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以后还能喝到8.8元的咖啡吗?”

“作为穷咖友是不希望库迪倒下的,库迪一倒,剩瑞幸一家独大,又得涨价了!”

前不久,陆正耀及其合作人李浣被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高达18.9亿余元,引起一众热议。

人们纷纷担忧,创始人“告危”,以后还能喝到便宜咖啡吗,库迪将何去何从?

尽管库迪表示此事对公司没有影响,但就目前库迪的闭店状况及扩张状况来看,库迪所要面临的挑战或许不小。

逆袭翻身

不可否认,陆正耀是个出色的创业者。

当个人“信用破产”,投资机构不愿再支持他创业,他依然能够凭借自身超人的经营能力,完成企业的高速扩张。

2022年10月,陆正耀创立库迪咖啡,仅用时一年左右,他就将库迪带到了瑞幸和星巴克的门前,让库迪门店数成为仅次于瑞幸和星巴克的存在。

“快”是库迪发展的主旋律。截至今年2月,库迪在成立14个月时间,已开出约7000家门店。

对比瑞幸成立14个月时,开店数才约2000家,就开店速度而言,库迪远超当年的瑞幸。

当年做瑞幸时,陆正耀身后还站着一众机构投资者助力,瑞幸的公开融资一轮接一轮,这才成就了瑞幸的高速扩张。

此次陆正耀逆袭翻身,却并没有机构资本助力,直到现在,库迪也并无公开信息显示有融资。

“我们肯定不会投,很好奇现在还有没有人会投陆正耀。这个名字应该过不了投委会。”机构投资者们对陆正耀心有余悸。

他们除了担心陆正耀财务造假的履历背景,也是在回避陆正耀还未摆脱资深“被执行人”身份的风险。

天眼查显示,陆正耀近一年时间,累计四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高达29.88亿元。

一个“信用破产”的人,机构投资者对他避而不及,那么陆正耀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东山再起,甚至令库迪的扩张速度超越瑞幸的?

答案是:利用社会资本。

撬动社会资本

陆正耀此次打造的库迪,与瑞幸最大的不同在于,瑞幸前期采取直营模式,而库迪主要以联营模式发展为主。

这让库迪避免了前期需大量资金拓店的难关,变成了类似靠加盟商这类社会资本掏钱扩张。

根据库迪官方资料显示,库迪将门店按面积大小分为店中店(6-12平米)、快取店(小于40平米)、标准店(40-150平米)、品牌店(150平米以上)。

其中,联营商单店投资包括设备、柜体广告、基础装修费用、保证金、设计费,店中店的投资总额低至26万元,而快取店、标准店、品牌店投资总额分别为28.7万元、35.7万元和58.8万元。

对比瑞幸公布数据,以45平米门店预估,合作伙伴包括装修投入、生产设备和保证金在内的投资总额合计约41万元,库迪无论是标准店(40-150平米)35.7万元的投资总额,还是店中店26万元、快取店28.7万元的投资总额,都要低于瑞幸给出的投资总额。

这种更细小分化的门店分类,投资总额同时更小,让库迪门店更易于扩张,且吸引联营商。

联营模式下,库迪还打出了类似瑞幸不收取加盟费的噱头,而是通过毛利抽点方式收取服务费,只有联营商月毛利达到2万元起,库迪才开始收取服务费。

为吸引联营商,库迪还很擅长利用瑞幸背景给库迪背书,库迪由瑞幸创始人、瑞幸原核心团队倾力打造,频繁出现库迪的宣传中。

靠着这样的背景,以及更低投入成本就能实现咖啡梦,一些潜在的瑞幸合作伙伴,陆续被库迪挖走。

撬动社会资本,用别人的钱做大生意,陆正耀还将这一手段,运用到了供应商的身上。

创业之处,库迪对供应商的付款方式,主要以现金和月结为主。

到千家门店规模时,库迪的结款方式就变了,变成了拿完货后,交给供应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6个月后由担保的银行结款。

这意味着,库迪的付款周期开始拉长,它能更进一步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发展壮大自己。

尽管没有外部机构融资输血,但依靠大量撬动社会资本,已足以让陆正耀在创办库迪的过程中顺风顺水,并有了大打价格战的底气。

联营商选择离场

“低价”,长期伴随着库迪成长。

如果说9.9元一杯的瑞幸很香,那么8.8元一杯的库迪更香。

对于消费者而言,低价毫无疑问是存在相当大吸引力的。而库迪正是依托此,杀出了一条“血路”,收获了一众小迷弟。

当瑞幸逐渐将客单价拉高,人均价格上升到15.72元时,库迪还在沿袭低价获客,至今人均价格仍在10元左右。

不过,长期靠低价“赔本赚吆喝”,另一边瑞幸却逐渐走向稳定盈利,失望之际,不少库迪联营商选择离场。

据《2023上半年连锁餐饮品牌门店发展趋势蓝皮书》显示,2023年上半年,库迪开店数量居第一位,但闭店数量同样居第一位。

市场不时传出,库迪联营商闭店消息,“亏损”成了联营商的高频词。

库迪的扩张速度,也明显放缓。今年3月,库迪新增门店数量创下新低,新增门店数仅为98家,与去年7月高峰期的1625家相比大幅缩水。

库迪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和谐。有报道称,库迪在供应链上拖欠货款较多,到春节前都有好多账款没有结清。

库迪甚至存在供应链跟不上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联营商面临着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后台订货需要拼手速,如果晚了可能会面临定不上的风险。

库迪不同时期缺不一样的东西,也没什么规律,联营商们无法提前知道。此外,库迪供应商更换频繁,在更换过程中还会出现断货情况。

即便已经拥有约7000家门店,库迪的经营显然仍不太不乐观。

那么陆正耀一个信誉劣迹斑斑者,何以获得这么多人信任?

从大富翁沦为“大负翁”

陆正耀一直有他的江湖地位在。

过去几十年创业生涯,陆正耀常年处于“开挂”状态。高光时刻,他曾手握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瑞幸咖啡三家上市或挂牌公司。

他2007年创立的大型连锁汽车租赁企业神州租车,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

他2015年创立的网约车服务平台神州专车,于次年7月以运营主体神州优车身份挂牌新三板,成为全球专车第一股。

他2017年创立的瑞幸咖啡,于次年5月登上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从公司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

陆正耀不愧为一名出色的创业者,光鲜履历在前,很多人也都跟着他赚到了大钱。

最为显著的是,每当企业上市后,陆正耀就会带领一众小弟,拉高估值后迅速套现,常常赚得盆满钵满离场。

“陆式资本术”也常常被媒体放大曝光:抓住风口、成立公司、巨额融资、烧钱扩张、急速IPO。

但一直巧妙腾挪资本的陆正耀,也有失足时。

2020年2月,全球知名做空机构浑水突发一份长达80多页的报告,直指瑞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瑞幸股价急跌24%。

2个月后,瑞幸自曝业绩造假22亿元,股价再次暴跌80%。

紧接着,曾将陆正耀棒上天的资本,将他扫出家门。

2020年6月,瑞幸公布,董事会决定要求陆正耀辞去董事和董事长职务。7月,瑞幸宣布陆正耀不再担任董事长。

由陆正耀一手创造的“神州系”商业帝国,随之土崩瓦解。瑞幸因财务造假退市,神州优车终止挂牌,神州租车私有化退市。

陆正耀一跃从大富翁沦为“大负翁”。

2020年2月,陆正耀家族以24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781位。

而截至目前,天眼查显示,陆正耀限制消费令有多达10条,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历史被执行总金额高达45.95亿元。

相似的创业配方

负债累累,陆正耀这位创业大佬却并未离开他热衷的生意场,很多人甚至还愿意继续追随他。

在很多追随者眼中,陆正耀有种悲情英雄的形象。他有能力,有眼光;他打算重新夺回一切,他应该成功,而跟着他就能成功。

多年连续创业的经历,为陆正耀塑造了一副跟着他就能赚钱的形象。

而在库迪咖啡之前,陆正耀曾陆续启动了面馆“趣小面”、预制菜“舌尖英雄”两个项目。

不幸的是,这两个项目,都没有获得成功,均是匆匆扩张开出一些门店后,又匆匆陷入关店潮。

直到陆正耀重回自己熟悉的咖啡赛道,人们才看到他声势浩大的东山再起。

但陆正耀此次的创业,依旧是从前相似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即抓住风口、成立公司、烧钱扩张。

这一次,他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不少人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库迪一位前员工曾说:“陆正耀现在就是有一帮老兄弟,创业是被团队逼的,他去哪个公司能带着一堆研发、品牌、营运的人一起入职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创业。”

而联营商们和陆正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毕竟一些地级市老板们的典型画像是,有点钱、有野心,跟陆正耀一拍即合。

但如果库迪一直不赚钱,这些人就会离他而去,这便是生意场,无论他从前声望如何,经商最终还是要回到稳定的盈利上。

而如今,随着库迪扩张脚步明显放缓,陆正耀已在布局下一个项目,据公开报道,库迪已于2024年1月正式推出第二品牌“茶猫”,聚焦奶茶赛道。

茶猫的经营依旧沿用了从前的打法:一靠低价补贴策略,二靠联营商模式。

陆正耀曾为自己辩解:“创业20年来,先后参与创立了神州租车、神州专车和瑞幸咖啡,它们都是各个领域内的知名品牌,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

他强调:“自己一直在实业一线,风格可能太激进,企业跑得太快,也导致很多问题,但绝不是以‘概念做局’去欺骗投资人,自己是真心想把企业做大做好,为社会创造价值!”

但他的这番说辞,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信呢?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