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23日讯(记者 黄修眉)上交所官网5月22日显示,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蓝若)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招股书显示,格蓝若是电力领域智能感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应在线监测平台开发建设等技术服务。

格蓝若科创板IPO申请于2023年5月5日获上交所受理。上交所于2023年6月1日更新首轮审核问询,此后格蓝若分别于同年8月、12月回复首轮问询及更新部分财务数据。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格蓝若本次冲刺上市存在诸多争议,如:主营产品结构单一、业绩高度依赖大客户等业绩不稳定因素,该公司在上年度亏损情况下仍大额分红等诸多问题。

或存依赖单一产品等风险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格蓝若原拟募资12.83亿元,用于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及平台升级建设项目、压器油监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智能配电故障精确诊断及定位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等共六大事项。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分别实现营收为0.39亿元、0.56亿元、4.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亿元、-0.19亿元、1.8亿元。其中,该公司2022年业绩格外突出:该年其营收同比增长642%,净利润同比增长1050%,扭亏为盈。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收入主要来源于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产品,互感器业务占上述同时期营收比例分别为95.69%、95.62%、99.93%,依赖单一产品风险相对突出。

与此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格蓝若或存在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

该公司客户主要集中于电力行业,从2020年起,国家电网一直是格蓝若的第一大客户。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对国家电网及其直接下属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9.96%、84.88%、51.20%。

其中,仅2022年,国家电网为格蓝若贡献了2.13亿元销售额,是2021年的五倍多。值得一提的是,格蓝若在2022年新增湖北正源电力集团这一大客户,并实现1.66亿元的销售收入。而湖北正源电力集团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格蓝若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应收账款随之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17亿元、0.52亿元、1.1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30.20%、51.85%、36.16%。

多次“0元”转让未实缴股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格蓝若拟IPO募资金额遭上交所重点问询。问询函显示,该公司截至2022年末的总资产不足4亿元,净资产仅约1.7亿元。而此次却拟募资高达12.8亿元,达到了净资产的7.5倍。

据招股书披露,格蓝若实控人窦亚奇、窦峭奇于2020年4月向张伟宇合计转让150万元出资额;2020年6月,张伟宇又将150万元出资额转让回给窦峭奇;2020年4月,窦峭奇向黄纯礼、冯新刚、严平分别转让150万元、265.2万元、938.1万元的出资额,以上股权转让价格均为0元。

格蓝若则在问询回复中表示,2020年4月,张伟宇期望入股公司以获取投资收益,公司亦希望引进张伟宇以拓展公司销售途径。

经协商,格蓝若实际控制人窦峭奇、窦亚奇分别将其持有的未实缴公司3.11%股权(对应93.3万元出资额,未实缴出资)、1.89%股权(对应56.7万元出资额,未实缴出资),以0元价格转让给张伟宇。

格蓝若表示,张伟宇入股时公司总体尚未盈利,且实际控制人转让的对应股权均未实缴,张伟宇自受让股权起承担相应实缴义务,因此实际控制人以0元进行转让具有合理性。

此后,张伟宇因不认同烽火基金投资入股的前提条件,即需以格蓝若有限完成注册资本的全部实缴,决定不再持有格蓝若股权,并于2020年6月将其持有的发行人股权(未实缴出资)以0元价格转让给窦峭奇。

对于窦峭奇向黄纯礼、冯新刚、严平存在的“0元”转让问题,格蓝若出具的理由与张伟宇案例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