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stand40家店估值40亿,一个店估值1亿元;墨茉点心局,一个去年才成立的中式烘焙品牌,已开业门店20家,公司估值超过20亿元,平均一个店值1亿元;新茶饮品牌喜茶,800多家门店,公司估值600亿元,一个店值7000万元。

要知道线下开店融资有多疯狂,先看看不断刷新纪录的融资速度

遇见小面、五爷拌面、和府捞面,这几个面馆品牌,都在疯狂融资。遇见小面在7月上旬刚完成一轮超1亿元的融资,这距离它3月的融资只有4个月;五爷拌面在6月和7月分别完成两轮融资;和府捞面在7月上旬完成E轮融资,金额近8亿元。还有烘焙点心店。最神奇的是墨茉点心局,这家公司才成立一年,但已经融资四轮。

我们再来剖析近期疯狂融资的线下连锁品牌的获投逻辑:

从线上到线下,越来越好的新基建,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可连锁化品牌

拉长时间线来看,如今线下消费品赛道的火热,是基于一些宏观条件的成熟。比如,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相比之下线下渠道反而显得便宜了;再加上抖音短视频、直播电商、种草平台等新渠道崛起,提供了更好的品牌展示窗口;上游工厂的供应链已经非常完善;数字化提高了连锁经营的管理效率,标准化和规模化成为可能。

一些先知先觉的机构早已在布局消费赛道

外界对潮水的感知,往往是滞后的。其实早在前年和去年,消费行业投资就已经很火了,只是现在很多投资案子才披露而已。

同时,在后端投资的机构钱更集中了,有大钱的机构多了,现在很多项目都是大机构在抢,人家是奔着上市去的,估值2亿还是3亿,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太大区别。

就像当年投TMT行业一样,用资金换时间,先烧钱快速培养消费习惯,留存客户,再降低费用,露出盈利空间。这种打法,越来越像几年前的互联网项目,投资人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开店这件事情。很多咖啡和茶饮品牌会拿星巴克对标。星巴克在中国有接近5000家店,喜茶有800多家,奈雪不到600家,Manner咖啡200多家。很多投资人算账的方式——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单店估值会慢慢回归到正常水平。

对于传统的消费品项目,过去投资人在估值时,很多会采用PE市盈率(估值/利润)或PS市销率(估值/销售额)。但现在,不仅PE失效(项目是亏损的),甚至PS也失效了(估值远远高于销售额)。当一家店估值超过一个亿,PS显然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下一波火的除了品牌,还有很多供应链公司,包装耗材、工厂、核心原料等,这将是消费领域的新趋势,随着下游终端的火热,上游供应链也必将集中化、规模化、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