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水比油贵”!国内成品油价还会再降吗?

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3月3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不作调整。

1

“零涨三跌三搁浅”

3月3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截至3月3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截至北京时间3月31日收盘,5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6%,报收于20.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8.7%,报收22.76美元/桶,已跌至18年以来的最低点。

实际上全球新冠疫情不断削弱原油需求,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不断加剧,国际油价出现暴跌。尽管各国出手拯救救市,国际油价也曾短期提振,但终未能改变持续走低的大势。

受此影响,本轮计价周期内,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始终在负值区间波动,周期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红线。

根据国内现行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成品油价格调整存在“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即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

当国际油价在40-130美元/桶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这是2020年以来的第六次调价周期。目前,2020年成品油调价呈现“零涨三跌三搁浅”格局。

今年以来,汽油累计跌幅为1850元/吨,柴油跌幅1780元/吨。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在5.5-5.6元/升左右,92#汽油零售限价约5.4-5.5元/升。

成品油价格调整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机制,是在2014年-2016年间国际原油市场供应过剩、油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对定价机制进行的极端情形下的补充修订。

2

“地板价机制”启动

国内成品油调价年内第三次搁浅,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下一轮成品油价不作调整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馥丽认为:“近期国际原油仍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原油变化率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下轮成品油零售限价或仍将不作调整。”

根据2016年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国际油价平均水平已跌破“地板价”(每桶40美元的调控下限),按照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整部分将按照《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从历史情况看,2016年1-4月份,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触动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国内油价按机制在40美元以下的部分未作调整。

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我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过高,会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过低,会影响国内原油开采行业正常发展,削弱自给能力,导致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不利于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不是直接留给企业成为收入,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实施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综合多方面因素,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供应过剩将影响国际油价二季度在每桶40美元的“地板价”下方徘徊。

截至3月31日,今年共有6次调价窗口期,其中2月4日、2月18日、3月1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85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780元。

记者 李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