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一张榜单说起。

2016年1月28日,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了《2015中国捐赠百杰榜》。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大家没有见过的名字——

何巧女。

那一年,她捐了30个亿。这个数字,是王健林捐款的8倍,是马云捐款的13倍。凭借着这个榜单,何巧女一战成名,被人称为——

“中国女首善”。

但谁也没有想到,仅仅2年之后,这位女首善就陷入了债务危机。她的公司一度被传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大裁员、高管离职……

而她公司的股价,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跌了近九成。

看来还是曹德旺说得好——

做好企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1

300亿身家或将清零

昔日的中国女首善,正面临着身家清零的危机。

她一手创办的东方园林,前段时间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

何巧女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存在被轮候冻结的情况。

截至2021年5月18日,何巧女共持有东方园林8.48亿股股份,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累计质押股份数为8.47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9.804%。

也就是说,如果何巧女一直不还钱,质权人完全可以申请强制平仓。这也意味着,何巧女曾高达300亿的身家会被一夜清零。

事实上,何巧女并不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困境。

早在2020年10月17日,东方园林就曾发布公告,称何巧女持有的公司8.65亿股股份被法院轮候冻结。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何巧女的股权被冻结了6次。包括中信证券东北证券、五矿证券的15家金融机构踩中了这颗大雷。 

何巧女的这轮危机爆发于2018年。当年5月,“去杠杆”呼啸而来,民企的融资渠道受阻,行业政策也在收紧,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东方园林的资金腾挪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几笔短融债和中票的到期。

为了防止出现不可挽回的流动性危机,何巧女开启了漫长的还债之旅。

据大猫财经统计,仅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东方园林就完成了77.6亿的债券兑付。

但如此一来,东方园林的资金链变得愈加紧张。经营困难、欠薪欠债、大规模裁员、何巧女频频被列为被执行人……一系列的麻烦如影随形。

万般无奈之下,何巧女开始把求助的目光瞄向了国企。

2019年8月5日,东方园林发布”易主“公告:实控人何巧女和丈夫唐凯拟将5%的股权和16.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转让给北京朝汇鑫。

而北京朝汇鑫,是北京市朝阳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的全资子公司,正儿八经的国企。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何巧女也开始积极自救,四处发债、与央企和地方国资接触。遗憾的是,如今卷土重来的爆雷已经在表明,何巧女的自救,还是失败了。

最新的2020年报显示,东方园林净利润为-4.92亿,较2019年同比降了10倍以上!而它的股价,更是跌得惨不忍睹。 

两年多以前,还是东方园林实控人的何巧女向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吐槽——

“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如今的何巧女应该明白了,一个企业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救。

2

浙江女首富,中国女首善

和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在很多公开报道中,何巧女被塑造成一个励志传奇。

她拿到的,是一个“卖花女”逆袭的剧本。

1966年出生于浙江农村的何巧女,父亲是种花木的农民。在父亲的熏陶下,他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并在北京亚运会期间成功向外国人推销了父亲的盆景,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5年前后,借助当时房地产升温的机遇,东方园林又介入了地产园林。

用何巧女的话来说,“1995年和1996年,几乎全北京的外销楼盘园林都是我们做的。”

搭上地产快车后,东方园林开始在全国迅速扩张,业务范围也从苗木供应拓展到设计和施工。到2003年,东方园林已经在12个省市承接了80多个项目,员工迅速扩张到了700多人。

在拿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上海世博会世博公园、苏州金鸡湖等顶级市政景观项目后,东方园林成功坐上了中国园林龙头的位置。

站稳脚跟的何巧女开始把目光瞄向资本市场,2009年,东方园林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园林景观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开盘当天股价从58.60元一路冲到了116.5元。

最巅峰的时候,东方园林的股价一度高达229元,比茅台还高。疯狂的股价也让何巧女的财富暴涨,2017年,何巧女以150亿元的财富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02位,成为浙江女首富,还被称为“百亿园林女王”。 

那时候,也就只有格力的董小姐能与之一较高下。

身家暴涨之后,何巧女开始在慈善上下功夫。

2012年11月,何巧女就成立了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号称要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大自然保护基金会。2015年9月,何巧女还承诺捐出7530万股东方园林股票(价值29.37亿),用以推动生态环保和公益事业。

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在2017年10月,何巧女在摩纳哥举办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上宣布,捐出15亿美元,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15亿美元,在当时相当于95亿元人民币,这是全球动物保护领域最高的一笔捐款。

一时间,何巧女的声誉在国内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但有意思的是,根据网易清流工作室等媒体的统计,何巧女承诺过的捐款总额超过180亿元,但在过去数年,巧女基金会2012年至2017年年报披露金额,加上何巧女个人捐款,实际上只有——

4亿人民币左右。

说好的捐180亿,却只捐了4亿,不知道“首善”何巧女做何感想?

3

成败皆在PPP

东方园林的崛起,搭上了快车。

2010年3月,在一个券商的策略会上,何巧女看似不经意地说出了她的生意经——

“公司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我直接找市长要的。”

这话可能有吹牛的成分但逻辑说得通,对很多地方来说,市政是最直接的业绩体现,对提升地价也很有帮助。从此之后,有人把东方园林成为“政绩股”,它的股价也就蹭蹭涨。

如何能攀上地方政府?何巧女的秘密,就是PPP。

2014年底,国家开始大力推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所谓的PPP,其实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一起合作。 

比如政府修个机场,做成PPP项目,交给社会资本去运作,等建好后社会资本可以获取相应的收益,达到一定年限再交给政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方园林快速切入了PPP领域,成为最早参与PPP项目落地的民营企业之一。

有媒体曾统计过,从2015年至2018年5月,东方园林合计中标PPP项目113个,总中标额达1693亿元。

急速挺进的PPP模式让东方园林的股价大涨,但PPP可不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模式,一个致命的风险,就是周期太长。

PPP项目一般都是大型市政工程,利润有限且回报周期长,企业往往要先垫资,而且垫得大且长。你想想,修个大型工程,一般是2年建设工期,十几年的特许经营,然后无偿移交。

平均回报周期,接近15年。

这也就意味着,前期需要垫付的钱太多了,而能收回来的钱却太少,对现金流、融资能力考验极大。 

例如2017年,16个在建的PPP项目,只确认了42.25亿的收入,也只收回了24.86亿,不到60%。

而借来的钱,又面临着很多变数。

何巧女的厄运开始于2017年下半年,那时候,国家开始清查地方影子金融机构和政府债的情况,并对PPP项目的融资日益收紧。

当上浙江女首富的第二年,何巧女的东方园林就面临着融不到钱还债的境况。

那一年,所有的融资机构都在催她还款,而新发的债券却无人问津。10亿元的公司债券,实际只发行了5000万元,被市场称为“史上最凉发债”。

融不到钱,项目回款周期又长,债务却越逼越紧,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

4

尾声

何巧女一度自信到近乎盲目,她曾说——

“只要贷到款,就没有风险。”

这种盲目自信有时代的原因。根据社科院的统计数据,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2009年的99%升高至2013年的127%,而国际清算银行算出的数据则是接近170%。

这是一个轰轰烈烈加杠杆的时代,不加杠杆,你就有可能被淘汰。

但何巧女没有意识到,加杠杆也是有周期的。从2017年开始,高层已经在着手去杠杆了,而此时的何巧女,依旧在蒙眼狂奔,不断把借来的钱投入到回报周期漫长的项目上。

逆周期而行,不碰壁才怪呢。

当然,没看明白形势的不止何巧女一个。据Choice数据统计,仅2019年,完成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数量就超过180家。其中,有41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个人,变更为“国资系”,占比超23%。

最后,还是国家给他们续命兜底。与此同时,无数的首富,都倒在了路上——

重庆首富尹明善,公司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债务高企,数次变卖资产;

青海首富肖永明,如今背负着高达220亿元的债务,还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河南首富朱文臣,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白马股变成黑天鹅;

云南首富赵兴龙,公司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宁波首富熊续强,从成为首富到申请破产重整,只间隔247天;

……

当潮水褪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那个靠胆子大就能发财的时代,真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