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科

编辑:赤耳

风品:木宁 太一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上汽集团的逆风局,仍然凌冽。

1月7日晚,上汽集团披露销量数据,2020年整车销量56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国内第一。其中,自主品牌销售260万辆,占比46.4%,创下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32万辆,同比增长77.8%;海外市场销售39万辆,逆势增长11.3%,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国内第一。

咋看,满眼王者高光。

细品,不乏疲态隐患:全年销量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10.22%。而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976.3万辆,同比下降6.3%。换言之,上汽集团跑输了大盘。

01

王者掉队 四大板块折戟

王者异色,这应是一份尴尬成绩单。

上汽集团解释称,受新冠影响,公司经营难度加大。

有逻辑基础,但仍无法解释为何跑输大盘,作为大型龙头企业,难道不应有更强、更稳的抗风险力吗?

自然,让人怀疑上汽的规模效应、规模优势成色几何。是否大而不强、大而不稳?

细分看,上汽大众是跌幅最大品牌:2020年1-12月销量下滑24.79%,降至150.55万辆,对上汽集团的贡献已从第一名降到第二名,上汽通用五菱反超。

2020年12月,上汽大众销售15752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2.7%,降幅相比11月份进一步扩大,未见回暖迹象。而12月,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量229.9万辆,同比增长6.6%,实现了连续6个月7%左右增速。

实际上,这也是上汽大众连续12个月销量同比下滑。换言之,整个2020年其一直处在下滑状态。

对比之下,满满的掉队逆行之色。

放眼行业,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直被视瑜亮之争。

然2019年,上汽大众被后者超越后,2020年再次被超越。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一汽大众累计销量达2161888辆,同比增长1.5%;相比上汽大众150.55万辆、32.7%的跌幅可谓碾压。

要知道,2018年时,上汽大众全年销量2065077辆,连续四年蝉联销冠。短短两年,为何有如此变脸呢?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除了市场大环境,主力车型

帕萨特(参数|图片)折戟中保研碰撞测试、产品投放期长、迭代瓶颈等是重要考量。

并非虚言。销量数据显示,2019年帕萨特全年销量218506辆,月均销量近两万辆,而2020年销量仅137008辆,同比下滑37.29%。

一个测试成绩,当然不能动摇帕萨特的神车地位。蚂蚁撼动大树的,是帕萨特投诉量的高企。浏览车质网等平台,帕萨特的变速箱异响、故障、顿挫等问题不断曝出,成为影响市场信心的重要考量。

其他几个重要板块,也好不到哪去。

跻身销量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160万辆,同比下滑3.61%。上汽通用累计销量146.75万辆,同比下滑8.29%;上汽乘用车为65.79万辆,同比下滑2.29%,

众所周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是上汽集团的五大支柱。如今,仅上汽大通一板块正增,上汽集团的成绩单又能好看到哪去?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价换量是一个症结。

以上海通用为例,2020年,旗下凯迪拉克大幅降价,实现超20%涨幅,但其降价侵占了别克的价格区间,使其不断下调价格,又挤压了雪佛兰的市场空间。

更尴尬的,还要算上汽通用五菱。尽管去年推出了

宏光MINIEV(参数|图片)和

凯捷(参数|图片)等爆款车型,吸睛无数。但从全年看,产销分别为155.5万辆和160.0万辆,同比分别下滑6.04%和3.61%。

而上汽乘用车两大品牌荣威和名爵,则出现明显分化:销量看,上汽荣威主销车型荣威

RX5(参数|图片)表现尚可,名爵不尽人意。

名爵6(参数|图片)整体销量未破1万辆,产品架构也有模仿荣威嫌疑,停产5年的MG 5复产,在技术等关键领域升级并不算明显;MG领航销量走势下滑,也不符市场预期。

02

净利预降56亿 戴维斯双杀

销量平平,业绩自然也不够看。

1月11日,上汽集团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200 亿元, 同期相比减少约 56 亿元,下滑21.89%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约17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约43亿元,同比减少19.84%左右。

业绩滑铁卢,也非“一日之功”。

2018年,上汽集团以日赚一亿的豪横登上全球车企第七强,世界500强第36名。然进入2019年,画风凸变。

上汽集团业绩报显示,2019年营收总收入8433.24亿元,同比下降6.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256.03亿元,同比下降 28.90%,损失104亿元。这也是上汽上市10年来,首次年度利润下滑。

2020年,形式更严峻。一季报显示,营收1012.49亿元,同比下降4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只有11.21亿元,同比下滑86.42%。销量67.9万辆,同比减少55.71%,降幅超过行业平均降幅。其中,上汽大众同比下滑61%,上汽通用同比下滑58%。

上半年,颇为倚重的三大合资品牌业绩亦全线下滑,被称“地摊经济”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实亏6.29亿元。同时,销售费、管理费和财务费(下称三费)都出现较大缩减,分别为142.77亿元、84.18亿元、58.43亿元,同比下滑47.94%、12%和9.16%。

销售净利率为4.00%,较2019年同期下滑0.98%,创同期中报十年新低。对联营合营的投资收益同比缩水66.46%,仅40.55亿元。存货536.61亿元,同比下滑7%,存货周转率天数从32.65天涨至39.47天。

可喜的是,2020年第三季度下降态势有所转变。第三季度营收2101.26亿元,同比增长2.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82.53亿元,同比增长17.43%。值得肯定。

但这依然挽不回全年颓势,上述营利双降的预告意味着上汽仍处震荡、阵痛中。

如此成绩单,必然也在摩擦各方信心。

曾几何时,上汽集团市值一直笑傲江湖,然2020年,比亚迪、蔚来先后被超过,甚至长城汽车也后来居上。截止1月27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23.37元,市值2730亿元,市盈率12.72;比亚迪股价257元,市值7011亿元,市盈率203;长城汽车股价42.21元,市值3873亿元,市盈率92.96。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业绩市值双不振,属于典型的戴维斯双杀,一哥变迁令人唏嘘。

03

救赎利器VS斑马之鉴

诚然,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身处红海竞争、剧烈迭代的汽车圈,即使贵为王者也无躺赢可能。甚至一旦变脸,落差更剧烈。

如何扭转困局呢?

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2020年销量同比增长10.9%,达到136.7万辆。12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4%,新能源汽车更是一枝独秀,同比增长49.5%至24.8万辆,创历史新高。

再观厂商,比亚迪2020年12月销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30.44%至5.63万辆,跑赢行业的功劳要归于新能源汽车拉动: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0%,达2.88万辆,受此影响比亚迪市值一举突破6500亿元。

此外,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是业绩市值双热,满满的戴维斯双击效应。

无疑这些不在释放一个共同信号:得新能源者,将得天下。

换言之,巨头上汽需要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2020年10月,上汽集团官宣全新电动智能汽车品牌,项目代号"L"。

据悉,"L"项目从2018年筹备,主要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在上汽集团内部,"L"项目被视"一号工程"。

2020年11月26日,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三方联合打造的百亿级项目——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启动,创始轮融资100亿元。

2021年1月13日,智己汽车宣布发布两款量产定型车:轿车将于今年4月亮相上海车展,并接受预定,今年底正式上市;SUV车型则计划2022年上市。

11月26日项目官宣,12月25日公司注册,2021年1月13日品牌发布,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背景也很强大:背靠上汽、阿里、浦东新区三条“大腿”,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出任董事长,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祖似杰,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及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担任董事。整个“后援团”阵容豪华。

可见,上汽急迫改变现状,借助智己提振信心、加强成长性。

疑问在于,含着金钥匙出生,就可高枕无忧吗?智己能否扮演救赎利器?

从两款新车一系列的酷炫技术,如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SOA"原子化"软件架构、无界交互IMOS操作系统、点到点零接管自动驾驶技术、掺硅补锂技术、NEDC 续航20万公里零衰减、最高续航近1000公里等看,这个"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的确了解市场,尤其是对新生带群体的焦点需求拿捏有度。

然而,能否真正大卖,实现效果是王道。前一段沸沸扬扬的1000km续航已将广汽、蔚来搞得七荤八素,再加上那句“电池可以做到20万公里0衰减,永不自燃”,这些爆点技术能全部落地吗?

以三大首创之一的Carlog视频为例,可以一键拍摄、编辑和分享,还可连入各大直播平台以第一视角直播。

听起来酷炫,然势必要过社交平台、法律法规这一关,毕竟现在连副驾直播都不允许,边开车边直播又有多理想化呢?

三大首创之二的无线充电,功能本身并非智己原创,比亚迪、丰田、日产等相关技术都曾成功应用,为何至今没有大面积推广?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大功率无线充电不能视为一项单独的技术升级,商业化后需要解决鉴定车辆身份、计量、支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还涉及国内外相关电磁管理、无线电波、无线充电系统等标准统一,远非车企一己之力可以搞定。

再看智己最得意的CSOP商业模式,有舆论称其数据回收计划要等到用户交付才能实现。换言之,最早也是2022年智己交车,用户数据贡献才能迈出实质第一步。且这个用户数量还要达到一定规模。

不可否认,上汽产业基础强大、造车经验丰富,但面对新兴领域,上述酷炫概念,最终能否完成、实效如何、是否只是看上去很美,沦为画饼噱头,不乏不确定性思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合资品牌新能源高端车还没效推出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新能源高端化还是比较有利的,对于自主品牌是发展机会。相比海外品牌,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传统产业链组合性的本土优势,但是在技术和智能化方面存在劣势。

简言之,前景可观,时下挑战也不少。无论行业颠覆,还是自我想象。大象转身,都绝非易事。

况且,对其前景也不乏质疑者。

比如何小鹏就泼了冷水:上汽阿里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那些广泛、深度且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反而是损失。

同样背靠阿里,金主与竞品合作项目,难免何大佬有些不悦。不过,细品评价也有逻辑基础。

这不是上汽与阿里的第一次合作。

早在 2014 年,阿里就与上汽对互联网汽车进行探索,之后推出的荣威 RX5 市场表现出色。

然近年销量持续走低、难掩颓势:2017年荣威RX5全年销量234418辆。2018年为220061辆;2019年119457辆,同比下降45.72%。

由盛转衰,分歧不断,融合欠佳是主因。合作之初,上汽阿里分持45%股份,话语权相同,为日后埋下隐患。

比如核心斑马智行系统,上汽希望保持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愿开放系统。而阿里为此研发投下重金,自然希望更多客户摊薄成本。

两者僵持,大大延迟了斑马智行的更新迭代,领先优势渐失。最终阿里干脆把核心AliOS从斑马系统剥离,与东风标致、一汽集团合作。

进而就出现了荣威RX5的销量下滑。

爆品因内耗痛失窗口期,不禁令人唏嘘。

那么,智己是否会步斑马后尘,何小鹏是否预言正确?

有网友直言“阿里掺和的公司没几个混的好的,还是国资车企”。

言语不乏武断、情绪化,但也给上汽提了醒。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如何统一核心诉求是成败关键。前者看重品牌及利润,后者强调生态及数据。具象到企业运营、战略层面,如协同不好,就会带来矛盾分歧,如盈亏平衡点、市场策略、新品定位、开发方向等等。

04

手心手背? 王晓秋“大象”看点

经历了数年“闷声发大财”,随着车市寒冬持续,竞争对手日益强大,上汽集团遭遇了逆风局。

马失前蹄还是积弊太久,逆风凛冽中,如何深刻改变、高效转型是灵魂思考,比如旗下众多子品牌的内部竞争、产品战略,品牌塑造及营销创新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切,考验高管层的大智慧

公开资料显示,王晓秋1988年加入上汽集团;2003年凭借主导乘用车品牌而声名鹊起;2016年7月,率先开创“互联网汽车”概念,荣威RX5创造了国产中高端自主品牌的销量神话;2018年车市遇冷前夕,王晓秋放出第二个救市大招,产品下行……

2019年,王晓秋再上一层楼,成为上汽集团总裁。现在又亲自挂帅新品“智己”。那么,这个新能源押宝能否为其再添一道光环呢?

抛开智己汽车自身,一些问题点仍需明晰,比如如何处理好智己与荣威R品牌间的关系?

要知道,智己汽车横空出世前,荣威R一直扮演上汽自主品牌向上、高端发力的"排头兵"。

2020年5月,上汽乘用车正式推出全新R标,荣威R品牌应运而生,面向中高端新能源市场;之后荣威MARVEL R亮相2020成都车展,并在2020广州车展开启预售,正式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而智己汽车的到来,又扛起了新高端大旗,荣威R是否处境尴尬呢?

左手R汽车,右手智己。孰轻孰重,相应技术、资金、市场、渠道等资源如何匹配,如何错位竞争、有序竞争。

可以预见,2020一言难尽的上汽集团,2021破局之路依然不乏看点。但请铭记:大象起舞,贵在精准。看看市场、竞品及自身,上汽亦或王晓秋有多少试错空间呢?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