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伴随着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上涨 25.75%,达到 7,770 万辆。随着各主要经济体刺激方案的退出,2011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增速有所回落,但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于汽车普及化消费的需求成为全球汽车产量增长的持续动力。

2018 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量开始下降。2020 年,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造成全球汽车产量大幅下降。2021年,随着国际市场的恢复,全球汽车产量同比呈现增长,结束了2018 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

新兴国家成为全球汽车产量主动力

汽车工业发展的地理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西欧、北美以及日本等传统汽车生产大国的汽车产销量累计占比和地位重要性正在逐渐下降,相反,新兴工业化国家受到汽车消费逐步大众化和平民化趋势的拉动影响,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带动全球汽车工业企稳、增长的主力军。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汽车市场迅速成长,汽车工业也随之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另一方面,传统发达国家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汽车市场逐步趋于饱和,需求增长放缓,汽车产量增幅较新兴工业国家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 强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汽车工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汽车需求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2001年至 2021年,我国汽车总产量由234万辆快速增长到 2021年的 2,608.2 万辆。自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中国汽车产量在全球汽车产量中的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也已成为全球客车制造行业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

汽车是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 50 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一套研发能力较强、生产能力较大、产品种类较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概括为初创、成长、全面发展及新能源蓬勃发展等四个主要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资源日益匮乏以及社会对环保更加关注,一方面,现有的原材料资源逐步减少与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矛盾日益加剧,我国行业监管部门对汽车产业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越来越严格。

另一方面,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 车成为国家汽车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而且能够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汽车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水平、整体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维度之一,汽车工业具有产值规模庞大、产业链横跨度高、与其他相关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复杂程度高、带动就业规模大、拉动居民消费显著等多方面的综合特点,是我国工业进程化过程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高效、快速的飞跃,汽车工业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同时也深受全球汽车工业一体化的格局影响,

我国汽车产业将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展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发展目标既体现出规模的要求,同时也包含对技术高度的期望。

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主要推动力

2021年,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 157.50%至 352.10 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由 2020年的 5.40%提高至 13.40%。新能源汽车 2021 年的爆发,是我国政府多年来呵护、培育的结果。

作为新生事物,2018 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较单一,成本和售价居高不下,销售对购置补贴依赖较大;因补贴政策退坡,2019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下降。但在补贴政策退坡的同时,我国政府制定“双积分”政策,从供给侧强力推动,使得汽车产品新能源化成为业内共识。

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及主流厂商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2020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丰富,加之规模效应使得零部件采购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价格愈加亲民,市场认可度迅速提高。2019 年至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的驱动力迅速切换,2021 年的爆发增长,是市场真实需求的体现。

中国汽车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产业发展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短暂,但基于引进、吸收、消化 和再创新国外的先进汽车技术研发成果,借鉴发达国家汽车行业规则和市场运行管理的成功经验,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起点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汽车产业竞争已经由单纯的 制造链竞争转向服务链竞争。

中国客车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出口市场潜力较大从 2015 年开始,我国客车整体销量呈下降趋势,到 2020 年我国客车销量 44.8 万辆,同比下降 5.6%,国内市场持续低迷,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

从客车产销比变化情况来看,近几年国内客车产销比在平衡水平上下波动变化,销量逐年下降,客车制造企业降产能的压力明显。在整体销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客车出口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国内客车出口情况来看, 2018-2019年国内客车出口保持正增长,2020 年客车出口市场严重下滑。但从长期发展态势来看,出口市场潜力较大,挖掘海外市场将成为解决国内客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的进一步落实发展,国内的客车出口市场潜能将被进一步释放。

政策将更加重视新能源客车发展

随着环境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节能 减排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客车行业的发展也会发生较大的转变,新能源客车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新能源客车整体上 具有显著的增长趋势,新能源客车的销量水平也明显提升。

从政策引导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新能源客车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符合节能减排的重要要求,对环境治理以及社会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也为新能源客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提供了有力的助益,新能源充电桩规模不断增加。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客车与5G的融合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利用 5G实现人车互通,能够更好地推动客车智能化发展。客车的运行路线往往趋于固定,如机场大巴车、城际公交车、公共汽车、幼儿园校车等,这些客车的运营路线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依据这一特性,未来则会加大客车自动化驾驶技术研发,依据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强化客车自动化驾驶,在自动驾驶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方面投入更大力度的支持,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更有效地降低人工驾驶成本,提高驾驶效率,促进客车智能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

从客车企业技术研发情况来看,客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也较大,客车智能化发展将成为客车企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客车发展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增强服务水平和安全性能,进而促进客车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客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客车智能化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2035 年公共领域用车应全面电动化,自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

此外,“十三五”期间,多地政府出台了新能源公交车更新计划,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公交车辆的电动化已基本完成,三四线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电动化替代在加速推进。“十四五”期间,公共领域用车的新能源化替代,将对客车市场形成一定的支撑;而三四线城市公交车的电动化替代,一定程度上将拉升中大型客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