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不悔

01

中国的古都有很多,但能够称得上千年古都,却不多,毫无争议的两个,必定是洛阳与西安。

今天要说的,便是洛阳。

根据二里头遗址挖掘出的文献可知,最早的夏朝立国和早期活动的中心便在洛阳。

在夏朝、西周早期人们的观念中,洛阳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洛阳。随后,洛阳跟西安并列,成为衡量一个王朝是否合法的标尺。也就是说,你必须建都西安或者洛阳,才能证明自己的王朝是真正受命于天的。

隋朝在洛阳定都,唐取代隋之后,虽然定都长安,但洛阳仍是陪都,称为东京,北宋定都开封,洛阳依然是陪都,称为西京。

宋朝以后,洛阳地位下滑,从此再也没有王朝在此定都或者陪都。直到如今,千年古都西安好歹还是个省会与副省级城市,而洛阳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

洛阳之所以没有成为河南的省会,一方面是因为河南的古都太多,竞争激烈,郑州、安阳、开封都曾有过响当当的名头。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洛阳交通不便,被洛阳盆地和黄河包围。作为古代都城,便于防御,但作为现代化省会,却弊端明显。

而郑州则是中原正中,四通八达,更能胜任省会。洛阳于是沦为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虽然仍是河南第二,但这个第二的知名度却并不高。

02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虽然广东、江苏、山东的老大老二之争未休,但范围就圈定在那两个城市,广东是广深,江苏是南京、苏州,山东是济南、青岛。

而说起浙江老二,应该都知道是宁波。

但若说起河南老二,洛阳、开封之间,估计很多人会犹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说起四川、安徽、湖南、贵阳等地的老二,更多的人压根想不起是哪座城市。

为了给洛阳正名,2017年河南省正式确定洛阳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又被定位省域副中心。

最近几年,河南在做强做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都市圈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壮大洛阳副中心城市,提出建设洛阳都市圈。

河南省先后出台了两轮支持政策,推动洛阳在2019年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的非省会城市,具备联动周边城市建设都市圈的基础条件。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洛阳统计局

而就在近日,河南省正式发布了《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明确提出:

围绕发挥洛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一体化发展。

环顾全国,能够创立都市圈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中心城市,要么是省会,要么是副省级城市,比如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要么是经济特别牛的城市,比如苏锡常都市圈。

洛阳,应该是唯一一个能够创立都市圈并获得正式规划的城市。

根据规划文件,洛阳都市圈主要包括洛阳和济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顶山的汝州市和鲁山县,三门峡的义马市、渑池县和卢氏县,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意思很明确,是要通过洛阳外围城市,做强做大洛阳,让洛阳实力增强,分担郑州的任务,与郑州一起带领河南发展。

这意味着,属于洛阳的大利好,属于洛阳的机会来了。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国内特殊时期当道时,河南就出台了《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意图非常明显,要提升洛阳的地位。

当时的考虑是,人口过度集中的大城市,不利于防控像今年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所以,城市发展的策略要有所调整,也即扶助老二上位,分担省会老大的人口、通勤压力。

03

其实,洛阳的机会,不仅体现在河南省发布的文件,更体现在了官方对城市化发展做出的重要调整。

11月初,重要人物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提出:

1、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2、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

3、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其中第2点和第3点指向非常明确。

本号当时在分析的文章中指出,这种调整明确利好两类城市:

第一类就是超大城市的卫星城,比如北京周边的廊坊,上海周边的昆山、太仓、嘉兴、南通等,深圳周边东莞、惠州,广州周边的佛山、中山。

第二类就是强省会省域的第二中心城市。比如河南的洛阳、陕西的榆林、湖北的宜昌或襄阳、湖南的岳阳等。

洛阳是河南毫无争议的第二中心,又有河南政策规划扶持,洛阳或将一改自宋朝以来的落寞,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主要靠政策驱动,如今从国家到河南省自上而下地支持洛阳,未来洛阳的财气与人气,定将登上一个新台阶。

这对于洛阳是利好,对于洛阳的楼市更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