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融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实现营业收入773.4亿,核心净利润130.4亿,同比提升3%。在严控拿地、销售持续保持稳健的同时,实现了营收、利润和资产上升,而净负债率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尤其是今年恰逢公司上市十周年,回望上市至今一路披荆斩棘,融创成功实现企业跨越式腾飞,市值增长14倍,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投资者网》/ 林静

2020年,正值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创".01918HK)十周年。在这关键的年份里,融创向市场提交了怎样的一份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融创的营收、利润等多个数据指标均实现增长的同时,公司还主动调整发展战略,致力于追求内生增长,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负债率与融资成本双双下降,保障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成立于2003年,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2010年-2019年,融创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步入高速前行的轨道,实现了一个从区域性房企到头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其年度合同销售金额更是从71亿元大幅增长至5562亿元,增长高达77倍。

(融创杭州代表项目:候潮府)

"今年我们是最从容的一年,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一直是对的",在8月26日,融创发布半年报时,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给出了他对今年市场的看法。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上,融创依旧展现了对宏观政策的把握能力,不再以规模增速为核心。那到底是什么让融创能够如此精准地找对节奏、发展更稳健?

跨越式发展战略背后

8月26日,融创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3.4亿(人民币,下同);核心净利润130.4亿,同比提升3%;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9.6亿,同比增长约6.5%;母公司净利润率14.2%,同比提升80个基点。

2020年上半年,融创完成的合同销售金额为1952.7亿元,稳居全国房地产企业前五。融创中国销售从5月份起连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的同比增长,7月份单月录得合同销售金额52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97%位列行业第三。

今年上半年,融创有息负债总额稳步下降,净负债率大幅下降23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6月末,融创非受限制现金由2019年底的人民币779.4亿元增加至2020年上半年末的人民币852.3亿元。

融创通过提升银行类融资占比、把握公开市场债券融资机会、提前偿还高成本信托来优化融资结构,同时实施严格的分类红线管理等举措。2020年上半年,集团新增融资成本显著下降1.9个百分点。

在公开市场方面,上半年,融创中国在境内发行了2+2年期债券,利率仅4.78%,较去年可比债券二级市场收益利率下降约2%。融创中国在境外债券市场发债期限得到延长的同时,融资利率亦整体下降约1.5%。

这仅是一份经得起疫情考验的成绩单,将时间线拉长后,便会发现,上市至今,融创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过去十年,融创的销售金额从2010年的71亿上升至2019年的5562亿,增长高达77倍。同期,营业收入从82亿增长至2937亿,增长35倍;核心净利润从15亿提升至271亿,增长17倍。2010年-2020年6月底,土地储备货值从876亿增加至3万亿,增长33倍。

正因为融创一直以来的"稳执行",才使得当年30名开外的融创如今能够稳居行业前茅,完成跨越式腾飞。

(融创重庆代表项目:重庆国宾壹号院)

找对行业节奏稳中求胜

实际上,这份经得起考验的"成绩单",与融创拿地节奏的精准把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依托于公司对土地市场的准确判断,以及精准高效的土地投资,融创才得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坐稳头部位置。

2015年至2016年9月,融创坚决把握土地市场城市轮动机会,迅速完成了全国核心城市的布局;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土地价格被推高,融创提高拿地标准,控制拿地节奏,并基本停止公开市场拿地。自2018年10月到至今,融创都在坚守高标准的土地质量要求,更加聚焦于核心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机会,进一步强化在核心城市的土地储备优势。

"融创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降低杠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比央行要求的已经提前开始。"刚刚召开的业绩会上,融创行政总裁汪孟德在谈及监管部门针对房企设置的融资"三道红线"时说道。

过去几年,融创把握时机,通过合理的价格快速补充土地储备。到了2020年,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火热,土地成本攀升高位,融创则审慎拿地,仅择优补充了少量土地。数据显示,上半年其新增土地储备货值同比大幅下降64%。

截至6月末,公司拥有确权土地储备约2.5亿平方米,土地储备货值预计超3万亿元,其中约80%位于一、二线城市,平均土地成本约4312元/平方米。

面对未来,融创持续深耕一、二线城市,牢牢把握优质的土地资源,这将成为未来公司稳步发展的坚实后盾。公司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审慎的土地获取策略,重点关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优质土地机会,严格控制拿地节奏。"(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