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底,万达、百度、腾讯在深圳签约合作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当时可谓是掀起电商行业的“激浪”。

​作者:吴文武

王健林后来在一次媒体采访时笑着说道“当初有人给这家公司起名叫腾百万,更有人建议起名玩淘宝”。最终这两个名字都没选,而是选择叫:飞凡。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万达旗下电商平台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在计划注销,正在做最后的债务清算。

飞凡,这家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电商公司,在成立5年后宣告注销,更被媒体普遍报道称,这标志着万达退出电商业务,更意味着王健林和万达的电商梦破灭。

几年前,在房地产市场黄金时代终结,进入白银时代的大背景下,王健林阔步向前,谋求万达转型,万达开启了轻资产之路,调整业态布局,逐步试水金融、电商、影院、体育、儿童等业务。

其中电商是万达积极布局的一大行业,其实万达最早在2012年就开始涉足电商,到2014年联合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共同出资成立电商平台——飞凡,其中万达持股70%。到2016年,百度、腾讯相继退出,新飞凡也由此诞生,成为万达网科旗下的子公司。

后来新飞凡的发展一直也未能实现预期。一位电商行业的资深人士今天告诉新品略,“飞凡从成立到现在一直没有存在感。”这也印证了飞凡的发展情况。

万达曾计划将飞凡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融资百亿计划,力争在2018年实现盈利,2020年利润超百亿并实现上市,然后到了2020年,新飞凡并没有上市,而是宣告注销。

飞凡从高调入市,到如今黯然退却,原因只要有一个:不赚钱,盈利模式不成型,收支都不能实现平衡。

也有其他一些原因,包括定位不明,配套服务缺失,对手太多太强大,市场竞争激烈等等。

王健林也曾在2017年的公司年会上就特别提到了非凡的问题,他说:飞凡原本的方向有偏差,并重点强调, “如果当初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

飞凡是万达探索全面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试验品,最终这个试验品还是没能成功,是商业环境竞争的激烈,还是万达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说不定会走进商学院课堂成为商业案例。

尽管飞凡没有“飞起来”,但王老板的电商梦依然还在。

最近,王健林狂砸46亿元,并再次拉上马化腾,和高登一起共同成立了上海冰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发展目标依然是电子商务平台,更有传言王健林将收购爱潮货APP。

如今的电商行业早已发生巨变,但依然激烈竞争,阿里、京东等巨头依然强大,拼多多、苏宁易购等平台强势崛起,传统电商的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电商巨头们早已纷纷将目光投向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启了新零售时代。

尽管万达深陷债务泥潭,各板块业务经营亏损,但万达依然有自己的优质资产,万达广场就是其中之一,在直播带货和新零售时代仍还有场景切入点,未来想象空间依然在。

万达广场仍将是万达电商2.0的最佳试验田。

王健林曾在2016年的公司年会上高歌了一首《等待》,正如歌词: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仍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