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就在前几天,杭州银行举行了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会上,杭州银行的一众管理层们解答了不少问题,同时也向资本市场释放出了相当多的、对2024年的积极信号。

这使得现在不少投资者们对杭州银行的评价变成了:有些许瑕疵,但整体和未来却是瑕不掩瑜的……

不过,该夸的确实要夸,但该骂的,投资者们也不没有藏着。

在会上,虽然杭州银行的管理层们无论是谈业务模式,还是对未来业绩的展望,几乎都是三句不离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甚至虞利明行长还直言“控风险就是创收益”。

但问题是在稍早之前,杭州银行的自己人就先搞出了个乌龙公告。在发布的《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中,把每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52元(含税)的分配比例,疏忽错误地写成了每股分5.20元(含税)

这不仅引得投资者们空欢喜一场,更让资本市场对杭州银行的风控管理产生了质疑。

毕竟,银行作为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的行业,越严谨就意味着资产越安全。但现在“连这么重要的红利分配方案都出错,董秘是怎么审查的?最后又是如何层层过关交由行长确认的?要知道,这已经杭州银行第3次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了……”一位股民朋友评价道。

看着杭州银行这种嘴上喊着控风险,结果先把自己给控住了的“翻车”经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百度前公关副总裁璩静,搞公关的,最后把自己公关住了……

绩优生背后的投资质疑?

老实讲,杭州银行在当前的城商行领域中,绝对算是个妥妥的绩优生。

截至到2023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18413.31亿元,同比增长13.91%。贷款总额807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94%。

对应的,杭州银行实现营收350.16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利息净收入234.3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15.83 亿元,同比增长14.97%。归母净利润为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基本每股收益2.31元,同比增长26.23%。

不仅如此,在贷款和存款总规模均有明显提升的背景下,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还仅为61.09 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反而下降了0.01个百分点。这说明其在资产质量管理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实现了不小的提升。

至于今年一季度,在利率下行、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杭州银行的成长性表现虽然有点疲软,实现营收97.61亿元,同比增长3.5%,较去年一季度的7.55%,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但紧接着,在业绩说明会中,杭州银行就表示2024年存贷款规模各增长千亿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超预期。同时在净息差方面,杭州银行又通过加强负债管理、降本增效的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净息差下降压力。2023年杭州银行的负债综合付息率是2.28%,今年一季度是2.27%,连续三年下降。

其中,存款付息率从2023年的2.19%到今年一季度到2.14%,下降了5个BP。

据杭州银行内部测算,2024年存款付息率还将逐季下降,全年预计可以下降10个BP左右。并且按照3-5年整个资产负债平均期限以及市场平均的风险成本和资产质量水平来看,杭州银行未来的息差预计可以提升20-30个BP。

唯独略有瑕疵的是,截至到今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66.3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了5.25亿元。虽然不良贷款率仍为0.76%,但其中,小微信贷不良率比2023年末提高了0.01个百分点,上升到0.6%。如果后三个季度经济形势没有明显好转的话,预计新生成风险还会继续上升。

此外,在最有可能转化成不良贷款的关注类货款方面,也从年初的0.4%占比增长到了一季度末的0.52%,增长了约13亿。其中2亿是来自大零售条线,还有11亿左右来自对公客户,因为增加了一户房地产项目,因去化困难,贷款发生了展期导致分类下迁。

不过整体看下来,杭州银行的市场基本面也依然符合那个瑕不掩瑜的投资评价。

那么业绩如此之好,可杭州银行为何不愿意给股民们多分红,甚至还在近年来不断地下调分红比例呢?

2019年至2022年,杭州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34.13%、31.37%、24.55%和21.82%。至于更正后的2023年,则为22.52%。

也就是说,自2021年以来,杭州银行已连续三年低于了30%的分红及格线,这相比于其他上市银行来说,确实“略显小气”。

对此,杭州银行解释称是为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同时合理保留部分利润以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毕竟,在过去几年间的快速规模扩张中,杭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确是有点跟不上,2021年为13.62%,但到了2023年就仅为12.51%。对应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从2021年的8.43%,下滑至8.16%,正在向着监管红线逼近。

不过与此同时,在近年来,杭州银行也早已对外通过了IPO募资、定增和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融资方式来补充资本。

而且对内来讲,杭州银行是真的没有钱吗?

要知道,天眼查APP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杭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还高达 561.42%,远超同行。虽然说拨备覆盖率越高,代表坏账损失计提越充分,但同时,过高的的拨备覆盖率也会为银行留下较高的利润调节空间,不利于利润合理利用,难以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或许正因如此,此前就有雪球大V喊话杭州银行:应该把藏着掖着的利润拿出来补充核心资本的不足,而不是老想着向市场伸手,毕竟非信报备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按同行里优秀的来参照,回拨一半也问题不大。

如此来看,尽管杭州银行分红少的理由确实足够充分,但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们似乎还是更希望其能做到风险经营与利润释放的更加平衡……

控风险不成反被“控”,杭州银行会引以为戒吗?

其实很明显,当基本面步入正轨后,现在杭州银行唯一的变数可能就是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了。

就比如在此次公告“乌龙”事件发生后,外界便涌现了对杭州银行的董秘个人,以及整个银行内部管理的不信任质疑。

前者是质疑董秘兼副行长的毛夏红拿着248.49万元的年薪,但却出现了这种低级失误,并且还是在以严谨著称的银行业,理应被内部追责……

后者则是吐槽杭州银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乌龙”公告。例如2019年5月,杭州银行发布的《关于2018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公告指出,该行年报中有一处将杭银消金总资产写错,将59.46亿元写成了89.46亿元。

还有2016年9月,杭州银行公告的《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摘要中,把募资额的37.67亿元写成了37.67万元。

要知道,在2023年报中,杭州银行还刚刚强调过公司治理是属于核心竞争力优势,但紧接着同一类型错误便第三次发生了,这确实很难不令人担忧杭州银行的内部审核机制是不是存在一定的疏漏?

毕竟,在近年来,杭州银行被处罚的消息也的确不少。

比如今年年初,杭州银行就因债券承销业务与债券交易/投资业务间“防火墙”建设不到位;余额包销业务未严格执行统一授信要求;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不符合监管要求,内嵌衍生交易不真实;理财资金用于偿还本行贷款等诸多问题,被罚款210万元。时任杭州银行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毛韵喆被警告。

随后,杭州银行舟山分行又因“对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业务管理不审慎”“个贷管理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被罚款100万元。时任杭州银行舟山定海城关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客户经理徐丰被警告。

虽然说,现在各大城商行被处罚事件可谓比比皆是,但即使如此,这些也都是一个个潜在的经营风险漏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教训,并不应该就此被忘记。

不过可惜,这些风险对于杭州银行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或许会有点在意。但对于投机者来说,可能就不太在乎了。

因为,前者看好杭州银行的理由是,基于业绩基本面的成长表现判断的,所以哪怕现在分红比列少,但看重的却是未来价值;后者则是押赌杭州银行会不断抬高股价,以达到能触发可转债的强赎转股股价标准。

而强赎触发条件就是,在可转债转股期内,可转债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的130%。那么按照现在杭州银行12.24元/股的转股价格,其无论是故意做高业绩还是其他手段,都至少要涨到15.912元/股,才能将负债转为股本。

那么理论上,在此之前入场的投资者们,几乎都是有利可图的。

而如今,或许是受两次业绩公告的影响,杭州银行的股价已经从去年突破10元开始,一路上升至了现在最高的14.23元/股,有望在今年实现强赎转股。

不过话也不能说太满,哪怕现在杭州银行和投资者们都在期待着强赎,但股价这事,谁也不说不准,可以很快,也可能就一直没戏,这算是投机者们的一个痛点所在。

而且价值投资者们也可能颇为纠结。因为参考诸如江苏银行等头部玩家们的经验,在触发强赎转股后,业绩往往就会快速回落下来。

而且可转债如果全部转股的话,股本增加,但如果杭州银行的分红还跟不上的话,那么老股东们的利益可能就会被摊薄,所以到底是选择眼前确定的利益,还是继续忍受未来不可期的价值,这就成了投资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