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网友迷人的X博士来稿

什么样的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国家股市的领头羊?

美国股市给出的答案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

清一色科技公司。

让科技企业充分享受资本和发展的红利,似乎正在成为世界的主流共识。

原因无他,因为这些企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也往往引领着人类的未来。

而在A股,却走出了一派独立的行情。

长期霸榜的上市企业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家酒厂。

这似乎是一件奇事,但仔细来看,这似乎又是一个时代的必然。

1

茅台神话

两个月前,贵州茅台市值突破1.5万亿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茅台再度“飞天”:万亿泡沫何时崩裂?》。在文章中,我发出感慨:

茅台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如今,这个问题依然无解。目前来看,超越茅台的,只有茅台自己。

两个月前,茅台的股价是1253元/股,市值1.57万亿;今天,茅台的股价已经来到了1463元/股,市值超过1.8万亿。

在贵州遵义,茅台一家公司每年上缴的税款,就能占据全市税收的半边天。哪怕是整个贵州省,茅台的税收贡献也达到了1/7。要知道,整个2019年,贵州省的GDP也才只有1.67万亿。

富可敌省,贵州茅台可以说是地方企业中一个别样的存在。

也正因为此,网络上有着一个经久不散的问题:

贵州茅台为什么这么值钱?

在市场经济逻辑下,一个东西值钱是因为它有价值。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它的最大价值就是能赚钱。赚得越多,赚得越久,它就越值钱。

那么,茅台为什么这么能赚钱?

这是一个交杂着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政治的问题。尽管很复杂,但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一些原因。

贵州茅台酒厂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这里得天独厚,有着极度适合酿酒的土壤、气候、微生物和水,这是上天赐给茅台镇的礼物。

只有茅台镇这区区7.5平方公里的一小块地方,才能酿出全世界最好的酱香白酒!

受制于自然条件等原因,贵州茅台每年的产酒量有限,客观上造成了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情况。

需求大、供给小,自然就形成了垄断。

在中国,白酒有着巨大的市场,2013年肃清风波后,白酒由官场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得益于消费升级的时代红利,一大批新兴城市中产成为了茅台的消费主力军。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茅台越来越常见。

再者,喝茅台喝的不止是酒,它更是一种价值象征和社交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喝茅台和开豪车、背名包是一个道理,都藏着面子和荣耀。

既是奢侈品,又是快消品,价格自然是蹭蹭地往上涨。

最后一点,茅台还具有金融属性,这玩意能升值。年份越久价格越高,囤得越久盈利越大。

一瓶1980年的茅台,当年卖20元,如今已经卖到了35500元!

从2007年到现在,茅台的股价上涨了1400%。而作为北京比较标志性的疯涨楼盘——望京的上京新航线社区,从2007至今,也不过上涨了1110%。

一定意义上讲,前十年,购买茅台股票比投资房产更有价值。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对于茅台来说,保持不变就是最大的价值。

2

茅台与华为

在中国白酒行业,茅台和五粮液是一对冤家,几十年来你追我赶,从未停下。

但经常拿来与茅台做对比的,不是五粮液,而是华为。

一个是白酒行业的巨无霸,一个是科技行业的明日之星。两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在特殊的时代节点上产生了交集。

2019年5月,茅台前掌门人袁仁国落马之后,一篇名为《茅台之病与华为之困》的文章在网络上爆火,茅台与华为,第一次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茅台与华为,有着一些共同点。两家企业都是各自行业的龙头,员工的收入都很高,都有着困苦与逆袭的经历。

但更多的,是不同。茅台是一家国有企业,还是一家上市企业,而且是中国股市上常年霸榜、占据龙头的万亿“神股”;而华为至今没有上市。

从行业领域来看,茅台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是自然资源 特殊国情 营销技巧的结合体。而华为,更多靠的是实打实的科技研发实力,是民族创新的领头羊。

从企业氛围来看,茅台虽然是国企,但员工大多是当地人,家族接班、父子承袭屡见不鲜;而华为虽然是私企,创始人任正非仅持股1.14%,大部分的股份都分给了企业员工。

从这几点来看,华为似乎比茅台更像是一家集体企业。

从业绩上看,根据贵州茅台的年报,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是854亿元,公司最大的成本是127亿的营业税金及附加、148亿元所得税费用,但生产这些酒花费的营业成本仅有74亿元。

此外,2019年末公司大约有1300亿元类现金,还产生了34亿元利息收入。低成本和大量现金带来的是2019年贵州茅台高达51.5%的销售净利率,上市公司股东赚取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17.1%。

即使是新冠疫情也无法阻挡茅台盈利的持续增长,2020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6.7%。

高增长、高利率、现金流稳定,这样的企业,资本市场必然喜欢。

再来看华为,年报显示,2019 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9.1 %。净利润627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流914亿元。在整个2019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支出达到1317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

此外,华为在全球拥有研发人员9.6万多名,占公司总人数49%左右。

华为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

陈玉明在《茅台之病与华为之困》中写道:

茅台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吗?如果赚钱多就是伟大的标准,那现在的茅台就已经很伟大了;如果伟大是指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茅台大概永远也无法成为伟大企业。

将一家奢侈品企业与一家科技企业来做对比,似乎不太公平。但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对比又极有意义。

3

茅台一枝独秀,是一种病

毫无疑问,从商业模式上来说,茅台的确是好公司。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乎垄断的地位、极高的利润,每一点都注定了其价值的稳定上涨。

能够坚定持有茅台的人,也都是有智慧和决心的人。

但投资意义上的好企业,并不能等同于国家和民族意义上的好企业。

不该等同,也绝不能等同。

茅台在中国股市上的一枝独秀,是一种病,折射出中国其他硬核科技的缺位与无力!

当美国卡我们脖子的时候,当华为被封杀的时候,我们难道只能喝着茅台叹着气?

如今,关于中国科技实力的舆论中,弥漫着极端化的情绪。

一种声音是,中国已经是技术神话、军事神话、互联网神话,似乎无所不能;另一种观点则否定中国科技的一切超越性可能,“超越美国?那是假象。”

无论是吹爆中国科技的“震惊体”还是极度贬低的“假象体”, 都缺乏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科技是十分广阔的,探讨事物、追求真理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性过程。

那么,目前的世界科技竞争格局到底如何?中国的科技实力到底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袁岚峰做过梳理,传统的世界科技产业竞争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美国占据垄断地位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产业。

第二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一个重要跟随者的。这样的领域有很多,例如机械、石油、航运、飞机、手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竞争的多国当中并不一定都包含美国。

第三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领先者的。这样的领域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已经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数字安防。

第四类,是双头格局,一般是中美两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两个都是普遍被认为对于未来非常重要,最有想象空间的。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中,美国有6家,中国有4家,其他国家,一家都没有。

了解了这个大致的格局,有助于我们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显而易见,在这四类产业中,第二三四类是我们已经有一定优势的,是我们要守住并不断扩大的基本盘。

而第一类,是美国之所以能制约我们的核心。这是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去攻破的!

值得庆幸的是,华为就是这一关键领域的佼佼者。

但,只有一家华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华为,去到世界核心科技的战场上攻城略地、抢占制高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像茅台这样的企业越成功、数量越多,我们的病症就越严重,我们的科技跋涉之路就更漫长。

一个国家不可能靠酒精强大起来,只有科技,才能让我们获得新生!

4

尾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股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底色。

回溯世界经济史,似乎没有哪一个引领世界的大国是靠奢侈品实现伟大的。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大国,股市的代表应是象征未来、造福世界的科技企业。

这样的企业,是大国前进的底盘,底盘不稳,车子开起来就有飘忽感,会很不安全。

在美国封杀华为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很妙:

美国为什么只封杀华为这样的企业?因为特朗普是看不上阿里、茅台这样的企业的,这类企业就像屁股上的肉,看着很丰腴、很吸引人,其实少一块也不打紧;华为这类企业则像动脉,断了就要出大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茅台的神话,是过往历史和特殊经济周期缔造的结果。

从1949年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胜利、原子弹实验成功,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茅台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茅台成为了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消费品。

国酒的色彩,让茅台搭上了顺风车,也缔造了中国股市的奇景。

过去,中国曾“自上而下”创建了茅台神话。今天,我们必须“自下而上”开创一个新的传奇。

这个传奇里,应该是无数像华为这样的企业。

茅台象征着中国的过去,而华为才代表着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