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没结束,“报复性消费”已经来了?

海底捞恢复营业首日线上排号爆满、有人一次性下单了77杯奶茶......火锅、奶茶、烤肉,一家家美食店重新在外卖平台上“生根发芽”。

随着疫情好转,各地开始复工,大多数城市似乎都已经恢复到了以前的热闹程度,人们心底里被压抑良久的消费欲望也逐渐被点燃。

有人预期,疫情过后,消费行业会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也有人预期,这种反弹将是短暂、微弱的,并不足以支撑起消费本应对GDP的贡献。

报复性消费出现?

近日,美团外卖发布餐饮外卖复工消费报告显示,以2月10日作为复工起点,复工4周以来,外卖商户数、订单量、交易额等指标均呈稳定上升,其中30%商家的外卖单量已超过疫前,这或是因线下堂食元气尚未恢复、外卖业务挑起餐饮经济大梁的缘故。复工以来,一线城市的外卖订单量增长迅猛。

该报告还显示,尽管90后依然是外卖消费的主要群体,但在新增用户中,原本更偏爱在家做饭的60后、70后消费群体,分别以36.7%、31.5%的占比,成为外卖新客增长的主力,主要表现为:为家里购买生鲜蔬菜、给自己买啤酒、复工上班后给自己点一份黄焖鸡米饭等。

饿了么数据显示,订单量最高的除了奶茶一点点,其次就是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和小杨生煎。除了这些“老面孔”,外卖平台还在这个春天入驻了各种新店铺,西餐厅光与盐、火锅店哥老官、书店言几又……

疫情逼出了不少品牌的潜力,越来越多以前没想过结合数字化外卖平台的店铺入驻外卖。

网红火锅哥老官上线外卖平台的第一个周末就爆单了,日均订单破千,客单价都在190元左右。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已经上线近40款菜品,除300元左右的肉类主菜以外,其余价格都在百元以下。还有不少酒店推出了单人套餐和企业团餐,为周边的客户和公司提供更多便利。

高品质外卖正在成为机会。“疫情带来的,是危,更是机。”有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品牌尝试借助饿了么这样的互联网工具,补上数字化这一课,未来商业潜力可期。

下雪不冷化雪冷

相比于闭店时的乐观心态,部分门店在陆续复工后,却发现下雪不冷化雪冷,眼下的形势似乎正变得更加严峻。

中泰宏观研究团队日前发布的研报中表明,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显示,旅游受损最严重,一季度收入下降或为1.2万亿,占全年旅游收入的近2成。餐饮零售收入下降9600亿、交通运输1400亿、电影100亿。并且,消费收入减少还会对其他行业产生间接影响,该团队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此进行估计。

旅游收入下降将造成其他行业收入下降约5500亿,餐饮零售为3200亿、交通运输为820亿、电影为60亿。“2019年我国4.7万亿的餐饮收入中有15.5%来自于春节期间,即使疫情过去,春节假期已不再,餐饮业损失恐难恢复。”

两个月没剃头,下月不会剃两次,耽误的春节档大片也不会全部补回来,错过的火锅也很难在一周里吃六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追不回的。

一定不会出现原来一天喝2杯,现在喝4杯;也不会原来一个月喝15次,现在喝30次。

与其说是报复性消费,不如说是补偿性消费,补偿自己一段时间内被压抑的需求。窗口期很短,只是把该喝的续上。但没喝的那段时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会追着你如数把钱花回来。

报复性消费的心理期,原本就非常短暂。

原本可以灵活处理的人员薪资、租金情况,正式复工后,需要全额发放。但此时营业额并没有恢复,压力也就显现出来,考验变得更加严峻。

据了解,某连锁头部咖啡馆已经出现停业闭店现状。多家连锁品牌在复工后,也开始重新调整人效,“后疫情时期”第一波裁员潮正在到来。

中小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临时拿来救场的外卖模式,开始显露弊端——做好外卖需要长线布局、打磨盈利结构,订单量和利润率并不容易快速上升。平台20%的佣金比例,也在压缩营业成本。

尽早开业的门店,释放了初始的消费热情,而新的人流量并不能及时跟上。

原本春天到来,年轻人回到城市,购物、消费、出游随天气一起回暖,但今年的“春天”显然不会如期来到。

相比于之前的猜想和预测,“化雪”时期,可能比“下雪”时感受到更多的寒意。

只想“报复性赚钱”

疫情刺激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可能催生全新的消费场景,不过,疫情耽误了这么久的工作,拿什么玩、拿什么消费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

微博前几天有一项投票:疫情结束后,你会进行“报复性消费”吗?

总计20.7万人参与的投票中,仅有3.1万人表示会买买买,刚刚接近15%。有14.3万人明确表示“不会,该干啥干啥”。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点赞高的评论里,网友纷纷表示“报复实力不允许”——饮品消费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因为疫情受损的不在少数,待在家里一个月,不少人收入没了,该还的账单贷款并不会少,即使再想“报复”,实力也不允许。

“收入都砍了一半,不吃土就算不错了,出去玩只能喝西北风。”

“做生意的半死不活,上班的发不出工资,这段时间吃了不少老本,还拿什么疯狂,活下来就行了。”

一名至今未开工的网友说道:“原来觉得月光没什么,现在疫情期间绩效不发了,收入没有了保障,交房租的日子却依旧按时到来,拿什么消费?还是努力工作吧。”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同样的,大多人纷纷表示,相比较于报复性消费,更倾向于报复性存款。疫情结束后,理智性消费将会放到第1位,而赚钱是永恒不变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多。食品是居民消费中的“刚需”,食品价格的走高,也会压抑其他非必要消费的支出。

收入的不确定性再增大,每月的必要支出不变,再加上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留给“报复性”消费的空间还有多大?目前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此次疫情将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思维、消费行为等产生较大的后续影响。疫情结束后,与大健康相关的一些行业,将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这也将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至于“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行业?朱丹蓬提到,以新生代为主流消费群体的行业及细分品类很可能会迎来报复性消费。

综合自:咖门、中新网、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