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马云和周星驰在中传有过一场对话,主题叫“天马行空”。

面对杰克马,星爷开玩笑说自己感到紧张。因为对方是大企业家,还是太极拳高手。

周星驰确实有点紧张。主要原因是,那时候的他,正在向马云“靠近”。一个商业新手在商业大佬面前,紧张是应该的。

这时候的周星驰,早已转战幕后,开公司、拍电影、投资电影院、投资企业和大举买楼拿地,是个纯正的商人。

从电影到生意,从“喜剧之王”到“商业大亨”,周星驰身上,有着双面人生。

1

对赌失败抵押豪宅

早年间,周星驰经常在节目中哭诉自己很穷。

那时的周星驰,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星爷”,是众多人口中的“喜剧之王”。演艺圈的声名,通常都是与财富相伴的,人们只当周星驰是故作低调。

人们心里想的是,入行打拼数十载,佳作遍地、功成名就的“星爷”,怎么会缺钱呢?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人们意识到,星爷最近手头确实比较紧。

6月18日,港媒曝出一个猛料:周星驰将他位于香港太平山顶的超级豪宅“天比高”抵押给了摩根大通,用于借贷。

这个超级豪宅,是周星驰在2004年以3.2亿港元买入的。那一年,周星驰作为主演的《功夫》上映,在内地拿下1.7亿票房,成了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当年买入该豪宅时,周星驰将其重建改造为四栋,其中三栋已在2010年前后卖出。此次抵押的最后一栋"天比高",市场评估价超10亿。

星爷为何在此时抵押豪宅?

抵押借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流动性资金,这背后,是四年前的一场对赌。

2016年11月,A股上市公司新文化,以及新文化实控人杨震华控制的另一家公司Young&Young,联合收购了周星驰创立的PREMIUM DATA ASSOCIATES LIMITED公司(简称PDAL)51%的股权。

投中网资料显示,这场收购的总对价为13.26亿元,PDAL的总估值高达26亿,溢价非常高。要知道,当时PDAL成立不过两年时间,2015年净利润仅35万元,2016年1-9月净利润6400余万元,截至2016年9月末公司净资产不过6200余万元。

▲PDAL被收购时的业绩,单位:元

PDAL之所以能够值这么多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2016年《美人鱼》的爆火,当年周星驰的回归力作《美人鱼》拿下33亿票房,刷新了当时的国内单部电影票房纪录。

这让资本看到,周星驰依然有着中国顶级的票房号召力。

当然,高估值也是有代价的,周星驰本人给公司未来业绩做了兜底承诺,与新文化签下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中表明,周星驰要在接下来的2016-2019四年保持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亿元、2.21亿元、2.873亿元和3.617亿元人民币,合计10.4亿元。若无法达标,则周星驰自掏腰包补足差额或回购股份。

遗憾的是,《美人鱼》之后,周星驰再无佳作,还接连陷入口碑、票房双低的窘境。

披露的协议显示,由于最近的几部星式喜剧口碑、票房均扑街,周星驰对赌失败,或需要支付数亿元的业绩补偿款。

资料显示,自签下对赌协议后,周星驰IP系列电影仅有两部,分别为《西游伏妖篇》和《新喜剧之王》,但市场反应均未达预期。特别是《新喜剧之王》,不仅豆瓣评分未过6,且只实现了6.28亿元票房。

惨淡的票房直接体现在PDAL的营收上,据投中网统计,2017年至2019年三年,PDAL合计实现净利润6.52亿元,与目标金额的差额约2.2亿元。

毫无疑问,按照对赌协议,周星驰将面临高达数亿元的赔偿。

当然,对星爷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抵押一套豪宅,就足以搞定。

2

“喜剧之王”的财富版图

《美人鱼》的爆火犹如昙花一现,打那以后,网上对星爷的负面评论越来越多。讲老梗、卖情怀、炒冷饭,80后心目中的“喜剧之王”似乎正在落后于时代。

曾经的“喜剧天才”逐渐湮没在“江郎才尽”的舆论浪潮之中。

但人生总是充满了魔幻,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影视作品走向低迷的周星驰,在商业版图的开拓上已然风生水起。

光炒楼这一项,周星驰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周星驰此次抵押的豪宅“天比高”,2004年购入时花了3.2亿元。重建拆成四栋后,如今其余三栋的累计卖价早已超过了10亿,剩下的这一栋,估计也上10亿。

除此之外,周星驰还曾收购过香港旺角先达广场的两间商铺、尖沙咀加连威老道的Granville Identity 商场等,通过出租、转手、再开发等方式赢得多方收益,被大家冠以“楼王”之称。

1990年,周星驰与吴孟达合作《赌圣》,拿下香港票房最高纪录。小有成就的周星驰在中国香港中环附近买入第一套房产,自此便开始踏上炒房之路。

1996年10月份,周星驰以8380万港元的价格买下香港“普乐道七号”四层高豪宅,用来自住。

周星驰接连于2002年、2004年和2007年先后购入旺角商铺、湾仔皇后大道东钜芝楼、九龙尖沙咀的Granville Identity商场等楼盘,投入资金十数亿。

在周星驰大手笔投资香港地产期间,香港的房价也在节节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香港房价上涨幅度达到了230%,是很多富豪眼中的资金避风港。根据中原地产指数,香港的现房价格近期上涨了1.2%,达到了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20年前在香港买房的人,现在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炒楼之外,周星驰也在搭建自己的商业版图。

早在1994年从演员转型导演时,周星驰就成立了自己第一家电影公司——彩星电影公司,投资创作了《大话西游》系列。

《食神》《功夫》《喜剧之王》等不少高票房作品,近年来新上映的《美人鱼》《西游伏妖篇》《新喜剧之王》等作品都有着该公司的身影。

周星驰的商业之路可以追溯到更早。1989年,周星驰刚刚凭借《霹雳先锋》在圈内崭露头角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早于彩星,创办了第一家公司——星炜(后更名彩鹰控股有限公司),用以投资实业。

2009年,周星驰借名下BVI公司,通过出售商场的方式得到帝通国际24.21%的股份,并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将公司更名比高集团,将发展方向调整为电影制作和影院经营,成功借壳上市,逐渐成为集团第一大股东。

2013年,周星驰还以《大话西游》为基础,跟文化中国进行项目签约,共同投资建设了“乌镇西游影城”,其中周星驰控股25%,如今该影城早已对外开发。

从炒楼、拍电影、投资实业,到借壳上市、收购影院、兴建影视城,周星驰的商业帝国已然初具规模。

3

 星爷理想与失落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相比电影人,周星驰更像是一个商人。

算上80年代跑龙套那些年,在娱乐圈30多年的周星驰早已家财万贯,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似乎从未停下来过。

对财富的渴望,渗透在周星驰的记忆里。

1962年,周星驰生于香港九龙的穷人区。7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跟母亲和两个姐姐生活。在学校,个子长得瘦小,没有家庭背景,他经常被别人欺负。

多年后,周星驰曾提到自己小时候的期盼:掰着手指头算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长的高大健壮一点,不再被其他小孩子欺负。

长大一点后,他的演艺之路也并不顺利。1984年,一同起步的梁朝伟拍了《鹿鼎记》很快就红了,而那时候周星驰还在跑龙套,电影《喜剧之王》就取材于周星驰的真实经历。当时,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说一些拍马屁的话,为了一个死尸的角色厚着脸皮软磨硬泡。梁朝伟做一年就红了的少儿节目,他一待就是6年。

直到偶遇万能电影公司老板李修贤,周星驰才得到了一个宝贵机会,在新片《霹雳先锋》里扮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并凭该片夺第2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从此,周星驰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以“无厘头”风格红遍香港。

穷苦屈辱的经历,让周星驰在不断寻求一种安全感。而唯一能给他安全感的,似乎就是财富。

一路打拼下来,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他对电影确实有一种执着。在电影这件事上,他不想挣快钱。

正如香港著名动作导演程小东说,“如果周星驰想靠拍电影挣钱,会有很多人送钱给他。”

但如今的现实是,哪怕星爷有梦,这梦也很难落地了。

疫情之下,电影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

2020年6月10日,博纳影业集团副总裁黄巍坠楼身亡的消息撕开了影视人的伤疤。

因长期失眠、心情压抑,黄巍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这背后,是无数撑不下去的影视人。

作为受疫情打击较为严重的行业,倒闭、关门成为影视行业这段时间的真实写照。一组影视行业的数据显示,2020年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根据国家电影局此前预测,疫情给电影行业造成的冲击,或导致全年票房损失超过300亿元。

冬天来了,这是影视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星爷来说,做一个商人,似乎是比做电影人更为安全的选择。

4

尾声

作为演员、导演,周星驰在中国电影行业的地位不言而喻。

出身底层,靠自己的打拼成为了一线明星,在电影这条路上,周星驰无疑是成功的。

电影之外,周星驰也在尽力做好一个商人的角色。

对在香港穷人区长大的周星驰来说,赚钱似乎成了一种使命。在《看见》的一次访谈中,周星驰对柴静说:

“你知道我小时候又穷,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就希望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多赚一点钱,这是绝对的。有时候赚钱已经不是要吃什么、住什么、什么车,人有时候要不断达到一些目标,但还是相信要把事情做好,这是核心的事情,赚钱是配套的。”

从底层费尽千辛万苦爬出来的人,太害怕失去了。

“开分店,一间变两间,两间变四间,四间变八间,八间之后就上市,上市以后再集资,接着就是炒股票,然后再炒地皮,接着再分开上市,到时候光收股息我就噱翻了。”

《食神》中的这句台词,就是对周星驰内心恐惧和渴望的最好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