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多年的T+0可能真的要来了。随着上交所作出“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的表态,A股迅速作出反应,6月1日券商股和金融科技股全线大涨,带动上证指数收复了2900点关口。

T+0是什么?跟投资者有什么关系?为何T+0如此被关注?

所谓“单次T+0”,即日内买入后可卖出,或日内卖出后可再行买入,两个方向均限操作1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沪深两市的股票交易制度中,卖出股票后的资金已经可再度买入股票(限1次),但买入后不可卖出,“单次T+0”在现有卖出-买入后是否可以再度卖出,需要规则进一步明确。

这一表态是上交所针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解冬对于科创板发展提问的回复。也因此,各机构分析均认为如果T+0推出,将先在科创板做试点运行。

天首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攻博认为,这是跟科创板的特性密切相关的。首先,科创板整体的制度设计理念就是比较提前的,比如每天 20% 的涨跌停幅度限制就比其他版块的 10% 做了放大,另外科创板也计划率先实行注册制试点。一项新的政策或机制在科创板试行并不意外。

何况科创板在中国资本市场被寄予厚望,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上市场所,配合科创板不断完善的上市和退市的路径,去粗存精之后留存下来的优秀企业,在在更高频次交易制度设计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这些企业的价值挖掘和估值实现,为企业再融资或者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上市后的运作提供有效的价值支撑,支持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另外,目前科创板企业的数量并不大,试行 T+0 的影响面有限,即使发现负面影响再修正也不会造成大范围影响。

既然T+0还没有正式推出,而且推出也会先在科创板试点,为何股市反应如此之大?

这要从两方面分析。从中国资本市场本身发展来看,T+0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此前多次有业界人士提出T+0的呼吁,证监会均表态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仍不成熟,投资者结构中中小散户的占比较大,担忧现阶段引入T+0可能引发相关风险,加剧市场波动,不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也担心为操纵市场的行为提供空间。

从国际市场来看,T+0是美国、中国香港、韩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均被采用的交易制度。而且T+0对提振市场效果明显,韩国于1997年1月开始实施“T+0”。实施后韩国综合指数上涨接近30%。台湾于1994年1月起允许信用交易“T+0”,实施后台湾加权指数涨幅将近20%,于1994年8月突破7000点。也因此投资者有理由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保持信心。

但是同样要注意的是,不能对T+0可能带来的风险视而不见。准确的说即使T+0推出,也只能说是“回归”,因为实际上早在1992年上交所就推出过T+0,之后的2个月上证指数上涨了1倍多。1993年11月,深交所也取消T+1,实施T+0。但是时过境迁,大多数人已经不记得疯狂过后的故事,在短期创造了无数造富神话之后,股市即进入了长达3年的漫长熊市,这也导致1995年涨跌停板和T+1制度的推出。

陈攻博同样提示, T+0 对于目前 A 股而言,只是交易制度层面的改革,在没有放开涨跌停板限制以及完善相应的对冲工具的情况下,无法真正有效地发挥价值发现和稳定市场波动的作用。存在涨跌停板的情况下, T+0 制度的实施甚至会加剧 A 股短期的波动幅度。不过 T+0 在一定水平上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频次,对于券商两融业务和经纪业务具有利好效应,也利好于金融科技板块。

资本市场的改革应该首先应该致力于为投资人提供一个由众多优质标的组合构成的市场,拥有有效的融资方式,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完善的退市路径,只有市场存在高效的去粗存精机制的前提下,交易制度的设计才能发挥正向的作用,否则越优秀的交易制度越容易加重市场的投机氛围,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越难以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