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边缘计算的概念还让人“云里雾里”,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字化转型大会都在谈边缘计算。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应用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前端采集数据,管道传输,后端计算的“云-管-端”一体化模式来说,如今终端算力上移,数据中心算力下沉,通过边缘算力进行决策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权威分析机构IDC的预测——全球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边缘部署比例将从2020年的10%增长到23年的50%,全球智能终端接入数量将从2020年的500亿个增长到2025年的1500亿个,产生的数据量爆炸式增长。

这也符合当下智慧化的发展需求。你或许会发现,如今身边的任何物品,哪怕是家中的电视冰箱洗衣机,都会被冠以“智慧”的头衔,而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也增加了液晶显示屏、增加了语言人际交互,甚至增加了远程遥控等功能……一时间,终端变得越来越智慧化,其产生的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长的势头。

走出家门,你会发现马路上飞驰的汽车、路口的交通灯甚至连井盖都已经实现了智慧化,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数据的包围之中,而如此庞大的数据如果都汇集到云数据中心显然也并不现实。这就催生了边缘计算的出现——我们需要在靠近终端的位置进行实时分析,将那些需要的数据传送到后端,而绝大部分不需要的数据则可以选择丢弃。这就是当下边缘计算承担的主要职责,甚至伴随着智慧化、数字化的深入,边缘计算承担的业务也将越来越重。

“我们看到对于数据的决策正在从数据中心向边缘侧迁移。未来或许只有20%的数据计算会在后端数据中心内,而80%的数据处理都需要终端和边缘来完成,云端只是用来进行数据整合与决策”,浪潮边缘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孙波介绍说。乍听起来,孙波的这个观点可谓是“惊世骇俗”,我们一直认为的计算力最强者——数据中心居然只负责最后20%的数据整合与决策?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套用网络领域的名字来说,边缘计算将计算压力“卸载”到了每一个节点上。

比如在智慧交通中,这种情况就完全可能。以交通拥堵为例,某城市的主干道上可能有几十个交通路口,在边缘计算情况下,每个路口的摄像头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自己有价值的数据,对路口交通是否放行以及放行时间做出决策,而数据中心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数据汇总在一起,判断整个城市的交通路况。这其中,边缘计算进行了大量重复性的、简单的工作,而最终的判断要靠后端数据中心来完成,并以此作为道路规划提供参考的依据。

这同时也说明了“云-边-端”三者的关系,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过按照这种趋势,边缘的计算力是亟需提升的,因为要不了太久我们大部分数据就都需要边缘设备来承担。尤其是伴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与体温检测、通行数据分析为代表的应用出现了不少,也形成了全新的蓝海市场,这部分同样也需要强大的边缘算力进行支撑。

正是看到了这个市场缺口,浪潮在本次IPF大会上发布了全新边缘计算微服务器EIS800,这并非是单一的产品,而是具备解决方案性质的一整条产品线。据悉,本次发布的EIS800系列产品可提供高达100 TOPS的边缘AI算力,有室内、室外和微中心三类计算节点形态,三种节点都具备卓越的性能,相得益彰,使得浪潮服务器EIS800系列延续了浪潮数据中心级高可靠性,能够为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数字化业务和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应用提供有效保障。

这也是目前浪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代表型产品。其实浪潮早在几年前也开始了在边缘领域的布局,目前其产品线也分为边缘微中心、边缘服务器、便携AI服务器、智算微服务器等四大类,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变化。这其中,边缘微中心承载的业务最重,尤其是在制造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它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提供集控电、网络、存储、计算等领域于一体的整机柜,通过一体化交付的方式减少客户等待和上架时间,保证应用的实效性和算力提供的完整性。

边缘服务器的概念比边缘微中心要小,但是在算力并没有明显减少,所以更适合边缘AI训练和推理应用。浪潮边缘服务器基于OTII标准打造,所以在未来的边缘网络部署加速中也能够发挥作用。这里我们需要提及的是,OTII (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开放标准的首要目标就是形成面向通信及边缘计算行业应用的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的服务器技术方案及原型产品,从而提高边缘计算系统的开放性,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边缘计算的开发、部署与运维门槛。如果一款产品能够支持OTII 标准,也就意味着它能够广泛适用于未来的通信及边缘场景中,适用性更广,扩展性更强。不久前,浪潮边缘服务器NE5260M5在全球MLPerfTM推理性能测试的边缘场景下取得7项冠军,覆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医疗图像分割、语音识别等6类AI边缘推理场景,成为MLPerfTM边缘推理全能王。

便携AI服务器是浪潮开发的第三大类边缘计算产品,更多针对场景化的应用,比如车联网或者制造业工厂,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自定义场景,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最后就是边缘盒子,这也是边缘计算应用中要求最高的品类——因为大多被安装在户外,所以浪潮对其提供了从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70摄氏度的宽温适应能力,以应对极寒或者极热天气的要求。

这就是浪潮目前在边缘计算领域的产品布局,但是谈到具体应用落地的时候,孙波更多将话题引入了生态合作伙伴上来——我们希望整个生态能够协同起来一起推动边缘计算的业务发展,希望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生态的开放。

其实一直以来,浪潮都在努力开拓边缘计算的生态,并与高重、思谋、展湾、宜能等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在智慧化与数字化方面,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安全防护、工业智能质检、智能制造物联网平台、智能边缘网络方面等关于制造、零售等多个领域中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在谈到未来的时候,孙波也表示浪潮非常看重合作伙伴的价值,也会为开源、开放组织和社区贡献更多的力量,与大家一起去定义未来的边缘计算,共同培育未来边缘计算的产业生态。

如今,浪潮正在围绕ICT融合、泛CDN、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产业+AI、城市治理、智能终端接入这七个场景,加速边云协同的应用场景,提升边缘计算的价值。而在谈到未来布局的时候,孙波也表示目前“确实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未来也将在产品、行业标准和生态合作三个层面有所侧重。毕竟对于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但是机会明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