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人人都说看川酒,要看“六金花”。但是最近这两年,哪怕是身为“六金花”之一的舍得酒业,也越来越难增长了。

最直观的,从2021年到2023年,舍得酒业的营收增速一路从83.8%降至了16.93%,呈断崖式下跌。对应的,2023年舍得酒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也骤降至了5%。

至于到了2024年一季度,舍得酒业的归属净利润就彻底绷不住了,同比下滑3.35%,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老实说,现在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业绩表现,与其全国化名酒的头衔,以及从2020年开始的背靠复星这棵大树的经营配置完全不匹配。

这也让外界不禁开始担忧起舍得未来的市场想象力。

毕竟,如果舍得想要解锁2024年激励计划,就必须在今年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100.2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0.5亿元。

但是看到现在舍得和整个白酒行业的情况,无论是完成业绩还是股权激励计划,好像都不太容易……

舍得业绩大考,要看股东高管们是否愿意让利“放行”?

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2亿元,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今年舍得的营收同比增速至少要达到41.5%以上。这个成绩在过去9年间,舍得只出现过一次。

那么今年会不会出现奇迹呢?几乎不太可能。

且不说今年一季度开门红,舍得营收只增长了4.13%,后续三个季度的压力将会更加巨大。

单说现在白酒行业的渠道库存堰塞湖,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情况,都已经足够让不少品牌白酒开始放缓增长目标,调低未来预期了。

或许正因如此,有参加了舍得投资调研活动的股民透露,现在舍得内部对百亿营收目标也信心不足,而是把希望放到了净利润上。

毕竟,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舍得净利润17.71亿元,距离2024年目标仅差2.79亿元。

事实上,在利润方面,舍得还真有可能通过这场内外员工和投资者们共同关注的业绩大考。

要知道,2023年舍得酒业的归属净利润增速之所以从上一年的35.31%猛跌至5.09%,营收放缓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营业总成本却增长的更高了,同比增速24.04%,远高于营收增长。

其中,三费投入的猛涨是关键。销售费用12.9亿元,同比增长26.87%;管理费用6.36亿元,同比增长8.31%;研发费用为1.084亿元,同比增长42.19%。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今年舍得酒业能够适当缩减一下费用投入,搞搞降本增效,业绩大考似乎也就有通关的希望了。

不过很尴尬的是,费用缩减不是舍得想减就能减的,这个可能还要看舍得酒业的股东高管们愿不愿意让利了。

说到这,不得不吐槽的是,2023年舍得酒业销售投入大幅增长的背后,广告宣传及市场开发费实际上只增长了0.59亿元,涨得最多的是职工薪酬,增长了1.54亿元。

管理费用亦是如此,0.49亿元的总增长中,有0.17亿元来自员工薪酬的增加。

如果说涨薪是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倒也没什么,但问题是,舍得酒业的职工薪酬规模大,一是因为员工整体规模大,且增长速度快。

2023年,舍得酒业员工总数为9816人,比2022年净增加940人,人均创收约72.14万元。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泸州老窖,营收规模是舍得的4倍还多,但员工总数却仅为3770人,不足舍得的4成,人均创收801.94万元,是舍得的11倍。

另一方面舍得员工薪酬的大幅提升,实际上不少都倾斜向了高管们。

2023年,舍得酒业员工人均薪酬约16.7万元,仅处于业内中等水平。但是前三名高管薪酬却达到了932.81万元,位列业内第二,是茅台高管薪酬的3.7倍,是五粮液的4.7倍。

其中,舍得酒业“元老”董事长蒲吉洲薪酬352.06万元,同比增长21.56%,副总裁饶家权同比增长76.45%。“复星系”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邹庆利薪酬同比增长55.43%,副总裁罗超薪酬同比增长170%,增幅均远高于2023年的业绩增速。

所以很明显,舍得酒业能不能适当地缩减费用投入,更多是取决于股东高管们愿不愿意“左手换右手”,缩减薪酬以换股权激烈,又或者是“两手抓”,即缩减广告开支,保留高薪酬……

但无论是那种操作,从今年一季度来看,舍得的费用缩减已经开始了,销售费用同比下滑了11.59%。至于缩减的到底是那部分,可能就需要等到半年报甚至是年报揭晓了。

不过即使如此,舍得酒业也只是拥有了完成业绩大考的希望,但能不能实现恐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毕竟,在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缩减的背景下,舍得的营收增速也出现了更进一步的下滑,为4.13%,归属净利润却甚至也同样出现了负增长……

经销商“背刺”,舍得如何破局?

其实回头来看,现在舍得酒业的经营压力之所以如此大,不只是因为业绩增长动能乏力,更可能还与存货过高、渠道库存动销不畅有关。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舍得酒业的库存已飙升至45.54亿,同期流动资产为86.73亿,库存占比流动资产超过一半。

当然,这也只是看着夸张,但实际上舍得存货中的库存商品并不算多。至少在去年底,舍得酒业44.24亿存货中,库存商品仅有5.76亿元,更多的是半成品酒,达33.92亿元。

不过即便如此,同期舍得的库存商品净值也增加了1.12亿元,远高于2022年的净增加值,所以这依旧说明舍得的产品可能并不好卖。

反应到一季报方面就表现为,舍得酒业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指标,从去年同期的3.12亿元猛增至6.13亿,涨幅达96.35%。但与此同时,合同负债指标却从7.97亿元降至了2.35亿元,降幅达70.54%。

此消彼长之下,这些无不说明舍得酒业的终端动销情况或许并不理想,经销商们的渠道库存压力有点扛不住了。

事实上,最近就有媒体文章曝出,有舍得经销商铤而走险地卖起了品味舍得换盖酒、开盖酒,一边套取厂家的营销费用后,另一边又低价甩卖开盖酒和散酒,以实现资金回流。

具体怎么玩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各大酒为了提高开瓶率、去库存,而推出的扫码领红包活动基础上,有的经销商提前将酒开瓶倒出,然后按照散酒低价买,酒盖则扫码领奖,赚取双份钱。有的是经销商开盖扫码后换个盖子,低价卖……

当然,经销商们此举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还是食品安全来看,都是不合规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销商们之所以“变相降价”卖酒、套取厂家费用,究其根本似乎还是因为终端动销不畅,品牌酒企们又迟迟难以化解渠道压力,致使经销商们利润得不到保障而引起的反噬。

这里其实能看到两个“槽点”:一方面,现在品牌酒企们促终端动销的手段还是过去那两板斧:加码营销和扫码红包。但问题是,在当前的经济消费环境下,扫码红包之类营销活动早已成了品牌酒企们的“标配”,在同质化返利策略下,终端促销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就是舍得自身品牌力的不足。虽然舍得老酒战略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如何把老酒的优势,转化为品牌的升级优势”,却一直都困扰着舍得。以至于现在舍得酒业虽然有着超10万吨陈年优质基酒,并且也能在产品上跟高端名酒们掰掰手腕,但是在品牌高端化方面却要差上一大截。

表现在毛利率上,泸州老窖2021年到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85.7%、86.59%和88.3%。舍得酒业分别为77.81%、77.72%和74.5%。尤其是近两年,舍得酒业的毛利率表现还略有下滑。

这说明,舍得的老酒战略可能并没有给舍得带来更多的价值提升。这里面的差距,并不是说泸州老窖比舍得老酒有多好喝,更多的原因可能还是出在品牌营销上。

就比如高端酒“舍不得”,看似是进军超高端市场的力作,但营销上并不讨喜。

在舍得看来,舍之道,品味,舍不得等系列铺开了产品线,完美地覆盖了高端、中高端市场,但是在消费端来看就有些杂乱。因为白酒领域素有“品牌边界”理论,即一个主品牌能带动的子品牌数量有限,一旦子品牌过多,反而会降低消费者的辨识度,甚至是稀释主品牌的价值。

相比之下,五粮液普五和五粮春、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和特曲们,品牌差异化更清晰,高端化的发力点也就更明确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舍得酒业之所以高端化压力大,最关键的还是受宏观经济、行业低迷的外部环境影响。由于此前错过了转型发力的黄金期,所以舍得高端品牌力也迟迟没能稳定下来,以至于现在只能跟着趋势波动向前。

不过,宏观经济何时复苏,谁也说不准,但好一点的是,舍得和大股东复星对公司的未来还没有失去信心。

最直接的体现是,连续的回购。今年2月7日,公司董事长蒲吉洲先生提议,舍得准备在2月6日到8月5日。预计实施10000万元—20000万元的回购。

尽管舍得的回购不是用于注销,以提升股价价值,这多少算是个遗憾,但仔细一想却也不难理解,现在次高端白酒的股价走势,基本就是看外部经济或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情况决定的。公司再怎么注销,市场风浪一来,还是容易全部打回原形,所以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反倒是个明智的选择。

此外,舍得的增长压力大是大,但要说舍得就缺乏破局想象力和增长潜能,也是不准确的。

因为和不少酒企不同,舍得一开始走的就是全国化战略。但可惜受此前大股东影响,所以截止到2023年末,舍得的省外经销商数量才不过2260家,仍处于高速扩张期,也还远没有达到渠道成熟。

因此,舍得酒业的价值底线,至少要等到其全国化渠道彻底铺设开才能真正看到。在此之前,几乎都可以看做是被低估的……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