户将迅速抛弃趣头条。

数据显示,趣头条的营销成本占其总成本的绝对大头。

也因此,趣头条的商业模式被其高管简化为一个不等式:M>N。

M是趣头条拉新与运维的成本,N则是广告主向趣头条支付的广告费。只要M>N,趣头条就是赚的。

可问题来了。

出手豪阔的国际大牌对下沉市场兴趣有限,正正经经的中小品牌不足以支撑趣头条巨大的运营成本。

剩下可选,可不就剩下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暴利灰色产业了吗?




03



更麻烦的是,烧钱至今,趣头条似乎没烧出什么成效。

目前,趣头条的收入结构仍然单一,除了“比伟哥还有效”“一月瘦40斤”的那些广告外,几乎没什么额外收入。

而自19年的高速扩张期结束后,其营收也没什么起色。

净利润更是长期为负,虽然亏损正在收窄,但是距离盈亏平衡还差得很远。

更令人担忧的,是趣头条的日活用户正在下降。

在今年一季度,趣头条的日货减少了大约10万。要知道,疫情期间各大媒体平台的日活用户可是全部暴涨的。

收入单一、用户粘性极差、几乎没有护城河,趣头条完全就是在烧钱讲故事。

而像这样这样趣头条靠烧钱拉客的产品正在变多,走路、睡觉、喝水都能赚钱。

在步多多APP上,用户通过累计步数就可换得金币,进而兑换现金。

在睡觉赚APP上,只要你睡满8小时就可以兑换礼品。

其他诸如喝水赚钱的水宝宝、看小说赚钱的番茄小说等还有很多,基本上,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能赚钱。

(提现时套路极多,别上当)

这种烧钱讲故事的庞氏骗局,显然不是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对于趣头条而言,起码到目前为止,它最高光的时刻,还是它在纳斯达克敲钟的瞬间。

而对于用户而言,这种耗费大量时间与人情最后却只能换取极少量现金的模式,最终只能透支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