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发布三波高端旗舰——小米12S Ultra、小米MIX Fold2以及小米13系列连获成功之后,4月18日小米又发布了新旗舰小米13Ultra。在外界看来,这是小米高端战略的延续,又一款很犀利的新机。但在小米内部看来,这个产品的意义有所不同。

在今年年初的内部信中,雷军称,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2023年小米的关键词是‘稳健推进,蓄势待发’,为未来5-10年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并为未来2-3年的新一轮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显然,三年高端化初见成效的小米,战略锚点并不是简单的高端化,而是下一个更大的产业变化周期。

01

击穿高端,背后是能力的全面提升

继去年7月推出首款与徕卡的战略合作作品小米12S Ultra之后,今年小米13 Ultra与徕卡的合作更进了一步。小米将之称为“移动影像的成人礼”,事实上这里确实暗含着移动影像的变化趋势。

​“成人礼”的代表作是徕卡光学,其中最大的突破是双方联合研发的、基于专业光学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系统性带入智能手机影像领域的Summicron镜头。小米与徕卡称之为移动影像领域“最完美的Summicron镜头”,继承徕卡相机镜头的极致光学能力,实现光学性能、小体积、大光圈以及经久耐用的平衡。据悉,小米13 Ultra的镜头设计采用了“超高阶偶次多项式”,镜片拟合精度达到纳米级,逼近光学极限。

其中,小米做了很多更深入的研究,包括重新设计了这颗8片均为非球面镜片的“23mm F1.9”镜头。可见,在这个合作中,小米与徕卡不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而是联手打造未来移动影像的发展方向、共同进化的关系。

受到手机体积的限制,手机的镜头大小受限,光学能力一直无法更进一步。过去几年,手机厂商的解决方案都在通过全链路的优化,特别是加强计算摄影的比例。手机厂商如果一味在计算上内卷,照片也可以很美,但是会失真,甚至有一种塑料味。

在去年宣布影像战略升级后,小米坚定选择了“人文影像”之路,并携手徕卡,对移动影像的发展方向开始纠偏,将过度计算的审美带回到还原真实的路上。

而徕卡作为传统影像巨头,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专业的单反,拿起手机。如果徕卡不积极拥抱这个变化,就会像当年从胶片向数字相机时代过度时,轰然倒下的柯达。

所以“移动影像的成人礼”,不仅是技术进步,也是小米与徕卡都在进化的阶段性成果。

全链路影像很重要的一环是显示。我们有时候在手机上看到的照片特别艳丽,但是放到电脑上就不对味了,这是显示的失真。在小米13 Ultra上采用了小米与华星联合研发的最强国产屏2K LTPO(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这块屏从最终效果看有三大突破:亮度突破,全屏亮度1300nit,局部峰值2600nit,超越三星E6;功耗突破,低亮度下发光效率超E6;色准突破,大角度下色偏收窄一半。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两项关键技术由小米贡献,一是降低2K像素与高效率发光材料的串扰问题,二是增加偏光层,改进TPE材料,降低色偏。

事实上,小米从2016年开始对屏幕底层技术进行创新,在2021年与华星光电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坚。

小米为什么要深入底层,并且与国产企业一起突围呢?因为产业链主导的能力。科技产品依赖上游核心部件,而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或是少数企业手中,这是我们科技产业最大的痛点。过去四年间华为手机在即将登顶的时刻被卡脖子,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也需要弯道超车的机会,如果按部就班,人家研发我们就用什么,我们的制造业就永远要靠最末端的廉价劳动力。

高端,指的不是单纯的产品,也不是市场份额的表象。这一代小米13Ultra的发布,我们看到一个在方方面面都很领先的产品,而背后是小米多年以来慢慢积累起来的核心技术能力,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主导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产业地位的证明,这才是真正的击穿高端。也正是因此,雷军才有底气讲“进入下一个阶段”。

02

快速裂变,科技消费电子新十年

雷军所说的新发展周期是什么?

先看看当下,最大的一个热点是手机企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造车,汽车企业也开始布局手机。当然不是简单的跨界、抢地盘。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很早就提出过“未来汽车将是移动的智能空间”,人们可以在车上完成很多工作和娱乐活动。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推进,汽车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

雷军是经历了很严密的市场考察决定做汽车的,因为他的判断想汽车变了。从终局看,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终局是“消费电子化”,汽车工业的内核将会从“机械工业”向“信息工业”、“消费电子”转变。其实这个变化正在快速发生,在他们调研过程中发现,在电动汽车时代,汽车的制造门槛已经大幅降低,3万个零组件高度模块化,动力电池成本过去10年降低了80%,未来至少还有50%的下降空间,电动汽车的本质已经是消费电子产品,软件定义汽车将是竞争的制高点。

当然不止汽车,每一类智能终端都有可能被重新定义。比如电视,在过去几年间也被重新定义了一遍。


GFK分析认为消费电子行业基本呈现10年为周期的技术迭代。新一轮的周期开启,往往带来硬件行业5-7年快速成长,随着技术创新放缓,此后3-5年进入平台期,但用户的积累也使软件及应用的红利得以持续释放。

此前已经经历两个周期:2000-2009年,Intel奔腾系列芯片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热潮来临,使笔记本电脑市场高速成长,取代台式机成为电子行业最大驱动力;2010-2019年,2010年苹果iPhone4发布,智能手机的爆发,推动电子行业迎来新 一轮高成长,但2017年后进入平台期。

当下正在一个新的周期中,2020-2030年,随着芯片性能、功耗、成本进一步优化,智能手表、AR/VR、智能家居等品类受到各大科技巨头关注,而5G+AI周期深化,也促使超高清、云游戏、自动驾驶等应用走向成熟,从而驱动硬件+应用的真正繁荣。

GFK认为,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加速裂变。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过去十来年时间,各种智能终端百花齐放,各自光彩,接下来也将进入新的阶段。QuestMobile报告中认为,经过过去十余年的演进,智能家居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进化到以场景为中心阶段,最终进入到以用户为中心的阶段。

无论是GFK说的裂变,还是QuestMobile说的进化,其实都有一个主线——AI。

今年初ChatGPT大火,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之为“AI的iPhone时刻”。英伟达是全球最重要的AI芯片供应商,随着AI时代的到临,大家戏称,英伟达从加速游戏到加速人类。

没错,我们正在从数字时代加速向智能时代进化。

03

面向未来,赢面在哪?

手机经过十几年的智能化,已经融合了MP3、MP4、相机等很多硬件的功能,电视可以看各种视频、玩游戏、上网,未来汽车不再是传统的交通工具……

科技消费电子在AI的牵引下,快速裂变。什么样的企业未来赢面更大呢?

如果未来是以人为中心搭建服务,为了更智能地服务于人,需要将所有的设备、软件、服务互联互通,并且协同工作,那么大约会是这样一个基本模式:一个OS连接所有设计,比如类似于苹果的IOS,小米的MIUI,或是华为的鸿蒙;一个核心设备作为人与智能世界的桥梁,比如手机;还要有一个智能助理,可以串联起所有的服务,与人交互,比如小米的小爱,华为的小艺。

总结起来,是一个核心产品、一项核心技术,一个完整生态。

  • 一个核心产品是手机。至少在未来可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能手机还将会是与人最密切的设备,是万物的入口。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造手机是因为他看到了未来互联网与手机融合的趋势,认为手机将成为连接人与万物的中心,而汽车将成为高频使用的智能设备,所以他希望造一款能够连接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多种智能设备的智能手机。

Counterpoint分析称,智能手机正在融入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的生态体系,这也意味着,不久的未来,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智能手机将变得更加不可或缺。

小米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手机依然是最强大的个人移动计算中心,陪伴用户时间最长、交互最为频繁的控制中心,也是市场规模最大的电子设备。智能手机是直接关系到小米事业成败的核心业务,是小米的商业模式持续成立的基石。

可见,手机是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虽然过去几年手机市场低迷,但是手机对于用户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将是未来竞争的一块敲门砖。除了小米,vivo、OPPO、荣耀等头部厂商也都在全力冲击高端市场,也是这个原因。

  • 一项核心技术是AI的能力。AI有三部分核心能力:一是算法,二是算力,三是数据。算法是技术,算力靠的是财力,数据是用户覆盖量。从这个角度看,大公司的机会更多一些。

智能化服务成为新阶段的最显著特征,用户接触点以及交互大数据的数量级,将成为创新领跑的关键。比如苹果、小米、华为这样的公司,拥有海量用户,通过用户不断的反馈,他们更能了解用户,更能精准把握未来的需求。

  • 一个完整的生态。生态的规律是,满足的需求场景越多,用户数越多;用户在生态里的行为越多,对生态的忠诚度越高,迁移成本越高。所以未来不存在单纯的产品之争,而是生态之争。

完整生态中还有一项就是全链路的能力。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需要硬件、软件、服务(内容)深度协同来完成。这就是雷军强调多年的“铁人三项”。

QuestMobile在谈及智能家居的时候认为,围绕家庭生活场景进行全生态链式创新,智能家居各品牌实现从硬件到内容再到服务的一条龙经营,这将是智能家居赋予家电行业的新一轮商业机会。

一个产品——手机,就是上牌桌的敲门砖;一项技术——AI,是竞争的核心能力;一个完整的生态,是竞争的护城河。拥有这三项的企业,已经冲出了下一阶段的起跑线。

04

中国品牌,新一轮变革的关键力量

一方面,中国过去十几年,创新非常活跃,特别是智能手机中国军团的崛起,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更是积累了海量专利、创新科技。此外,在5G、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中国企业不仅接受快,而且注重应用的落地,让技术的价值更快地体现出来。现在看,虽然我们不能说全面领先,但是在很多技术上已经走到最前沿。

另一方面,中国用户也是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对比中国与欧美在移动互联网服务发展的速度,就能看到中国用户对新兴服务有多么的喜爱。中国消费者过去十年被市场教育得也非常前卫,更愿意拥抱智能化带来的变化。

所以,未来十年,中国品牌有望成为新一轮变革的关键力量。小米、华为都将是值得期待的企业。

以小米为例,在2020年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就正式发布了面向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手机×AIoT”。这个时间点与GFK所说的新周期恰好吻合。小米过去三年全力击穿高端,也是在为新阶段蓄势。

“手机×AIoT”战略很明确,以手机是核心,“AIoT”是指手机之外的智能设备,以及各个场景下的各类服务,“×”为贯穿所有场景的产品和服务的互联互通能力和体验,包括“人工智能、云、大数据”能力、商业变现能力、新零售渠道和品牌赋能等支撑能力。

这个战略中强调的是乘法效应。“X”既是价值放大器,也是生态稳定器。

  • 一是价值放大器。手机做得好,对其它品类也会有好的拉动效应。同时,多品类共同发展的时候,可以享受技术研发的复利,很多技术是可以复用到不同的产品上。

  • 二是生态稳定器。“以人为中心、紧密连接人与万物”,这是小米定下的战略。小米正在构建不断延展的科技场景,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全力营造完备的领先科技生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手机×AIoT将发生一个里程碑式的质变,进入到“手机×AIoT×车“的新模式。再看苹果、华为,也是相似的路径。


从整来看,小米只是无论是生态的丰富度,还是造车的进度,小米都暂时领先一步。在手机方面,2022年排名全球第三,特别是在高端产品的份额不断提升。在AIoT方面,连续六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AIoT平台。在造车方面,小米已经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可见,小米是全球范围内能力最为均衡、最具发展空间的一家。这也将是科技消费电子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最具标志性的重大变化,也将是中国品牌改写全球科技消费电子格局的重大机会。

小米不断融合进化的技术体系,将贯穿所有的智能场景和终端设备。以人为中心串联起所有设备、服务、场景,这个生态也将更加稳固。

【结束语】

过去三年间,我们听到手机厂商说的最多的就是高端。做高端这件事,并非立足手机本身,而是面向下一个十年。只有击穿高端,才能站到产业链更高的位置,把握住下一个十年的机遇。

过去三年,完成了高端的第一步。小米13Ultra登场,小米开始向下一产业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