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就在前两天,从年初一路火热到现在的银行板块突然闪了一下腰。

整体跌幅接近2%。

虽然这相比于年初至今最高超19%的涨幅,几乎不算什么,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有银行却险些为此折了腰。

就比如沪农商行,当日开盘直线下跌,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最后收盘整体跌幅也达到了7.34%。

这看得不少投资者是一脸懵圈。

随后,有大V分析称:沪农商行的股价大跌,可能是因为此次并未被纳入沪深300指数,打破了此前市场的预期;也可能是此前股价涨的过于猛了,这次回调一下……

不过,或许是因为板块的微跌与沪农商行的“闪崩”对比过于强烈,所以不少投资者认为,这背后,或许还有其他更系统性的原因。

那么还有什么呢?

我想,剩下的可能就是沪农商行业绩基本盘的问题了……

沪农商行:涨潮领先,退潮亦“领先”?

对于有投资者说到的“此前沪农商行涨的太多了”,从2024年至今的股价走势来看,确实如此。

年初,沪农商行的每股收盘价尚且为5.77元,但随后便一路飙升到了最高8.25元/股,涨幅高达42.98%。

这个表现对于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赛道来说,可谓是相当的亮眼了。

那么如此漂亮的涨幅,理应配有一个“底盘”同样优秀的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吧?

很有意思的是,并没有。

在成长性方面,如果单看2023年,沪农商行的业绩表现其实还算不错。营收264.14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121.42亿元,同比增长10.64%。

但可惜就是,把时间线拉长来看,2021年—2023年,沪农商行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已出现了明显的连续下滑态势,分别同比增长9.64%、6.05%、3.07%和18.84%、13.16%、10.64%。

其中,在2023年让利于实体、贷款利率不断下行的市场背景下,整个银行业赖以为生的利息净收入支柱都出现了明显承压。沪农商行同比下滑0.26%,今年一季度下滑幅度又提升到了1.95%。

至于非利息净收入方面,2023年沪农商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68亿元,同比增长5.23%。但好景不长,到了今年一季度,受代销保险费率下降的影响,这部分收入却又同比大幅下降23.73%。至于其他非利息净收入,过去一年为34.46亿元,同比增长26.81%。其中带动增长的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31.48亿元,同比增长48.52%。

对于这点,沪农商行在年报中表示“主要是本集团主动把握市场机遇,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经营效益持续得到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两个收益本身就容易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波动而变化,就像同期的汇兑收益一样,实现1.81亿元,同比下降65.1%,所以很难作为沪农商行成长性的体现。

此外,归母净利润增速之所以能远超营收表现,很重要的一点是成本端的信用减值损失下滑明显。2023年为3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7.06%。

对于这点,沪农商行将其归因为“本集团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但有意思的是,同期沪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实际上有所增长的,为0.97%,较上年增长了0.03个百分点。而且到了今年一季度,沪农商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表现就迅速变脸,同比大幅增长72.24%。

或许正因如此,有投资者猜测,2023年的沪农商行是不是打开了拨备覆盖率的“潘多拉魔盒”,以实现了隐藏利润的调节和释放。毕竟,同期沪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确实下降了40.34个百分点……

再来看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方面,受息差承压影响,2023年沪农商行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滑了0.44%,净利差下滑0.14%,净利息收益率下滑了0.16%,整体获利能力一般。

至于一升一降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就不必再多提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同期沪农商行的关注类贷款涨的有点多,同比增长了76.73%。而关注类贷款往往是最有可能向不良贷款转化的,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此外,截止到2023年末,在沪农商行面对的行业贷款中,房地产业居首位,贷款总额1046.65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18%,远超整体的不良贷款增速,这同样也是个需要注意的点。

不过即便如此,在安全性方面,沪农商行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32%,同比增长了0.36个百分点。并且在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也都有所增长。

这意味着,哪怕受外部环境影响,银行业的整体经营压力和风险在不断增强,但是沪农商行也依然有底气去从容应对,甚至是还能为将来的经济复苏,提前奠定了资本扩张的基础。

总之,沪农商行的业绩表现有亮点,也有槽点,但整体的投资想象力似乎还是更偏弱一些。

那么既然如此,沪农商行的股价高增长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目前来看,更像是“好风凭借力”,单纯跟着银行板块的外部大潮涨上去的。

截至5月31日,申万银行指数涨幅为19.41%,排在全部31个一级行业的首位。

这份高增长的背后,既有今年市场追求高胜率和确定性投资风向的转变。也有对银行持有长期国债,用投资收益弥补息差下行的利润不足的逻辑自洽看好。

同时还有对优质房企的流动性危机解除的期待。上个月,万科曾获得了招行牵头200亿元银团贷款,为近4年来房地产单笔最大金额银行贷款……

老实说,在这种利好因素频出的背景下,哪怕是业绩基本盘不稳,但在银行板块大涨潮面前,此前明显处于估值低点的沪农商行,也完全可能借此实现股价和估值的飙升。

不过缺点在于,涨的快,退的也快。一旦遇到市场退潮的时候,由于自身底盘不稳,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板块闪了下腰,沪农商行就先险些跌停的“意外事故”。

而从当前来看,虽然长期国债的逻辑并无明显变化,但其供求预期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再加上最近曝出来的部分地方国企业绩造假,都使得市场开始担忧与地方国企、民企紧密关联的城商行/农商行们,是否会因此陷入新的风险波动中……

大行下沉、零售退潮,沪农商行需要重回“对公”?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农商银行(股票简称沪农商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国资控股、总部设在上海的法人银行,同时也是由23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整体改制成立而来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实从这个出身和定位就不难预料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沪农商行为代表的农村商业银行们,势必要面临国有大行们下沉县域市场挤压的生存困境。

所以面对这场“生存保卫战”,不少农商行们都选择了零售转型,以扩大客群来应对挑战。在这方面,沪农商行算是较早一批发力零售金融的玩家,并且还表现得不错

天眼查APP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沪农商行的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为2324.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30.19万户。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7458.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491.68亿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当中1898.96亿元的个人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里,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虽然同比下滑了5.46%,但整体仍达到了1019.36亿元,占比53.68%。

至于非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增速表现不错,为5.62%,但可惜规模占比略小,为879.6亿元。其中,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3.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9亿元;个人经营贷款余额486.13亿元,增加了30.11亿元。

对此,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沪农商行这个零售金融业务,整体其实是在向好,向着更良性的业务结构转变的。但是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讲,虽然现在房地产业已经迎来了政策猛药的加持,可经济刺激效果到底如何,尚且等待后续的验证。

至于个人非房产类消费,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长远来看有想象力,但短期内却恐怕难以实现突破。

如此看来,沪农商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其实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增长不确定。

不过客观讲,这不是沪农商行个别的问题,而现在以零售战略为重点的银行玩家们,整体面临的问题。

有上海证券报统计,平安银行在2023年的零售金融营收负增长6.65%,而零售金融对净利润的贡献占比由2022年的43.6%大幅调整至2023年的11.9%;2021年启动“新零售”战略的中信银行,虽然在2023年零售银行营收占比已上升至42%,但业务税前利润为159.35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8%。

至于被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也未能幸免,报告期内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999.13亿元,同比增长了6.09%,占集团税前利润的56.57%,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公业务又成了平安、中信和招商等一众大行们激战的重心。

在这方面,沪农商行的对公业务表现就有些喜忧兼具了。2023年客户总数34.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9%;对公贷款余额4520.23亿元,同比增长11.53%,郊区对公贷款余额占比达62.57%。

乍一看还不错,但问题是,同期沪农商行的普惠小微客户数量增加了1.62万户至5.03万户,可对应全行客户数量却仅增长了0.44万户至34.43万户。这就意味着去年同期至少还有1.18万户“非普惠小微”客户的流失。

也就是说,沪农商行在对公业务客户的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可能还存在着些许不足。

事实上,相较于更具创新性的零售业务,对公业务客户则更为保守,更加看重银行的社会影响力、资金规模等硬性指标,在这一点上农商行们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而且老实讲,沪农商行在风控方面,也确实差点意思。

去年六月,上海农商行接连收到多张罚单,合计罚款1160万元。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房地产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审慎;提供虚假的的统计报表;并表管理不审慎;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等19项。

此外,在今年4月,据官方消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下属北京房山沪农商村镇银行原董事长刘勇、原行长刘波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这无疑是在某地村镇银行爆雷事件后,更加触动刺激着沪农商行客户们敏感的神经。

如此来看,无论是零售业务还是对公业务,沪农商行其实都已经有所布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可惜就是这份成绩还不够好、不够稳定,所以才有了现在业绩基本盘的乏力。

那么如何破解这道增长难题,无疑就成了当下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行长顾建忠两位金融老将所需要尽快回答的市场关键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