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明俊

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4.6%。6月14日,在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上,隆基绿能(601012.SH)宣布了这一重磅消息。隆基绿能称,隆基电池研发团队多年来坚持在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德国弗劳霍夫太阳电池研究所(Fraunhofer-ISE)和欧洲太阳能测试机构(ESTI)等国际权威机构独立认证。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作为下一代超高效太阳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其理论极限效率高达43%,远超单结太阳电池的SC极限效率(33.7%)。去年11月,隆基绿能将电池效率提升至33.9%,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目前,晶硅电池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晶硅上去发展技术,无疑是极佳选择,比如隆基绿能正在大力推进的BC技术。

“我们整个BC从实验室走向量产,花了7年时间。在实验室待了4年,量产走过了3年。回顾早期过程,我们花了4年时间来确定BC是未来单晶硅的一个理论终结方案。”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BC的问题在于高成本,这是隆基绿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BC)成本比较高,成本高主要是来自于它的工艺过于复杂。工艺复杂在工艺长度和量产良率低。我们在后来的3年左右时间去解决怎么样用更短的工序来实现BC的量产。”佘海峰说,“现在大家知道我们用14步工序就能做到需要21步工序才能实现的东西。”

据他介绍,隆基绿能的BC一代产品成本和PERC持平,现在正在考虑从产能的角度上将部分一代直接升级成二代。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隆基绿能此前在马德里发布的二代BC电池技术HPBC2.0组件产品——Hi-MO 9首次在国内亮相。作为隆基绿能现阶段最为先进的产品,Hi-MO 9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根据隆基绿能数据,Hi-MO 9组件效率达到24.43%,而HPBC二代电池效率超过26.5%,已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29%的理论效率。

佘海峰透露,今年三四月份,隆基绿能每月2GW的BC出货量主要是分布式,海外占据70%左右的份额。“我们从5月7日发布Hi-MO 9开始,现在在手订单已经接近1GW,而客户订单储备已经超过5GW,这就是在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事情。”他说,“全球市场对Hi-MO 9产品的信心、客户的信心和客户目前给予我们的订单,甚至超过了我自己的想象和预期。”

“5GW都是明年的订单储备,海外占多数,核心区域欧洲市差不多占到70%左右。”佘海峰对BC二代产品充满信心,“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内部在研究。本来,我们规划了明年整体上只准备在市场上供应10GW左右的Hi-MO 9,但现在订单超预期,我们正在规划要不要去加大产能投放的力度。”

事实上,隆基绿能的BC一代产品应用场景更偏向于分布式。“因为一代BC的效率和TOPCon基本是一致的,但外观有鲜明的特点,这是公司的战略。到2.0之后,我们是面向开放性的,因为预计到2.0之后,整体性能是全面超越TOPCon的。”佘海峰说,“BC对TOPCon的迭代优势,超过了任何一次过去两个产品迭代的价值差。”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SNEC展会期间亦重申,隆基对“BC技术是未来5-6年的主流技术”这一判断没有改变。

佘海峰还向时代周报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在给董事长建议的时候,最开始命名是Hi-MO从7到8。然后老板一拍板说,我们现在干脆一步到9了,因为我看不到单节晶硅未来还有多大的进步空间,迭代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干脆也不要给自己留太多后路。”

“我判断,Hi-MO 9是未来5年之内没有任何技术能够出其右的产品,所以后面隆基BC平台的研究会有很多工艺的叠加、创新,但它都是基于我们二代BC技术。”他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在未来5年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技术。”

此外,在SNEC期间,隆基绿能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别墅专用光伏组件——Hi-MO X6别墅款,组件发电功率最高可达450W。Hi-MO X6 别墅款组件采用HPBC至黑电池,电池正面无栅线,提升光照吸收约2.27%,单位面积发电更高。同时,该组件还应用低反绒面技术产生的表面粗糙褶皱,增加光照吸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