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原料奶出现明显的供给不足,而未来两年仍存巨大的市场缺口。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我国原料奶需求由2015年的42.7百万吨增至2020年的53百万吨。受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原料奶需求将于2025年达到62.5百万吨,2020年至2025年CAGR为3.3%。

我国的原料奶市场多年来供给不足,供应缺口到2025年将达到约21百万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5-2020年中国乳制品消费所需原料奶量CAGR为4.4%,高于原料奶供应量CAGR1.6%,原奶自给率近三年维持在65%左右,预计2020-2025年我国原奶需求量CAGR为3.3%,增长势头将持续,供应量CAGR为3.8%,供应缺口2025年将达到约21百万吨。

当前,我国原料奶需求主要由下游乳制品制造龙头带动。2020年,前五大乳制品制造商原料奶需求量为23.8百万吨,占国内总需求量的44.9%,2015年至2020年需求量的CAGR为8.5%,远高于行业平均2.5%。

可以表明,我国乳业下游竞争格局呈集中态势,原料奶供应商向下游的供应主要集中于少数头部乳制品制造商是行业特性。

我国乳制品消费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0年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实现15年来最快增长。2020年总需求达到5431万吨,同比上涨8%。

我国乳制品零售消费量由2015年的23.7百万吨(人均17.2公斤)增至2020年的31.1百万吨(人均22.1公斤),并预计2025年将达到41百万吨(人均28.9公斤);零售销售额由2015年的3264亿元增至2020年的4903亿元,并预计2025年将达到7385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CAGR为8.5%。

对标海外,我国乳制品消费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的乳制品消费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是仍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消费者主要青睐液态奶,液态奶与干乳制品人均消费比例接近6:4,而奶业发达国家为2:8。

以统一折算为液态奶计,2020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耗量为42.1公斤,仅为欧盟的17%及美国的18.5%;单就牛奶消费类别来看,2020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为17.6公斤,仅为澳大利亚人均牛奶消费量的12.8%。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以及对食用干乳制品习惯的培养,乳制品消费未来发展空间可观。其中,高端液态奶增速迅猛,特色乳制品细分市场崛起。

从销售占比来看,高端液态奶占比持续增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零售端销售额计,高端液态奶在全部液态奶中的占比自2015年的31.9%增至2020年的42%,且有望于2025年超过55%。

从销售增速来看,高端液态奶增速远高于整体乳制品增速。按种类计,根据优然牧业招股书,2015-2020年高端液态奶销售额CAGR为14.6%,同期乳制品销售额CAGR为8.5%,预计2020-2025年高端液态奶销售额CAGR将达到15%。

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增加了对营养丰富的高端乳制品的需求的同时,越来越注意营养均衡和多元化,对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乳制品需求越来越高,比如有机奶、酸奶、娟珊奶、A2奶等高营养价值的特色乳制品在中国备受欢迎。

以有机乳制品为例,其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符合有机生产理念和标准的有机产品,从有机饲料原料的种植与加工、有机原料奶的生产、有机乳制品的加工都符合自然、生态、无污染、无添加的有机标准。

高端奶需求增长,生鲜乳提升门槛

由于高端液态奶仅可由高端原料奶制成,预计随着下游乳制品市场的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带动高端原料奶需求增长。

以高端有机乳制品为例,其消费量所需有机原料奶量由2015年的51.34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78.7万吨,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9%,并且预计2025年将达到121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9%。

此外,特色原料奶生产进一步提升行业准入门槛。有机原料奶与有机乳制品均需要做有机认证,其规定因国家而异,通常包括饲料种植、饲料加工、牧场、奶牛养殖等有机标准。

就中国国标而言,其对上游饲料种植要求至少有50%来自本养殖场饲料种植基地或与本地区有合作的有机生产单元,其加工过程亦要求有机饲料所占的质量或体积不少于饲料总量的95%,奶牛养殖也要求于室内及室外的活动空间分别为6平方米及4.5平方米。

非有机牧场根据耕地的转变时间及相应的有机认证要求,通常需要2.5-3年以整体转换为有机牧场,并且面临中国有机饲料供应有限、缺乏经验丰富的牧场管理团队等挑战。

奶牛养殖前期包括修建及维护牧场以及购买和饲养奶牛的投资使其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而生产特色原料奶对养殖技术及资金的高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准入门槛,给具备相应生产及资金能力的大型规模化牧场带来增长机遇。

此外,在供给端短期扩张产能难以释放,同时乳制品进口增速放缓。

根据USDA报告,中国奶牛存栏量自2015年明显下降,2019年达到最低点610万头;奶牛单产近年缓慢提升,2020年增长至5.37吨/头。奶牛存栏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原奶价格较低导致低产小牧场逐渐退出;规模化、高产大牧场占比提升使奶牛单产被动拉升。2020年国内奶牛存栏略微回升,达到615万头。

2020年存栏回补产能释放至少在2022年之后,预计原奶紧缺情况将持续。根据奶牛的生命周期,假设最早于2020年1月开始的存栏回补,其产能释放至少要在22个月之后,即2021年底开始释放产能。

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国外市场疲软,进口奶牛年龄越来越小,将此轮奶价上升周期拉长,因此我们认为近年原奶供应将持续紧缺。而进口方面,乳制品进口增速放缓。

根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达到328.1万吨,同比增长10.4%,与2019年同比增幅相比下降2.5pct;进口金额为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5.2%。由于全球平均奶饲比水平较低,对国际市场奶价大幅下降有抑制作用,同时我国乳制品进口第一大国新西兰近年出台了奶牛减栏政策,乳制品进口高增速现象将不可持续。

随着国内奶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偏好将继续提升,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更多体现为对国内生产的拉动,本土奶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分散,推动行业整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前五大行业可比公司按奶牛存栏量计仅占8.1%的市场份额,优然牧业以2.9%的占比排名第一。

同期,按原料奶产量计,前五大可比公司占比14.1%,优然牧业以4.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按原料奶销售价值计,前五大可比公司占比15.5%,优然牧业以5.4%的份额占比第一。

中国大型规模化牧场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千头以上规模的大型牧场养殖的奶牛占全国奶牛总数的23.6%,2020年达到43.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千头牧场养殖的奶牛预计将占中国奶牛存栏总量的55.5%。

规模化牧场拥有更高水平的资本投资,比小型牧场产出更优质的牛奶并且拥有更高产奶量。由于规模化牧场所获投资更多,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并且可实现牧场智能化管理,进而不断提升原料奶的产量与质量。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大型牧场普遍具有较高产奶量,2020年规模化牧场优然牧业的成母牛(除娟珊牛)单产为11吨/年,赛科星成母牛单产为10吨/年,均远超全国同年8吨/年的平均水平。

随着环保压力以及下游乳制品制造商对原料奶品质要求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将逐步步入品质、品牌、资金、技术、服务等综合能力竞争阶段,中小型牧场将逐步退出,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格局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