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金所(LU. NYSE)发布了2021年Q1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实现营收152.51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为49.69亿元,同比增长18.7%。一季度促成的新增贷款为172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借款占比为75.7%。

  陆金所控股官网披露,其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财富管理中心(陆金所、重金所、前金所等),另一个是零售信贷中心(平安普惠)。根据陆金所Q1财报披露,截至3月31日,陆金所控股管理客户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8.7%,达到人民币4211亿元,活跃投资者增至1480万人,同比增长17.5%。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增至人民币5826亿元,同比增长15.1%;累计借款人数达近1510万人,同比增长17.1%。

  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控股亮眼财报数据背后,财富管理和零售信贷都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一方面,2019年7月,多家媒体报道,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并向持牌消费金融转型。根据陆金服官网披露,截至2019年6月,平台累计借贷金额3479亿元,借贷余额984亿元。然而,据媒体报道,陆金所控股联席CEO计葵生在2021年Q1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在第一季度,陆金所加速了154亿P2P产品的清退,剩余38亿存量产品将在第二季度完成清退。

  这也意味着,一旦P2P业务完成彻底清退,一大批投资人将离开陆金所。

  另一方面,陆金所在开展P2P业务的时候,平安普惠作为P2P平台的主要资产方;陆金所在暂停P2P业务之后,平安普惠逐渐向助贷业务转型,并与50余家金融机构展开合作。然而,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线下调至15.4%(4倍一年期LPR利率),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又点名批评工商银行、平安普惠等4家机构违规抬升小微融资成本。受此影响,平安普惠已将综合年化费率降至24%以下。

  

  这也意味着,平安普惠未来将提高放贷门槛,新增借款人数将受到一定影响。

  虽然平安普惠已将综合费率降至24%以下,但由于借款期限多为36个月,这也造成虽然平安普惠下调费率,但并未影响陆金所一季度大赚近50亿元。陆金所何以如此赚钱?我们在一篇裁判文书中找到了答案。

  4月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杨志豪、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显示:

  2020年3月5日,杨志豪通过“平安普惠”APP申请借款。在根据APP提示填写并完善相关信息后,APP页面提示询问杨志豪是否需要保险以提高借款成功率,杨志豪选择保险业务后,系统提示进入保险页面。随即,杨志豪通过电子方式对包括《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平安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投保单》在内的文件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声明已仔细阅读并接受保险公司关于本产品的详细条款、责任免除、绝对免赔率等重要事项,充分理解并同意《平安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条款及费率》、《保险特别约定》及其他与本次投保相关的全部事项。

  操作并确认上述信息后,“平安普惠”APP为杨志豪匹配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借款人(被保险人),为杨志豪提供300000元借款,借款年利率6.9%,按照等额本息方式分36期还清。

  同时,平安普惠通过视频对话方式向杨志豪核对借款信息,确认每月应还款金额为12390.42元,包括借款本息9249.42元、服务费1953元、保险费1188元。对上述信息,杨志豪在视频对话中表示清楚。至起诉日止,杨志豪均足额预存每一期款项,已按上述金额被扣款6期。“合同单证”中显示有以下信息:付款金额确认书、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借款合同、服务委托书、委托担保合同、保险单,其中前五份材料均显示有杨志豪的电子签名。

  上述裁判文书显示,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认为,杨志豪对涉案借款及保证保险合同关系是知情且认可的。杨志豪对其电子签名提出异议,并否认保证保险合同关系及收到涉案借款的事实,均缺乏证据支持,不予采信。

  事实果真如此吗?

  4月2日,有网友在黑猫平台发帖反馈称,其2021年1月4日在平安普惠贷款282***元,当时业务员告诉他年利率12%,目前已经还了两期,每期还款12732元,自己感觉不对劲,网上用IRR公式计算发现,该笔贷款年利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几,提前还款要收3%违约金。当时业务员并未说这些,拿着本人手机操作,完全不知道还要保费、服务费,并且没有保险发票,更严重的我只签了一个名,现在却有5个合同,有四个签名一模一样,存在复制签名、代签,存在严重的欺骗

  根据网友的发帖反馈,涉案金额(借款金额)282000元,分36期,每期偿还12732元,综合年化利率为34.85%。另外,根据网友上传的5张截图显示,以下5个签名合同分别为付款金额确认书、渤海银行个人征信授权书、借款合同(与渤海银行签订)、委托担保合同(与平安普惠融担签订)、融资服务合同(与平安普惠融担签订)。

  

  从上述5个签名字迹不难发现,第二个签名与其他四个签名字迹略有不同,另外4个签名几乎一模一样。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签名字迹虽然很相像,但很难做到一模一样。显然,上述网友在平安普惠申请的借款,5个签名中4个签名几乎一模一样,这个除了复制签名,找不到更加合理的解释。

  开甲财经注意到,截至发稿前,平安普惠在黑猫平台的投诉量高达7591件,其中大部分投诉内容均与保险费、服务费有关。另外,在腾讯视频搜索“平安普惠”出现大量有关高昂保险费的报道。

  

  

  事实上,上述裁判文书和网友大量投诉足以说明,表面上网友在投诉平安普惠搭售高额保险费,但实际上网友在投诉平安普惠的综合借款成本太高。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通报平安普惠(平安集团旗下)兴业银行合作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强制捆绑销售保险,收取高额服务费,推高综合融资成本。

  例如,某客户2019年5月贷款本金为382万元,期限3年,贷款利率7.6%,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兴业银行预计收取贷款利息46.40万元,平安产险预计收取保险费16.34万元,平安普惠融担预计收取担保费4538元和服务费81.14万元,年化综合融资成本达22.16%。其中,平安普惠融担收取费用占综合融资成本的56.53%。

  被银保监会点名批评之后,平安普惠并未第一时间下调综合费率,以为根据上文报道,1月4日在平安普惠申请借款,综合年化利率为34.85%。

  然而,3月31日,央行在官网发布公告,首次要求各贷款机构明示贷款年利率,并明确了IRR计算贷款年化利率的强制性和合规性。目前,平安普惠APP首页披露,旗下平安普惠微营贷、平安普惠车e贷、平安普惠易贷、平安普惠宅e贷四款产品,综合年化成本均为1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