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深圳学习新加坡模式,要让60%深圳人有房子住,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新加坡有底气搞居者有其屋,离不开这样一家国家巨头——Temasek淡马锡。

疫情对企业的冲击,连投资巨头也概莫能外。

这家机构投资一边垄断着国内的电信、电力、航空、银行、地铁、港口、航运和地产,一边去全世界投资,满世界赚钱,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16%。

然后,新加坡政府把他们挣的钱补贴给组屋(政府出钱盖房子,低收入群体或租或买,住进政府提供的廉价组屋)等项目。

近日,新加坡投资巨头Temasek淡马锡交出了2020财年成绩单。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财年里,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3060亿元(约合1.5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于上一年3130亿新元的投资组合净值,减少了70亿新元,相当于350亿元人民币“蒸发”。

即便如此,整体来说,淡马锡还是走得比较稳健的。

自1974年成立以来的46年时间里,淡马锡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为14%,2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6%,1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5%。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淡马锡最新财报显示,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组合比例上升,达到29%,超过新加坡24%的比例,成为其按标的资产划分占比最高的市场。

其中,投资快手、京沪高铁和眼科医药平台公司欧康维视,被认为是淡马锡2020财年在中国打出的重拳。

事实上,淡马锡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16年,而且,最初进入中国时,就一鸣惊人。

2004年10月,淡马锡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同年10月18日,民生银行宣布同意其第七大股东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4.55%股权转让给淡马锡旗下的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从设立办事处,到民生银行同意第七大股东转让股权,都发生在一个月之内,淡马锡速战速决的作风不言自明。算上2004年7月12日民生银行宣布新桥资本集团放弃入股,到当时也不过3个月。

淡马锡入股民生银行大约5年后,2009年,其清空持有的民生银行全部股份,一举套现23亿元,获利超14亿元。

赚得盆满钵满之余,淡马锡借此在中国银行业高歌猛进。

2005年7月,淡马锡与建设银行签署备忘录,同意斥资14亿美元从中央汇金投资公司购买建行5.1%股权。9月,淡马锡又确认向中国银行投资31亿美元购买其10%的股权。

一系列的进击,使淡马锡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中国之前的2003财年,淡马锡投资资产净值只有610亿新元,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其投资资产净值已经飙升到1850亿新元。

淡马锡不只在中国银行业攻城掠寨,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样如此,比如中信证券、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都有它的身影。

最令投资者称道的一点是,淡马锡抓住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的“超级红利”。2012年,小米B轮融资,阿里准备登陆美股,微信在腾讯内部孵化,滴滴开始起跑,淡马锡在这之后的几年通过投资“将其逐一收入囊中”。

至此,在中国银行业及互联网巨头背后“闷声发大财”的淡马锡,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大鳄”。

上个月,蚂蚁集团披露招股书,持股随即曝光,淡马锡持股8912.6万股。蚂蚁集团在港股、A股同步上市后,淡马锡又会成为赢家之一。

当然,淡马锡也不是无往不利,照样有折戟之时。比如,途牛旅游网上市后六年连亏,股价在1美元左右徘徊,作为投资者,淡马锡不得不忍痛割肉,减持完成后,淡马锡的持股比例约为4.99%,不再是途牛A类普通股持股5%以上的实益拥有人。

这样的个例,毫不影响淡马锡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未来五年,淡马锡表示将主要聚焦中国医疗行业,投资生物医药相关早期公司,重仓中国医疗行业龙头企业,还将探索打造新型医疗服务产业。

对于这一战略,淡马锡全球企业发展联席总裁、中国区总裁吴亦兵直言:“我们觉得在今天的世界上从风险和回报的平衡而言,在中长期来看中国还是最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对中国经济还是有长远信心的原因。”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