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不悔

01

城市之间角逐,已经渗透到任何一个领域。总而言之,凡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头衔,大家都要争夺。

比较熟悉的且实际的头衔,有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等,这些头衔一旦获得,可以为自身争来切切实实的政策与财政利好。

还有一些比较虚的,但能彰显实力与地位的头衔,比如电商之都、科创之都等,这些头衔并不能带来啥政策与财政利好,但却能增加城市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资金。

这两年,各大城市依旧在争夺国家中心城市头衔,已经明确加入争夺的城市名单有济南、青岛、沈阳、昆明、长沙、厦门、杭州、南京、沈阳、南昌、合肥。

大家在争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头衔的同时,还在争夺一个虚名,首店经济之城。

“首店经济之城”相信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但关于这个头衔的争夺,几年前就开始了。

想要知道这个头衔的意思,就得先明白何为首店,所谓首店,就是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潮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或是指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形成的新店。

如星巴克第一家店开在美国西雅图,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开在台北、大陆第一家店开在北京。从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第一家店开在上海,华南地区开在香港,之后天津、澳门、深圳、南京、杭州、广州、青岛、大连、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遍地开花。

谁获得知名品牌开设的第一家店数量多,说明城市的“首店经济”潜力与规模越大,谁就是“首店经济之城”。

02

正如上面所说,“首店经济之城”是个虚衔,但获得这个头衔的城市,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尤其是营商环境、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

近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一组数据:

2018年-2020年三季度末,成都已有超过900家各类型首店开业,总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也就是说,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上海获得的首店落户数量最多,其次便是成都,成都超越了华北消费中心的北京,超越了华南消费中心广州,并力压深圳、重庆和天津,成为了排名第二的首店经济之城。

不仅过去三年上海第一、成都第二,去年一年的排名,同样是上海第一、成都第二。

据尼尔森的报告,2019年共有436个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在这些品牌所选址的城市中,成都排在上海之后,以50个“全国首店”的规模列所有城市的第二位。

上海位居第一,我们不惊讶,毕竟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中国经济第一强市。

但成都位居第二,何以做到?成都何以力压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天津、重庆?

论经济实力,成都肯定没法与北京、深圳、广州相比,但决定首店经济之城的,不仅是经济实力,而主要是看营商环境、消费能力和人口规模,这个三个指标共同奠定了成都在首店经济上的地位。

很浅显的一个道理,一个品牌要在选择在一座城市开店,经济实力当然是看重的点,但更为看重的是这座城市的消费能力、营商环境和人流量,后三者才是决定店面营收的关键。

这么多商家决定将首店落户成都,足以说明一切。

今年前三季度,在成都落户的首店数量上升到了227家,这一数据领跑新一线城市,其中中国内地首店14家,西部首店5家,西南首店69家,成都首店139家。

在营商环境方面,成都在西部地区,是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在全国所有城市排名中,成都的营商环境也仅逊色于上海、北京和深圳,高于杭州、成都、天津、重庆、武汉等城市。

图片来源于第一太平戴维斯

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和商店落户的关键指标,构成营商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人口、交通还有房价。

在消费能力上,成都虽然不如重庆,但这主要是因为重庆地广人多之故,若论消费质量,成都自然胜重庆一筹。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再看人口规模。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人口规模,决定了人流量,这是企业落户的重要考量指标。

上图是人口过千万的主要中心城市排名,成都位列第四,仅次于重庆和京沪。

重庆虽然人多,但地广,大部分人口并不在主城区。若只看主城区人口,重庆的主城区人口不比成都主城区多出多少。

03

三个指标看下来,成都基本都位居前列,营商环境第四,消费能力第五,人口规模第四。

这意味着,成都的首店经济能力也至少应该排在前四之列。成都现在位列第二,从所列举的指标来看,算是实至名归。

理论上来说,北京本该高于成都,但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给了成都一个便利。

而理论上更具实力的广深,人口规模广深不如成都,营商环境广州不如成都,消费能力,深圳不如成都。

以此来看,成都力压广深杭武津渝,并不意外。

从以上三个指标来看,如给各城市首店经济做个排名,上海、成都已经是第一、第二,那第三到第十这8个城市,本号以为依次应该为:

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武汉、杭州、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