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营收2030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净利润116亿,大概率是创立以来最好的年度利润表现。

讲道理,这样的业绩没有太多可挑剔的。可在美团这里,过去一年实实在在跌了53%,而且是连续第三个年度大幅下跌。

开年三个周,美团再跌20%,距离历史新低已不再遥远。

美团何以至此?

纵览最近三年美团的股价下跌,几乎每一年都经历两次暴击。

在这个过程中掺杂着王慧文离岗,核心高管郭庆离职。上周,“外卖平台给骑手大量规划逆行送餐路线”的新闻冲上热搜,美团单日跌7%,本周,美团又传出裁员的消息,股价创4年半以来新低。

回顾这一系列导致大跌的事件,可以明确美团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硬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平台模式不符合政策期待。美团几乎没有涉足什么硬核创新。

二、美团的商业模式中,追求效率、成本、服务体验与保障外卖员权益存在对立关系。社保事件、逆行路线事件表明,美团为了效率,总会有所“牺牲”,但这愈发不符合社会层面的政治正确。

三、美团的“圈地”模式,越来越无法被市场接受。资本寒冬下,市场对利润更加敏感,美团长久以来奉行的烧钱抢份额模式,让资本产生担忧。去年三季度,应对阿抖让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利润率下滑了2.6个百分点,新业务的亏损率为27.2%。

四、竞争对手的入局,市场担忧美团的护城河不够牢靠。互联网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美团的对手也都是大浪淘沙剩下的巨头。除了防范阿抖,美团还在各条战线上厮杀,与携程、飞猪、同程争夺机酒、旅游,与滴滴、哈罗争夺出行,与饿了么争夺外卖,与京东、盒马、山姆等争夺的本地生活。

给美团做一个资本市场的画像,社会价值有争议,平台模式缺少硬核属性,还要跟各个平台“打架”,新业务拓荒难度大,当前低迷的环境下,这不是一个很值得投资的标的。

美团如此不堪吗?

如同盲人摸象,美团的数据好不好看,关键要看从什么视角。

站在以往圈地、赢家通吃的视角,平台需要匹配市场想象力、增长速度,美团已经没有太多市场去争夺。但当下的互联网市场,已经从增量变为存量,不能像“百团大战”时那样评判。

如果按照成熟行业的评判标准,美团仍然是优质公司。

前三季度,美团超过2000亿的营收,实现了27%的增速,在行业中算比较亮眼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前三季度,809亿营收的阿快,增速只有23%。滴滴营收514亿,增速为25%。再对比白酒产业,以增速快著称的山西汾酒,前三季度营收267.4亿,增速只有21%。

美团在最近两年证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2021年美团巨亏231亿,去年亏损58亿,到今年前三季度已经盈利116亿,全年大概率营收接近150亿。这说明,美团的亏损不是被动的,有能力让盈利指标好看。

美团的毛利水平并不差。最近5年,美团的毛利中位数为29.7%。今年上半年,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收入941亿,剔除配送服务的373亿收入,非配送业务的收入为568亿。核心本地商业成本735亿,剔除403亿配送成本,非配送业务的成本为332亿。由此粗略推算,非配送业务的毛利为236亿,毛利润率41.6%。

除此之外,三季度,美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2亿。截至9月30日,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理财投资分别为251亿元、1085亿元,流动比率为1.75倍,资产负债率为48.23%。负债指标有所变差,但仍然处在健康的水平,现金储备足够其继续烧钱。

按照4300亿的市值,对应28倍的动态PE,美团的归母净利润约为154亿,相当于2023年度的利润水平。美团的股价水分几乎已经被挤干,下降的空间有限。

美团的未来有何隐忧?

美团的暴跌,与所处的资本市场有很强的关联。戴维斯双杀下,股王腾讯也创造过6年半来的新低,美团陪一个历史新低也不算过分。

抛开情绪,美团真正的隐忧集中在阿抖阿抖确实有可能撼动了美团的核心板块。

每个巨头都有一个生态位,比如滴滴占据的是出行生态位顶端,阿抖占据的是短视频生态位顶端,美团占据的是本地生活生态位顶端。美团的护城河是外卖配送,这项服务直到现在都是亏损的。

2023年上半年,美团的配送服务收入373亿,成本403亿。这半年间,美团配送了96.7亿单,每单收入3.86元,每单成本4.17元,每送一单毛亏损0.31元。

这部分的小幅亏损,实际上是拉高了行业门槛,通过低价、高线下履约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换来佣金和营销服务收入的强势。这需要达到足够的规模,并有持续优化的效率。综合此前多家公布的数据,到2022年,美团有6-7成的市场份额。

市场最担忧的是这块护城河被阿抖打破,特别是并购饿了么的消息传出后。但实际上,阿抖并不一定有意愿承担配送带来的亏损,阿抖自始至终都很少有重投入的业务。即便并入饿了么,“短视频-领券-叫外卖”的链路更多是服务找人,能缓解商家的流量焦虑,但对于用户来说不够垂直,也没有丰富的选项,也许可以敲掉美团的一部分利润,把单位亏损做到近乎盈亏平衡、利用流量抢占美团份额难度很大。

阿抖的优势在于短视频流量,并且已经在到店业务展现出威胁。据36氪数据,阿抖生活服务在2022年完成了约770亿元的GMV,较年初定下的500亿元目标高出约54%——已达到美团到店业务2360亿GMV的近三分之一。安信国际预测,2023年,阿抖本地生活或将达到GMV 2200亿元,这个体量已经非常庞大。

今年以来,美团被迫应战。推“特价团购”,满足商户爆品推广需求;加大直播投入开通官方直播间;对商户、用户加大补贴力度。涉及补贴,必定会对短期的利润产生影响。

阿抖的打法简单直接,“浅折扣”和“低价爆款”,内容转化成订单也够丝滑。但种草模式跟点评模式仍然有所区别,必吃榜、黑珍珠的号召力有明确的市场壁垒。在高盛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美团管理层强调,其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与阿抖在GTV市场份额竞争中领先,核心餐饮类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这项业务,即便被冲击,做到份额Top 2,维持稳定增长确定性很强。

社区团购业务方面,美团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根据国金证券研究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多多买菜的市场份额达到45%,而美团的市场份额为38%。这一市场竞争尚未尘埃落定。除了拼多多,京东、盒马等厂商也在参与竞争,美团可以分一杯羹,但很难做到绝对优势。

除了上述核心业务,共享充电宝业务,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美团的份额为14.7%,排名第四;共享单车业务,美团与哈罗和青桔三分天下,约20%份额。2022年财报中,美团透露,充电宝业务于2022年全年实现盈利,共享单车业务连续两年录得正自由现金流。

酒店及旅游业务是美团的试水产品,三季报中,美团表示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既然没有明确数据,大概率与携程、飞猪、同程、途牛等还有差距。

总结起来,外卖的确定性强,大概率会持续保持绝对领先;到店竞争力较强,会面临挑战,但点评模式的护城河明确。在共享经济业务上,可以做到前五。美团不可能把所有参与的业务都做到第一,保持竞争力已经很足够了。

互联网如果按照过往的评判模式,多数企业都将是“失去想象力”“被其他竞争者围剿”“增长乏力”,但实际上,这些巨头都各自占领一块“山头”,围绕核心竞争力,去相邻领域探索增量收入,就是未来的新常态。

参考资料

美团Q3核心业务利润率大跌,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何解?,来源:不二研究

美团“砸钱”与阿抖激战、巨额营销下利润率承压 新业务增长乏力、美团优选巨亏难止,来源:界面

美团善于亏损,来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