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不语

近日,荷兰首相吕特时隔五年再度访华,关于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许可证问题成关注焦点。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而阿斯麦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也是极紫外光刻机(EUV)的全球唯一供应厂商,7纳米及以下的先进芯片制程工艺需通过EUV实现。在外媒看来,EUV和荷兰已成为中美“芯片之战”的棋子。

据媒体披露,美国自2019年始对荷兰施压,禁止荷兰政府向中国销售阿斯麦的顶级极紫外光刻设备。拜登上台后,又迫使荷兰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华出口管制,要求其从今年1月1日起限制阿斯麦对华提供先进光刻机设备。

对此,在对华出口禁令生效前数周,阿斯麦便取消了部分对华发货订单,荷兰政府也撤销了部分NXT:2050i及NXT:2100i深紫外光刻系统的出口许可证。

贸易战加大美国贸易逆差

2018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宣布大规模对华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意在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仅在2018年,美方就先后数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和25%的关税,中方依法发起加征关税反制后,美国以此持续升级贸易战,对中美贸易乃至世界贸易造成严重破坏。

后拜登政府继续延续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围堵。在2022年相继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歧视性产业政策,并在2023年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限制美方在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投资。

然而这却带来了美国2023年货物贸易逆差达1.06万亿美元,远高于对华贸易战之前的水平。这恰恰反驳了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借口——减少贸易逆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英伟达过去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占其财报的20%左右。但受美方出口限制措施影响,英伟达2024财年第四季度的在华收入占比降至10%以下。英国杂志《投资者纪事》说,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不可避免地对美国科技企业造成伤害。

普通民众也因美国政府此举承担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据美国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终止与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将在五年内给美国带来1.6万亿美元经济损失,并使美国失去70多万个工作岗位。

美日荷合谋的利美真相

不仅如此,早在2023年年初,美国联动荷兰、日本就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一事达成协议,引起国际舆论场的发酵。该协议将把美国2022年10月对华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扩大到荷兰和日本企业,包括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日本大型光学仪器制造商尼康和半导体制造设备龙头东京电子有限公司,旨在削弱中国建立自己芯片产业链的雄心。

2024年1月始,美国工业与安全局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名,对美国企业如何采购中国制造的半导体进行审查,重点关注在美国关键行业的供应链中,中国制造的传统芯片的使用和采购情况。这一举动将先前所界定的先进芯片范畴扩大到了传统芯片,其中主要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芯片。

“中国企业扩大传统芯片生产的做法令人担忧,会使美国公司更难参与竞争。”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如此解释这一做法。

事实上,美国此举意在“一箭双雕”——在遏制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发展的同时,连带拖缓荷兰、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产业的步伐,缩小其“盟友”的市场规模,由此借机加快自身的芯片研发进程。

夹缝中生存的阿斯麦

早在2019年美国实施对华出口禁令开始,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CEO便提出质疑,阿斯麦被迫限制对中国出口其最先进的光刻机,只能出售旧设备,而美国的芯片制造商却能够向中国客户出售他们最先进的芯片,这看起来是矛盾的。

“美国芯片制造商将中国视为客户就没有问题。”温彼得如此批评。

2023年的前11个月,中荷间的贸易额高达1072亿美元。阿斯麦2023年的财报显示,中国已成为其第二大市场。2023年其净销售额达到276亿欧元,同比增长30%。其中,中国市场占阿斯麦光刻系统销售额的29%,超过64亿欧元。外媒认为,这得益于中国的强劲需求。

此外,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半导体产业背后,有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这对ASML而言,意味着具有无比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还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阿斯麦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为表反抗,还曾计划将公司搬离荷兰,摆脱荷兰政府的制约。但又被以首相吕特为首的工作小组强行挽留,并扩大对阿斯麦的限制,阻止其向中国出售部分极紫外光刻机(EUV);日本政府也仿效此举,对昔日光刻机龙头尼康实施限制。

身后是美国资本、本国政府的牵制,身前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国际化,在种种压力下,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不得不服从禁令,并曾多次表示“不支持美国对中国的芯片限制,我们放弃的已经够多了”。

彭博社此前的一篇报道称,“有熟悉相关谈判的人士形容,美国的行为像个恶霸”。

中国芯片底气何在?

从中荷在芯片领域上的纠缠,可以观照到中欧的贸易关系。

受美国施压,欧洲与中国的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逐渐打开欧洲市场,这给欧洲的不少老牌造车大国带来震撼。在美国的推动下,欧盟提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必须在欧盟海关登记的要求,并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采取“反补贴调查”,同时考虑对进口电动汽车征收追溯性关税。

更大的影响体现在芯片产业上。疫情带来的“芯片荒”,使全球半导体面临着需求走弱、产能过剩的新变化。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英特尔等多个芯片行业巨头三季度利润骤降,净利润同比下降85%。报道称,过去几年半导体行业的繁荣似乎正在走向破灭,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的新限制可能会加剧这种痛苦。

有近1/3市场来自中国的美国半导体设备商科磊(KLA)也曾警告,美国对华芯片禁令会在2023年重挫美国半导体产业。

全球知名半导体存储设备制造商美光宣布,2023财年设备投资将减少约50%,并开始采取减少供应的措施。此外,韩国SK海力士也正式开始减产。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称,中国是全球芯片最大的市场和进口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需求高速成长。中国的市场规模在持续增加,在行业下行阶段市场地位更为重要。

如此形势下,中国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如何突破三国封锁,继续发展半导体产业?

或利用法律突破三国封锁?

半导体制造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四大环节,而制造依然是中国产业界的短板,包括光刻机等一些关键设备依然存在“卡脖子”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为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39.2%,但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为20.2%。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已在光刻机领域攻关。“中国现在已经摒弃‘造不如买’的观念,国内半导体企业都聚焦自主研发,国产光刻机也有了很大进展。

目前,上海微电子自研28纳米光刻机也取得突破,且有机会全面实现国产化,在多重曝光技术加持下,也能实现14纳米芯片的量产,也就是说,即使外购这条路被堵死,中国芯片也不会走上绝路。”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投资机构初芯集团总裁张翀表示。

顾文军说,境外厂商因美国禁令利益受损,他们有能力和动力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欧洲企业也在就制裁问题持续地与美国谈判,“我们要鼓励荷兰、日本、韩国等厂商,在艰难时刻更加融入中国半导体供应链”。

有学者认为,美国的策略是针对对手最薄弱的环节限制出口,想要彻底破坏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军事建设。中国是压力越大反弹越大,预计今后会利用《反外国制裁法》进行反击。

中国曾在世贸组织(WTO)就美国采取对华芯片等出口管制措施提起诉讼。商务部表示:“美方近年来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碍芯片等产品的正常国际贸易,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破坏国际经贸秩序,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损害全球和平发展利益,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中方关注,是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方式。”

[引用]

①新闻调查|美国从对华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人民政协网.2024-03-26.

②外媒称美荷日达成芯片管制协议.参考消息.2023-01-28.

③荷兰向美国“屈服”了!面对“美日荷封锁”,中国芯片的底气在这里!.北晚在线.2023-01-31.

④向中国出口光刻机,荷兰阿斯麦为什么有底气向华盛顿说不?.环球网.2022-10-31.

⑤外媒:荷光刻机巨头质疑——美国限制我们出口中国,美企却可以.中国青年网.2022-12-14.

⑥荷兰首相下周访华,“ASML在华售后服务或成重点”.观察者网.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