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亏损之王的美团,曾是资本市场非常看好的“宠儿”。因为围绕衣食住行的本地生活市场盘子足够大,过去美团用亏损换行业领头羊的策略,被市场所普遍接受。

尤其是疫情三年,人的出行半径被“物理”性的阻断,外卖/即时零售价值凸显,美团市值也一度达到3.1万亿港元(仅次于腾讯、阿里)的峰值。

而当下,美团市值仅8682亿港元,缩水了将近四分之三。

3月24日,美团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即使交出了,全年营收2200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调整净利润28亿元这样的成绩,仍未能提振股价。营收规模达2200亿,且已经赚钱的美团,处境为何不如当初巨亏时?秘密藏在以下两个数据里。

1、全年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177亿单,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达295亿元;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实现17.6%的收入增长。经营溢利同比增长56.8%至人民币295亿元,经营利润率由2021年的13.8%提高至18.4%。

按照美团的划分,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包含了原有的餐饮外卖和到店、酒店及旅游分部,还有美团闪购、民宿以及交通票务。

也就说包括即时配送的177亿单,以及美团最早发力的到店、酒店及旅游等业务,整个经营利润才在295亿元。这显现了一个现实,就是美团最核心的本地商业部分的盈利能力偏低。美团已经将经营利润率从13.8%提升到18.4%,再提升的空间其实很窄。

按照餐饮店8-10%的净利润率,可供美团平台“挤压”的空间并不多,即使将经营利润率提高到近2成,庞大的交易下利润也仅有不到300亿规模。这块是美团最优势的业务部分,这个表现不可说不让外界失望。

2、商品零售业务2022全年收入为592亿元,季度经营亏损64亿元;

在外卖、到店等支柱业务利润能力低的事实在财报中展露之外,美团一直以来用亏损换蛋糕的节奏也正在被打断。

商品零售业务也就是美团买菜和美团优选,疫情三年本就是买菜和优选的利好,所以增速很快。但季度经营亏损就达到64亿的情况下,也不过撬动了全年不到600亿的市场增量。2023年疫情红利消失,这块新业务的想象空间会更弱。

如此来看,作为本地生活之王。美团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扩张营收规模的同时,实现规模利润的想象。

毕竟,对于本地生活用户而言,哪种方式既方便、又便宜的享受服务,就会选择哪种本地生活的消费方式。短视频平台入局本地生活,和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巨头自建APP,都意味着只要美团服务和收费的“性价比”消失,用户很快就可以找到替代品。

资本市场或许可以容忍一家公司在某个时间阶段不盈利,但绝对不能容忍一家公司永远的不怎么盈利。而且关于如何提高骑手待遇上,社会层面已有压力,这也是美团身上的一座大山。

美团如何讲好未来故事?恐怕只有拿出真正证明自己未来可以实现规模利润的“证据”,才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