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服务,一直是小微企业成长的“助推器”。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取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总量。尤其在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创新,直接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效率。

#小微金融观察的上一期,我们已经提到这样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6.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产成品存货4.60万亿元,增长7.5%。而应收账款、存货则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资产,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土壤。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驱动,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加速,近年来,不少银行开始革新供应链金融的展业模式。围绕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银行、信托、保理及金融科技机构都在积极备战“供应链金融创新”,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降本提效”。

01

-▽-

银行扎堆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首次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指明方向。

2019年7月6日,银保监会向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旨在落实加强供应链管理部署,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改善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2020年4月10日,《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强调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产业的信息沟通、设施联通、物流畅通、资金融通、人员流通、政务联动等协同机制,强调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和“试点企业”的带头作用。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单独提及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力军”,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创新也是走在前列。2020年,银行科技资金总投入达20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而在众多新的技术应用中,“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银行落地成果最集中的领域。据周观新金融整理,多家银行在年报中都提及了区块链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应用:

金融科技的助力,使银行能够更有效地透过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识别企业风险,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这在银行2020年年报的数据当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中,建行供应链金融的落地场景、行业丰富,区块链在贸易融资、住房租赁、药品监管、精准扶贫、农产品溯源等多个场景已有应用。2020年报显示,建行已经累计为3693个产业链的6.55万户链条企业,累计提供5626.59亿元网络供应链融资支持。

据悉,在普惠金融方面,建行为1.9万户小微企业提供的“飞驰e智”财务顾问智能服务系统,发行了市场首单500亿元普惠金融线上快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了反向保理供应链类资产支持票据93.42亿元,累计为上游5360家小微客户提供融资。

平安银行也在2020年报提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安银行搭建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安好链”,平台针对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涵盖应收账款确认及转让、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实现供应链业务的智能化、数字化经营。

工商银行推出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工银e信”,实现了授信可转移、可流通、可拆分、可变现等多类场景金融功能。

招商银行在业内首创了“全国做一家” 跨分行供应链业务模式,为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全行性服务网络,降低了信贷业务的异地操作成本和风险管控成本。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该模式累计服务了80家核心企业,拓展了5120家供应商,并为其中4000家供应商提供了融资支持。

02

-▽-

创新层出不穷 难点依然存在

上述种种案例不难发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整合化。单一技术往往只涉及单一节点的单一方面改进、效果有限,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基础技术整合运用,同时进一步结合边缘计算、AR/VR、图像识别等通用性技术形成综合性的工具套件式解决方案,可以共同发挥作用。

其二,场景化。针对具体场景和流程的拆解和需求解读,最终形成针对场景的定制化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

其三,协同化。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供应链管理单独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技术应用未来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运营各个方面,协同寻求整体最优。

然而,在产业数字化的大趋势下来看,商业银行目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依然缺乏针对产业的专业化服务创新。

换句话说,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依然不够深入到“产业”当中去,对产业的深入了解、研究不够细致、下沉。

目前,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业等应收账款累计较高的行业,而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依然多以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为依据,以传统标准化产品(如仓单存货质押、应收账款或预付款融资、反向保理等)为主,针对不同产业的深入了解不够,颠覆传统业务方式的创新也依然缺乏。

从市场存量看,部分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潜在需求尚未被挖掘,某些垂直领域可能存在更大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物流行业,农业,零售业,化工行业,餐饮业等。

无论是科技上的创新,还是流程上的创新,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融资都有“降本提效”的作用,但最根本的创新,依然是整体服务模式的创新,这需要建立在对产业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中银研究也指出,供应链金融从本质上来看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服务,如果加以有效利用,可以通过金融产品设计和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完善产业资金流和运营水平。商业银行亟需加快对重点产业的运作模式、运营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跟踪,探索建设完善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供应链融资效率。

科技化和数字化正在重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竞争力,但从“全产业链”上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却仍有较大空间。这不仅关乎中小企业的融资便利,更关乎未来产业发展质量。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正在逐渐从“数字化”时代,逐渐驶入“数字产业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