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不断带来新的预期的公司往往比较受到市场青睐。

但这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新预期都是围绕主业增强或者产业链升级,并且主要的预期都“说到做到”持续被证实,这就是优秀甚至伟大公司的好苗子;

另一种的新预期跨度大且喜欢跟着风口走,又总是不断用新预期掩盖未实现的旧预期,这就是不靠谱甚至老千公司的种子选手。

就公司与价格的相对关系来说,用静态较高的价格买入公司虽不是上策,但也不是最可怕的。特别是这个公司如果未来不断地变得便宜,那还能反转为一笔上佳的投资。

最怕的是买入的时候很便宜,但越拿越贵,这说明买入的逻辑从根部就错了。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快速改错的能力,否则等错误坐实的时间成本都高得让人想哭。

二、高效经营类的公司初看上去很难有明显的壁垒,但这种高效经营可能量变到质变,进而形成真正的基于规模或者技术和客户粘性等方面的高壁垒,但等这一切确认时往往已经接近成熟期。

对这种公司而言,在初中期阶段最重要的应是把握三点:

1,长周期的需求扩张;

2,专注并具有强烈产业抱负的团队;

3,不断“说到做到”的执行力。

三、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从定性来讲不是好事,但引起其恶化的原因需要一分为二地看。

一种伴随的是收入增速的明显下降,以及同期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异常;

另一种是收入高速增长,但需要前期垫资或者规模效益不足而导致负债率大幅上升和现金流的恶化。

前者往往预示放宽信用到极限后期,收入端还将面临更恶劣的结果,后者相反是由于需求爆发过于快速,超过了当前资本的消化能力。

四、今天看到一句话:“什么叫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实在是太到位了!

五、牛市里大家谈的都是高弹性,几轮股灾下来又开始关注“怎样避免净值波动”了。其实,净值回撤本身是市场波动的附带品,完全拒绝回撤等于与投资为敌。

但同样的波动在不同的背景下意义截然不同:泡沫环境下的倾向应是拒绝波动,低估环境下则反而需要拥抱波动,而在绝大多数不可知的环境下,你需要的是坦然忍受波动。

六、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

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决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

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

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跟什么人决定了难度;

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