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PPT,碰瓷车之翼、拳打京车会、顺带还要牵出天猫养车和米其林驰加,途虎这步棋,看似来势汹汹,却有些色厉内荏。

近日,在途虎养车一场招商会的现场,出现了以下的一张图片:

虽然说“好平台的确是对比出来的”,但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的梗进行“对比”,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毕竟,如果用几张丑化的图片,就能攻击到竞争对手的话,那么所有行业的竞争,直接抓头发扇耳光好了,简单、直接、快,但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说这样的手法略显幼稚。

其实途虎这样做,恰恰暴露了一种焦虑,以流量注入为展业核心的逻辑,如今已经越来越捉襟见肘。从一些业内认识的反馈来看,途虎养车“流量加成”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市场红利攫取殆尽,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纯粹的客流增量已经难以跟上越来越多元、重质的市场要求。已经在4S体系之外的汽车后市场,原本容量就极其有限,当客户资源和当地加盟商全面覆盖之后,未来的比拼更要从“服务”这个内核上多做文章。而这,恰恰反而是途虎养车的短板。

这其中的道理并不难想,脱胎于移动互联网萌芽阶段的途虎养车,跑马圈地是以市场卡位为中心逻辑,这个在早期并没有错,可是,补贴、低价、甚至加盟商流量的攫取和重新分配,在带来表面红火展业效果的同时,B端需求和C端需求却并没有实现完全弥合。在B端,即有规模效应遭遇平台期的困境,又有客户无法有效留存等痼疾的掣肘。而更大的问题则是

门店只拿工时费收益极低,比如一个用户买了58元保养到门店,门店会拼命营销过度消费,因为一旦用户离开,即使下一次再来,通过APP下单后,门店也只拿几十元的工时费。这就导致门店根本不可能赚钱,因此门店为了赚钱就会过度营销,不需要更换的配件也被要求更换。

在C端,如何进行有效的消费者分层,实现精准化服务和普适性服务的举措如今看来进展甚微。看起来家大业大的途虎养车,根本上并没有摆脱流量模式的通病——跑得太快,步伐很大,但却无法做实做精,在消费者越来越不好“忽悠”的今天,隐忧始终都在。

途虎养车更多的眼光并不应该仅仅放在同体量的竞争对手身上,越来越多“小而美”的汽车后市场新秀也在逐步对“大平台背书”进行蚕食,而这些新秀们毫无例外地全部选择了以服务为核的发展思维,只不过他们往往聚焦单个痛点,进行精准解决方案的逐步优化。而这本来就是途虎养车之类的平台应该做的,途虎养车的市场规模虽然大,但是里子还比较糙,而流量枯竭,未来的平台发展要向何处去,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说,用有意无意的抹黑、攻击友商的行为,并不能解决途虎养车内在真正的问题,船大难掉头,当竞争者众,市场越来越细分的时候,未来对于途虎养车的压力将呈现几何级增长,一页引发哄堂大笑的PPT只能引发暂时性的快感,然而对于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化的后半场而言,谁能笑到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