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网友迷人的X博士来稿

2002年6月30日,日本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世界杯决赛之夜。

罗纳尔多梅开二度、一战封神,巴西2—0战胜德国。巴西队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支世界杯7场比赛保持全胜的队伍。

狂热的世界杯结束七天后,510万中国考生顶着酷暑和暴雨走进了考场。

这是最后一次安排在7月的高考,次年开始,高考改在6月份举行。

谁能想到,时隔18年,“7月高考”再次重现!

岁月就像一个轮回。今天以三个故事,献给高考。

祝福所有考生不负青春、勇敢追梦!

1

一个农民的逆袭

1979年,春潮涌动的年代,俞敏洪的心情却跌入谷底。

他又落榜了,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

他的高考记忆是痛苦的,他一度“恨”过高考。

1962年,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葫桥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俞敏洪还有一个姐姐,是一名赤脚医生。

初中毕业后,俞敏洪并没有上高中,而是回到了农村。按当时的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最后读到了高中毕业。

幸好,俞敏洪有个好母亲,在母亲的支持下,俞敏洪进入了高中课堂,那是1977年,这年年底,高考也恢复了。

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让俞敏洪至今记忆犹新:

我知道你们这帮孩子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要努力争取,因为一旦考上,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你们努力了考不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那时候曾经考过大学”。

在这样充满诗意的鼓动下,俞敏洪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了高考。

毫无意外的,基础薄弱的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落榜了。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第一次高考失败后的俞敏洪不得不回到农村干活。这种与泥土为伴的日子,俞敏洪浑浑噩噩地过了几个月,直到他们大队初中的校长把他找去学校当英语代课老师。重回学校的俞敏洪,感悟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一边代课,一边复习,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

1979年,俞敏洪的第二次高考又失败了。这一年,他的英语考了55分,总分也过了录取分数线。造化弄人的是,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捉弄人。

两度折戟后,俞敏洪对高考已经心灰意冷,回到家里干起了农活。

这时候,一个伟大母亲的作用再次彰显。母亲鼓励俞敏洪:

“老虎啊,你考不上也没什么,现在日子比以前也好过了一点,将来攒点钱盖房子娶个媳妇就行了。”

在母亲的激励下,俞敏洪进入了江阴县教育局办的外语高考补习班。

这一次的俞敏洪,全身心投入备考,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

这注定是一段艰苦的日子。早起晨读、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到1980年春节的时候,俞敏洪的成绩还在倒数第10。当年的寒假只放了一个礼拜,俞敏洪一天没休息,整天背课文,四五十篇课文被俞敏洪背得滚瓜烂熟,不知不觉超过了很多同学,在1980年3月份第二学期的时候,俞敏洪的成绩就变成了全班第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俞敏洪的英语考了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俞敏洪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后来的故事你也知道了,俞敏洪留校任教,而后辞职创办新东方。如今的俞敏洪,已经是教培界的领袖人物。

俞敏洪的高考,充满了辛劳、信念与母爱。

2

唯有热爱不可辜负

俞敏洪在北大校外筹办培训班时,丁磊正走向高考考场。

1989年高考,丁磊考了班上第10名。

这个想证明自己的低调男孩,怀揣着电子工程师的梦想,走进了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

多年后,回忆起高考岁月,已经微微发福的丁磊说了当年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另一个原因:

“当年学校招生简章上说该校拥有数万册电子专业类藏书。”

最终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通讯专业的丁磊,却常常到图书馆翻阅计算机相关的书籍。

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由来已久。

学生时代的丁磊,没有太多自己的选择。

1971年,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时国营奉化食品厂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深受父亲熏陶的他,从小就喜欢捣鼓电子管件、半导体等无线电零部件,在他上初一的时候更是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被四方邻里称之为“小神童”。

被称为“小神童” 的丁磊,初高中成绩并不算太好,凭着一份韧劲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奉化一中后,他的成绩稳定排在班级第10名左右。

学习成绩中等的丁磊,却在计算机上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他不仅自学了Basic语言,编写游戏程序,还获得了电脑兴趣小组比赛第二名。

兴趣的种子会发芽。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通讯专业的丁磊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

在整个大学时代,丁磊都没有放弃辅修计算机,经常跑到图书馆去看计算机方面的书,去计算机系蹭课旁听。

后来丁磊提到,大学学到的知识在后来的工作中基本没有用到过,但是他在大学期间培养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却很重要。

“完全不听别人讲,就看书本,我竟然可以在两三个星期内掌握一门功课。后来接触到互联网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种技巧对我是多么重要。”

1993年,毕业后的丁磊被分配到宁波电信局做程控交换机维护工作,长期接触互联网文化,让丁磊接受不了过于安逸的生活,加上自己提出的革新技术建议未被采纳,在电信局工作了两年的丁磊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决策——辞职南下。

“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但有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将是人生成败的一个分水岭。”

丁磊没有辜负自己,1995年,他离开宁波去了广州,后来他拿自己开发软件赚的50万元创办了网易。

后来的故事你都知道了,丁磊带领网易相继在邮箱、游戏、资讯、电商等领域肆意拼杀,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早在2003年,年仅32岁的丁磊就成为了福布斯和胡润富豪榜中国首富。

丁磊的高考记忆,有关热爱、执着和不随大流。

3

“高考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可能

当丁磊沉浸在学校图书馆的计算机天地时,罗永浩把自己关在了自家书房。

1989年,正在读高二的罗永浩选择了辍学,他一度想成为一个诗人。

“诗人”罗永浩对传统教育与课堂有着天然的抵触。

在初中的一次作文课上,他写的作文被老师当面批评,说这是哗众取宠。面对老师的批评,罗永浩不服气:“老师,这个成语你用错了。我写的作文就交给您一个人,‘哗’的是您一个人,没有哗众。”一番话,把老师给气得够呛。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罗永浩只好辍学当“诗人”。

遗憾的是,“诗人”罗永浩并没有写出什么大作。得益于还不错的家境,他过了一阵“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日子。他可以畅快地读《鲁迅全集》,而不用绞尽脑汁去回答某个节选的第二段有什么意义。

写作遇挫后,罗永浩不甘心,像一只没头苍蝇,四处乱撞。

在这期间,他先后筛过沙子,摆过旧书摊,代理过批发市场招商,走私过汽车,做过期货,甚至他还以短期旅游的身份赴韩推销中国的壮阳药……

这些都没能给他带来成就感,他曾一度迷茫到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几个天津外院的学生,后者看他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他去新东方给学生们讲课。

怀揣着忐忑与一丝孤傲,罗永浩写下了一封长达万言的自荐信。

给我个机会去面试或者试讲吧。我会是新东方最好的老师,最差的情况下也会是“之一”。

自信的罗永浩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前两次试讲都失败了。不知是不是自己参加过三次高考的缘故,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给了罗永浩第三次机会。

上天怜悯了这个快要绝望的男人,他最终迈进了新东方的大门,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

不安分的因子藏在罗永浩的基因里,2006年的夏天,他递交了辞呈,离开了新东方。而后,创立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锤子科技……辗转多处,历尽沧桑。

2020年3月19日,罗永浩在其微博账号上宣布,正式进军直播行业。

“虽然我不适合卖口红,但相信能在很多商品的品类里做到带货一哥。”

如今,他已经做了十多场直播了,俨然一个带货网红。

图10:直播罗永浩

多年以后,回想起自己缺失的高考,罗永浩发出发出感慨:

如果你生在一个小城镇或者是农村,又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天分,那么考大学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可能。

罗永浩的高考,充满了孤傲、倔强与遗憾。

4

尾声

1979年,第二次高考落榜后的俞敏洪心灰意冷,回到家里务农,种地、喂猪、砍柴,满身泥土。

1986年,丁磊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他对电子充满了兴趣,梦想着以后投身电子世界搞创造发明。

1989年,在与“愚蠢的制度和弱智的老师”不断冲突、斗争了9年之后,身心俱疲的罗永浩决定离开学校。

如果有平行时空存在,同时横亘在俞敏洪、丁磊和罗永浩面前的,就是一座叫做“高考”的大山。

如果俞敏洪没有参加第三次高考、如果丁磊没有坚持学计算机、如果罗永浩没有辍学,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没有人知道答案,因为这世上从来没有如果。

高考不一定能百分百改变命运。但我知道,对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要改变命运,高考是唯一的捷径。

但永远记住,高考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高考很短,人生很长。

祝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