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港交所上市计划之后,上海大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HK:06111,简称“大发地产”)明显向规模发起了冲刺,这从其近期在人、钱、地三项指标上进行重构的动作中有所体现。

近日,有消息称,原禹洲地产(HK:01628)首席财务官黄展鸿已入职大发地产担任副总裁一职,将主要负责境外资本市场业务。对此,大发地产向蓝鲸房产予以了确认。

在黄展鸿加盟之前,大发地产早已广发“英雄帖”,招揽了大批职业经理人加入。与此同时,其在融资、拿地层面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企业在上市打开融资渠道的同时,继续加速拿地,这明显是出于对规模的诉求。

不过,对于在2018年销售额刚刚达到125.24亿元的大发地产而言,引进规模房企人才加盟之后,如何激发其发挥最大效益,有效提升发展速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并且,在中国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舒适圈之际,大发地产想要在规模之路大步前行,亦会难与往日,其又会如何应对?

新任副总裁黄展鸿的“重任”

黄展鸿加盟大发地产的背景是,企业融资利率高企问题悄然浮现。

2018年10月11日,温州商人葛和凯创立的大发地产正式在港交所敲钟,打通了融资新渠道。上市之前,大发地产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信托等方式,期利率处于高位。据其上市前期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信托及资管等融资占到了企业融资的33%,2015年-2017年三年间的融资利率分别是10.3%、9.1%、10.3%。而2017年房企债券融资利率平均为5.97%。

在完成上市之后,大发地产先后发行了2笔美元债,但其融资成本依旧没有明显改善。4月26日发行的1.2亿美元私募债融资利率为13.50%;7月5日发行的1.8亿美元优先票据融资利率为12.88%。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流房企的境外融资成本基本维持在6%-8%之间,境内公司债成本多在5%以内,部分渠道的成本甚至降至4%以下。

易居克而瑞则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大发地产上市后,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有助于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优化债务结构。但在当前融资环境下,大发地产的融资成本并不低。

而大发地产自身也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今年3月底举办的201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大发地产董事会主席葛一暘指出,企业目前有四点需要继续发力,其中一点便是持续优化财务结构。

今年6月份,穆迪与标普分别授予了大发地产评级。其中,6月3日,穆迪向大发地产授予国际信用主体评级B2,展望稳定;6月18日,标普授予大发地产长期主体信用评级“B”,展望稳定。这或可以视为,大发地产为改善融资所做的一项努力。

“境外融资基本要参考国际机构的评级,这首先影响到企业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同时也影响着融资成本。企业的风险越大,融资成本越高。”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对蓝鲸房产分析。

不过,要想降低境外融资成本,大发地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亿翰智库指出,国内外机构在评级时普遍关注三个因素。关注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财务杠杆和现金流情况、房企自身业绩及增长情况、控股股东强大的资金背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控股股东在资金、业务等方面上的支持)。

在大发地产融资利率升高的微妙局势下,招揽黄展鸿加入,或更多是为了解决财务难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蓝鲸房产表示:“企业想要降低境外融资成本需要企业有一个好的业绩表现。”哪些措施在大发地产改善融资成本的计划之中?对此,蓝鲸房产向大发地产发去了采访函,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频繁引入职业经理人,谋求规模加速

在引入黄展鸿加盟之前,大发地产还在多个业务板块,招揽了众多职业经理人。蓝鲸房产梳理发现,2018年1月,人力资源出身的廖鲁江辞去世茂房地产执行董事一职,加入大发地产出任CEO,在他的“操刀”之下,大发地产频频引进明星经理人,中南建设(SZ:000961)副总经理罗俊、原泰禾集团(SZ:000732,简称“泰禾”)助理总裁、设计中心总经理王峰都在这份名单内。

今年5月份,原泰禾集团助理总裁、设计中心总经理王峰加盟大发地产,出任CPO(首席产品官)。中南建设副总经理罗俊加盟大发地产任CFO(首席财务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罗俊是地产界明星CFO之一,他曾是中国最年轻的财务总监,先后供职于首创置业(HK:02868)、泰禾、中梁控股(HK:02772)、中南建设;王峰则在产品的规划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参与泰禾标杆产品系“院子系”的打造。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前10强房企高管对蓝鲸房产指出,“一些积极进取的小企业,不想被淘汰出局,就会以高价聘请一些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加盟,帮助他们冲刺百亿、挤进百强。同时,一些职业经理人缺少职位与能力继续上升的空间,或者不再适应大企业的绩效期望或业务调整要求,也会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转会中小房企。”

廖鲁江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企规模达到千亿也好,3000亿也罢,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别无选择。黑马房企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是超常规的。”

与此同时,为了冲刺规模,大发地产正在加速拿地。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发地产新增地块14宗,建筑面积达131.4万平方米,总价75.8亿元,投资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0.68亿元。同时,2018年,大发地产拿地销售比为0.48,今年上半年则达到0.76,提速意图十分明显。

不过,短时间内突然发力的大发地产,能否就此在规模上实现质的飞跃,尚需时间考验。上述高管指出,“职业经理人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实战技巧,帮助企业搭建内控体系、标准流程、优化产品。但这取决于‘新人’是否能够快速与企业融合,带来实效,并得到公司内部的认可。” 这些都是人才与企业融合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并且,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主基调下,房地产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放缓。行业发展诉求从“增量”逐步转向“提质”的背景下,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更加考验房企发展的综合能力:既要注重规模增长,也对产品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短期来看,在吸纳了众多“职业经理人”之后,如何激发和管理人才,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益,将是其眼下即刻需要解决的难题。而从大发地产目前在土储、资金和人才的“硬件”配置上来看,其想要在规模上大幅提速,或也需要一定时间累积。接下来,大发地产还将在规模冲刺中做哪些准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