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在618前夕突然发难,视频里更是道出了今年对于“兄弟”的定义,不努力不奋斗的就不是兄弟。外界纷纷猜测,京东是不是不再需要“兄弟”。

刘强东在5月23日的高管会议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一边是区别兄弟,另一边是强化考勤。京东要求每天早上9点统计上班工位人数,班车若晚点需提交证明照;午休时间缩短至1小时,自12:00至13:00,将此前能够熄灯午休的规定改变。晚6点下班的员工需接受工作饱和度考量。微信非工作群全部解散,所有沟通全部由京东咚咚进行。

这些行为的瞬间招致了整个互联网的热议。一时间各种言论甚嚣尘上,认为京东在受到冲击的当下,选择对兄弟动手,多少有些不仁义。

实际上,近日爆出的严抓考勤,则是京东零售的一个缩影。再次执掌京东的刘强东将兄弟尺度重新定义,并且点出内部考勤问题触目惊心。有京东员工向媒体透露,每个月有1.4万人次代打卡;有人一年近百天工作日都提前4点下班,仍能领到全额薪水;还有一些实习生工作两个月靠代打卡拿走一点五万元。刘强东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时斩向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

虽然618最早由京东原创,但在业内密集交火的时期对内先给一刀的操作,放在整个中国互联网里都是非常炸裂的。

到底是刘强东对自己的“兄弟们”太过自信,还是他不再需要兄弟?

不再需要“兄弟”?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大强子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

一天之后,京东突然涨薪,破除前日外界缺钱的质疑。将对所有采销C1、C2、C3三个层级的管理者现金薪酬最低涨幅20%。其中,C1和C3层级平均涨幅30%,最高50%;C2层级平均涨幅50%,最低涨幅30%,最高100%,涨薪并不针对所有员工。

京东裁员的背后,是职能部门的臃肿,京东集团51.7万名正式员工中,有35.5万是配送员、7万人负责仓储服务,这两类职能的员工总数为42.5万人,占京东员工总数的82%,看起来这个数据很高,可剩下的职能部门足有9.2万人。本次优化的对象,显然是办公室员工,有人更是形容被优化的时候,人力资源部排起了队。

网上的一些自称是京东一线普通员工的吐槽中,他们的工作时长并不短,有的有时会达到十来个小时。刘强东认为,努力拼搏有成绩是一等一的,努力拼搏了成绩一般的,能够接受,而不努力不拼搏,成绩差强人意的,不适合京东。

这个逻辑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本次京东内部调整的重点,也正是办公室。职能部门的臃肿,代打卡盛行,基层员工并没有减负。两相一对比,京东的大公司病跃然纸上。降本增效的当下,解开成本枷锁是重要的。此前换帅后形成的低价策略想要贯彻,从业务端来看需要降低商品成本,从人员端来看则更需要轻装上阵。

这些年,刘强东对于“兄弟”的定义不断变化,从“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支持”“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到2023年的“我不会躺平,我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最终到了今天的“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业务逻辑和大环境的变换转移,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刘强东对“兄弟”的定义随着时间和公司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最初强调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忠诚,而后来则更多地侧重于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和拼搏精神。在今年的讲话中,他明确表示了只有那些与公司共同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才是他的“兄弟”。

竞争激烈的当下,京东已经越来越需要结果。而兄弟文化的背后是什么?

刘强东出生在水乡江苏宿迁,宿迁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漕帮文化在这里有着丰富的遗存和影响,体现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习俗以及一些历史遗迹中。水工文化是宿迁112公里大运河(中运河)的典型特征。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宿迁境内留下了众多的水工遗存。

从小在船上长大的他显然深受影响,“兄弟文化”的本质上是漕帮文化的一种现代变体。创业时期靠兄弟“打天下”,成功后自然对兄弟感情颇深,而企业越发庞大后,兄弟的纯度和数量难以同比增长,艰难地选择因此到来。

康熙年间,漕船上水手除了一名负责人是编内“运军”外,其他水手多为募集的“临时工”,他们按所属地区营卫划分为不同的“帮”。这种根植于水的草莽文化,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却又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冲突。例如,漕帮文化中重情义,轻结果的特质就无法与现代企业的结果导向性匹配。

“兄弟”在口中放不下,就自然成为了京东的一大特色。但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人效战役中,拼多多一骑绝尘,阿里出海战略的成功,都深深地刺激着京东的神经。

2023年拼多多共有17403名员工,总收入2476.39亿元,人均创收1422.97万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拥有204891名员工,财年总收入为9411.68亿元,人均创收459.35万元。京东2023年的收入为10846.62亿元,员工数517124人,人均创收209.75万元。

如果说拼多多轻资产模式人效高到可怕,属于后起之秀。相似体量的阿里人效也超过京东两倍,则更为触动心灵。但就在最近,阿里也开始向“大公司病”开刀。

即使拼多多人效奇高是重赏之下的勇敢者游戏,其员工爆发的能量也足够让业界刮目相看。

拼多多所赖以生存的战略无外乎两个字“低价”,低价策略结合百亿补贴烧出了用户认知度,也抢走了存量市场中原本属于京东阿里等老牌玩家的份额。

现在的618作为一年中最具记忆的大促活动,其中的分量不必多说,全面代替双十一指日可待,因此京东要重新坐上牌桌就必须低价。

刘强东的平衡术

京东在缩减普通职能兄弟的同时,又大幅度增加了采销岗位的工资。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应对来自拼多多的低价冲击。

618是大促时期,京东鏖战618的基础是低价,而低价需要地面去谈判。与此同时,京东为采销团队火箭涨薪,开出了20薪的价码。

这样的平衡术是否会见效?厚此薄彼的背后,依旧是老生常谈。而对京东而言,实现低价的唯一有效手段有且只有强自营。

全体采销人员每半年增加年终奖,意味着未来两年时间内全体采销人员的年薪增长至20个月的月薪。此外,还将给每个事业部设立1000万元的激励基金。

京东想要低价,就必须有足够的话语权。以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618出版商码洋之争来看,纵然一些出版社宣布抵制京东的低价行为,但由于京东本身有大量图书库存,相当程度上,最终定价权仍旧在京东手里。

而网传的采销人员正是夹在出版业与京东之间的桥梁,采销团队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完全可以类比阿里此前赫赫有名的中供铁军。仅从图书这一块来看,足量的采销人员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供应渠道,京东把货拿在手里,低价也就有迹可循。

客观地说,纸质书受到电商低价的冲击是因现在消费习惯改变,跟渠道没什么大关联。图书行业此前的利润空间巨大,如今势微更多是一种市场的选择。

要知道,京东商城可不止有图书,图书也从来不是618的主力。真正的大头在消费家电的迭代换新上,京东入主五星电器后,已经成功将其打造成为高端电器销售一体化,里面的电器价格瞄准了中高端用户。而拿下传统电器企业,目的则是从出厂端拿到低价。只有京东自己拿到的价格足够低,才可以给消费者让利。

采销团队的作用,就是让京东拿到一级代理商甚至更高级别代理的价格,成为最大且唯一的中间商。因此,京东现在迫切的需要采销兄弟,更是破天荒的开出了20薪的筹码。其中有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涨薪的对象不仅包括了现在的“兄弟”,也同时包括了已经离开的采销“兄弟”。如果他们回归,刘强东张开双手欢迎。

这个算盘不可谓不响,采销回归,本质上就是渠道和终端的回归,当手里的渠道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掌握某一品类的定价权。

从宏观来讲,家电换新已被抬到一个新的高度。

据媒体消息称,京东于5月31日上午10点正式启动北京市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专场活动。实时定位且收货地址在北京的个人消费者,在平台上以旧换新绿色节能家电、智能家居产品时,可享受北京官方和京东提供的以旧换新双重补贴,在“618”优惠权益基础上叠加再减至少10%。平台称,以旧换新补贴单件上限为1000元。

京东的强自营,离不开“兄弟们”的支持。渠道是一个一个谈出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出来的。采销是自营模式的根基,也是未来同拼多多、阿里、字节等一举争雄的重要倚仗。涨薪,并不突兀,优化办公室人员,也并不意外。

即将到来的618,火药味已经非常浓。京东和淘天每300元减50元的活动优惠力度最大。不仅有百亿补贴、便宜包邮等,京东消费者每天还能领20元额外补贴,京东还将推出“2元包邮日”,带来百万份2元福利品,还有众多来自产业带的低价好物全场包邮。这些福利的背后,自然离不了采销团队的努力。

今年618,京东已经喊出将帮助超15万个中小商家销售增长超50%,让销售过百万的商家数量增长超100%,并帮助超80个品牌销售过10亿的口号。这个口号,不算夸张。京东内部脱虚向实的氛围,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

在大环境变化较快的当下,企业如何适应,决定了未来能够走多远。以前以B端为导向的重模式增量不再,拼多多把握住的依旧是C端用户对自己的认知。增量市场下,做渠道是为了更好获客,现在存量市场,做渠道是为了更好的做市场。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用户的618只能是一盘散沙。今年618的局势也很明晰,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冷启动更多是各大厂商的一种选择。取消了那些过往的复杂仪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进更能见到效果的让利中来。而取消预售,对于供应链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预售中涉及的账期问题,完全取决于商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度。

又好又省,是京东想要达成的目的,也是刘强东对于采销团队的殷切期待。京东零售采销体系取消事业群,变更为事业部,原事业群下的统管诸多商品品类的各事业部,按照具体品类拆分为众多采销作战单元,同时推动自营和第三方商家的进一步平权。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狠抓垂直指挥的缩影,刘强东亲自挂帅,想要带领采销团队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从第三方视角观察,京东的本次策略实际是将人效放在采销上,压缩其余职能人员或是为了给采销涨薪腾出薪酬空间。而重回到地面上,脱离掉以前那种样样都做,样样不精的局面是刘强东重掌帅印以来的新变化,未来京东的重点一定会放在仓储和零售的整合上。

而市场究竟买不买账,对现有员工的优化会不会招致舆论反噬,乃至京东618能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取决于“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