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资产与招商蛇口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于资产大宗交易,推进全国存量资产数字化处置新模式。

事实上,招商蛇口与阿里资产合作已久,自2019年开始,阿里资产便与招商蛇口开展全国资产处置试点的项目,当时招商蛇口的房源标的覆盖了全国14个主流城市,房源类型包括了住宅、商铺、办公楼、公寓,总成交金额超过5.2亿元。

近年来,招商蛇口在阿里资产平台上逐步尝试大宗资产线上处置模式,成交标的金额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此次双方再度联手,更多是借助阿里资产平台在流量、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实现存量资产的高效去化的目标。

资产处置的“大货架”

当前,地产销售仍处于疲弱的下行期,资产去化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大宗物业更甚。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除一线城市以外,商业大宗交易活跃度并不高。今年上半年,国内32城大宗物业成交仅录得91笔,交易总额约621.97亿元,同比下降41.5%;平均单笔成交额约6.83亿元,同比下降33.3%,且已降至近三年的低位。

与此同时,出险房企由于资金链承压,频频变卖资产自救,这便导致大宗物业的供给迅速过剩,而且推向市场的资产良莠不齐,投资者对于资产的选择愈发审慎。

对资产方而言,如何更快速地触达到更多潜在的意向投资者,实现资产交易的达成,也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从目前来看,像招商蛇口这样把资产摆上阿里的“货架”任君选择,是个不错的方式。

首先,尽可能地拓宽了“找人”的渠道。在阿里资产的平台上,集合了包括法院、税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政府单位,也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四大AMC等金融资管机构,以及民营、国有地产企业等,当然还有庞大的非机构买家群体,这些都是潜在的投资需求者。

此外,阿里资产的处置平台还推出了房产交易中心、商办、工业用房等针对不动产处置领域的频道,由平台收集来源和处置需求,通过一定机制分配给具有拍卖资质的服务商。如此一来,也进一步节省了资产方在寻找投资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财力和人力,降低了交易成本。

即便是线下达成的意向,也通过阿里资产平台进行交易,基于第三方的监管和约束,也有效避免交易过程中扯皮等情况出现,加快交易进程。

从成果来看,目前大宗资产在线上成交的情况还不错。

仅以招商蛇口为例,2022年10月19日,其在阿里资产平台上开展了写字楼、商铺及车位使用权的集中拍卖,涉及“武汉硚口区招商江湾国际C栋及负二层600个地下停车位使用权”标的,总建筑面积为5.6万方,是招商在武汉的标志性TOD项目,最终成交总额达3.14亿元,仅1天的竞价周期就完成了出售。

住宅类综合体也有成交记录。“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百合苑1-4号楼住宅公寓、商铺”标的,以3965万元的价格起拍,最后以5205万元成交,溢价31%。

据了解,除了招商蛇口外,融创、华发股份、大悦城、中铁建、红星美凯龙等企业都将旗下资产放上了阿里货架,囊括了房地产、写字楼、购物中心、康养文旅、产业园以及股债权等各类资产。阿里交易已成为了企业资产处置的重要渠道之一。

从平台商到运营商

当然,阿里资产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平台提供商,它正在试图深入到前端的资产运营中。

阿里曾提出“以数智化激活城市资源发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资产交易”的愿景,依托于自身流量、大数据、互联网等服务要素优势,构建资产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提升资产去化效率。

近日,阿里资产就与商业地产服务商安徽禾处置业展开合作,借助建立标准化与结构化的市场供需库,通过数据分析甄选合适楼宇进行托管运营,进而加速商办租赁市场的运行效率。

据了解,阿里资产利用线上平台为安徽禾处置业的商业资产交易活动提供数字化服务,采用竞价机制在短时间内撮合资产方和投资人及承租人;并给予楼盘独立的身份IP,解决房源重复和虚假问题,且以130个字段去描述楼盘和房源信息,省去了前期客户做数据筛选的过程,有效支撑客户的快速决策,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流转。

此外,在上线环节,实行有条件的报名及审批,365天×24小时随时随地报名、竞价以及款项支付。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让交易变得更有效率。

而资产展示以及交易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也打破了过往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让市场价格始终稳定在合理的水平。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阿里资产可以通过前期有效运营,不仅推高相关资产的出租率,还有助于资产价值的提升。此后,一旦资产进入后端交易环节,就可以实现更高的溢价退出,阿里资产从中所能获得的收入也随之提升。

一条龙的增值及变现服务,相信这也是企业选择阿里资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