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中国人寿在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可谓十分积极。

最近,中国人寿召开了一场长三角地区的专题会议。这场会议上,中国人寿还举行了长三角地区重大投资项目、业务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共有17个重大投资项目、业务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涉及长三角地区自贸区发展、绿色金融、先进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老保障等领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公司携手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交通发展基金共同发起了总规模100.01亿元的江西交投高速公路投资基金。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人寿也不断驰援控股子公司。2022年10月,中国人寿地产平台国寿置业以2.33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了远洋集团持有的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股权;2022年4月,中国人寿还以约30亿元收购了远洋集团北京颐堤港一期项目部分公司股权。

到处不差钱“买买买”的背后,中国人寿自身的业绩情况却不容乐观。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营业收入7010.12亿元,同比减少3.7%;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11.82亿元,同比减少35.9%。

01

“输血”地产子公司

中国人寿在地产领域的投资,不得不提的是对远洋集团的“资助”。

2022年12月28日,远洋集团官微发布消息称,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簿记发行了一笔13.03亿元的REITs产品“申港证券—远洋集团三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笔产品期限3年,票面利率5%。

本次发行获得了包括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和邮储银行等保险和投资人参与认购。

在一众认购的银行企业中,中国人寿的出现显得颇为引人注目。工商资料显示,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377.HK,以下简称“远洋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正是中国人寿,后者持有29.59%的股份。

此外,远洋集团第二大股东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9.58%的股份,与中国人寿持股只相差0.01%。

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并不是中国人寿2022年第一次驰援远洋集团。地产下行周期之下,远洋集团2022年先后多次变卖核心资产进行筹资。

2022年10月,远洋集团公告称,将以2.33亿元的总代价出售所持有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以下简称“项目公司”)的10%股权,受让人为中国人寿旗下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项目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路商务中心区,属于国际甲级写字楼。项目公司余下90%股权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集团”)的附属公司共同持有。中国人寿集团是中国人寿的控股公司。

远洋集团称,这次出售事项将产生1.65亿元的收益,公司拟将出售所得款项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资助远不止于此。工商资料显示,2022年4月,远洋集团以约30亿元向中国人寿出售北京颐堤港一期项目部分股权。远洋集团官网显示,颐堤港是由远洋商业与太古地产联手打造的首个商业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地区丽都商圈。项目建有1座时尚购物中心、甲A级写字楼颐堤港一座、休闲式商务酒店北京东隅及开放式公园。颐堤港2400平方米的冬季花园设计独特、充满动感的玻璃屋顶和幕墙,一度成为消费者慢享生活、感受自然的潮流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人寿频频大手笔“输血”地产子公司,地产寒冬之下,远洋集团的业绩表现也并未给行业带来惊喜。

2022年上半年,远洋集团未经审核的协议销售额为430.1亿元,同比减少18%;公司营业额234.12亿元,同比增长14%;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0.87亿元,去年同期为10.1亿元。此外,公司毛利率由22%下滑4个百分点至18%;公司净利润率更是由去年同期的9.4%下滑8.9个百分点至0.5%。

与此同时,远洋集团的现金流也有所减少。截至2022年6月底,远洋集团未经审核的现金资源196.42亿元,与2021年底相比减少了27%。

02

投资承压拖累业绩

不同于泰康系宁愿“割肉”也要逃离地产的行为,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大手笔“输血”一改市场对于险资“野蛮人”的看法。

而事实上,地产只是中国人寿对外投资的一小部分。2022年12月23日,中国人寿在官方微信中盘点了2022年的重大投资项目。

中国人寿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国人寿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过3.9万亿元。不得不感叹,保险企业真的有钱。

除了上面提到的100亿元江西交投高速公路投资基金,征探君随意拉取了几个数字——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余杭创新债权投资计划”,20亿元投资杭州市文一西路提升改造建设;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中铁置业东北亚博览中心债权投资计划”(一期),31亿元投资长春东北亚博览中心;中国人寿总规模100亿元的国寿金石华舆风光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基金设立和首笔出资,将主要投资于中车集团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

此外,中国人寿与云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由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国人寿—云南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计划(首期)”,对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增资。

积极对外投资的背后,中国人寿实际的营收状况如何?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营业收入7010.12亿元,同比减少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11.82亿元,同比减少35.9%。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合计4534.4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了5.3%。

对于净利润下滑,中国人寿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导致投资收益下降。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人寿权益类金融资产8565.8亿元,占公司投资资产的比例为17.21%。而截至2021年底,这一数字仅为14.83%。

众所周知,权益投资是指将资金投资于能够带来收益的各类权益项目品种。这些权益项目还包括基础设施收费权、公共交通营运权等,是为了获取其他企业的权益或净资产所进行的投资。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的权益类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8.7%,基金占比2.53%,其他权益类投资5.98%。

03

人事动荡频收罚单

业绩波动背后,2022年,中国人寿保险业务的发展也多次遇到糟心的处罚。

2022年12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发布处罚信息公开表,其中4张罚单涉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市分公司、2张罚单涉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湖支公司。所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事由系费用列支不真实、为未成年人承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负责、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擅自变更营业场所、虚增保费收入等。

此外,在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2022年11月4日发布的处罚信息中,共有8张罚单与中国人寿相关,分别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大厂支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中心支公司3家公司,罚款总额高达188万元。

上述3家公司的违法违规主要涉及未按要求对保险代理人开展培训;给予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其他利益;虚增保费;财务数据不真实;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等。

地方分支公司频频爆出的违规行为让中国人寿的内部管理引发关注。事实上,2022年以来,中国人寿内部人事变化颇为动荡。

2022年12月15日,中国人寿发布了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决议的第一条就是提名阮琦担任公司首席风险官;11月4日,中国人寿公告称,贾玉增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公司监事及监事会主席职务;同日,公司选举通过曹伟清担任公司第七届监事会主席;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核准赵鹏担任公司董事的任职资格;10月27日,中国人寿公告称,黄秀美提出辞去公司财务负责人职务;同日,公司审议同意聘任胡锦为公司财务负责人;10月27日,公司审议通过提名赵峰、于胜全、卓美娟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候选人,审议通过提名赵国栋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更受业界关注的人事变动发生在2022年更早一些。8月1日,苏恒轩向公司提出辞去公司总裁、执行董事、战略与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8月2日,赵鹏获委任为公司总裁。

在此之前,2月23日,王滨因无法继续履行董事职务,辞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职务;4月27日,中国人公告称,选举白涛为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执行董事。

董事长、总裁接连发生变动,中国人寿内部的人事动荡可想而知。而随着新任董事长上任,频频抛出的大手笔投资似乎也代表着这家巨无霸企业谋求发展的决心。8500亿元市值的保险巨头将如何继续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或许正是白涛需要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 | 张玉

来源 | 征探财经(ID:teccj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