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型经济成为商业的主流形态,一个公司跟行业和同行交换信息就变得不可避免,甚至极度依赖了。可以说,信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你的信息接收能力决定了你的生产和产出。以前强调的是大干快上,用力就行,现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没法比别人生产更多东西。

人工智能的关键依然是人,计算机对人控制反转的可能性,至少在未来十年我还没看到。1992年出生于陕西宝鸡的张宸希,2019年5月创办了“知天下科技”半年后推出了移动资讯APP独讯头条(www.duxuntoutiao.cn)目前有近数十万日活用户。

文科生关注自由,理科生关注效率

信息的流动涉及安全、效率和自由等好几个维度,政府比较关注安全,文科生比较关注自由,作为理科生,我最愿意从效率角度看问题,即让需要某个信息的人,快速得到这个信息。效率是比较好量化的。比如效率讲究的是降低信噪比,减少无用信息对你时间的占用。用技术的手段提高信息流动效率,就是降低信噪比的过程,降低信噪比的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有害信息,比如虚假信息,让信息有序有效流动。

目前在信息的高效流动上,我们国家已经做得很不错。我们的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都还可以。

十年内人工智能没法战胜人脑

计算机的优势是记忆力好,而且精准,不知疲倦,但人脑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跨领域综合判断能力。

人工智能的关键依然是人,计算机对人控制反转的可能性,至少在未来十年我还没看到。

在理论上将来有可能在人工环境下重新形成物质和连接,但目前的人工智能,依然是仿造和模拟人脑的神经传递机制。

过去我们觉得,不应该只由编辑部的几个人来决定众多的读者该看什么,所以,我们用机器来决定读者看什么,但两者区别很大,传统媒体是把观点告诉别人,今日头条是提供实用信息,比如给养猪专业户提供更好的养猪信息,告诉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如何治疗。传统媒体是传递价值观,我们只是让有益的信息到达个体。

现在确实有人质疑说,我们这些分发平台做的事情是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然后推荐分发信息。一旦在信息分发市场形成寡头级的公司,这种信息垄断会带来潜在危险。比如说,有人担心这个系统足够智能后,它能看透每个人,会造成用户隐私的问题。我觉得多虑了,我们只是知道用户的兴趣,远远达不到社交网站涉及的隐私问题,而且我们会有比它们更严格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