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作者:岩石

编辑:陈晨

风品:李莉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挥别“明天系”的新华基金,合规性建设依然任重路远。

掐指算来,自5 月 24 日起被称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发布即将“满月”。盘点近一月监管动作,称得上雷霆万钧。激浊扬清中,往日一批粗放运营者浮出水面。其中,新华基金被上交所“点名”备受市场关注。

5月31日,金种子酒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4日,新华基金旗下两只资管产品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作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其在持股比例变动达1%时未及时信披,上交所决定对新华基金予以监管警示。

图片

随后,新华基金回应称,这是公司历史专户产品持有的金种子酒股票,在减持过程中进行集中披露,未满足相关规则要求。已督促业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话所如此,盘点近两年,新华基金已因内控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被多次监管措施。且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6月底以来,该基金出现离任的基金经理多达10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募累计管理规模约443亿元,较2022年6月底的868亿元缩水近半。

作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可谓状况不断,何以遭遇逆风局?后续又靠啥翻盘新生呢?

 

01

500亿缩到9.2亿

专户业务经历了什么?

LAOCAI

公开资料显示,新华基金成立于2004年,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资深基金公司,其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曾坐拥周永胜、王卫东、曹名长等知名基金经理,过去20年里斩获 29座金牛奖。

然就是这样一家业绩出彩的公司,近年发展跌宕起伏,十年时间三次大股东更迭。从“明天系”隐身操盘,到天风证券短暂接手,最后被金融街集团收入囊中。频繁更换中,经历了专户业务衰落、公募业务发展滞后、产品回报率降低、官司缠身等痛点。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恒泰证券出资1.275亿元,持股比58.62%,成为新华基金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恒泰证券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内蒙古证券,于2015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华资实业曾是恒泰证券第一大股东,其是“明天系”控股的4家A股上市公司之一。除恒泰证券外,新华信托为新华基金第二股东,其是“明天系”旗下重要金融版图。简言之,“明天系”一度牢握新华基金的控制权。

这一时期,新华基金专户业务上取得不俗成绩。所谓基金专户业务,全称为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客户为资产委托人,通过非公开形式向资产委托人募集资金或者接受资产委托人的资产委托,由基金公司担任资产管理人,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

某种意义上说,专户理财类的运作方式似于私募基金。据恒泰证券年报,2018年新华基金资管体量一度超500亿元,是新华基金利润重要来源。然而好景不长,截至2023年底,新华基金专户规模只剩约9.2亿元,规模不足巅峰时期的2%。

导致业务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是专户投资上的频繁踩雷,让基金品牌信誉受损。

如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新华基金作为管理人、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为托管人、受4家公司委托成立30只东旭系列专户产品,专户主要用于购入东旭光电发行的东旭债券,并以质押式回购交易进行融资。

2019年11月19日,东旭光电公告确认,公司11月18日到期的30亿债券未能到期兑付。2021年10月11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提起诉讼,要求新华基金支付赔偿及垫付款11.69亿元,2023年8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据恒泰证券2023年报,相关赔偿及垫付款,仍有4.19亿元处于计提拨备状态。

此外,新华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也在2019年1月踩雷康得新10亿短融债。惨痛教训拷问风险控制力、业务专业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违规减持金种子酒“翻车”,也是历史问题,同样出自公司专户产品。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从兴起、繁华到乱象、衰落,专户业务给新华基金带来短暂高峰期也带来长尾阵痛。大起大落中,凸显了基金经营的高门槛。念好“合规经”、“专业经”,已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02

迎短暂高光

合规再“踩雷”、规模起又落

LAOCAI

2018年开始,随着资本运作魔法失效、资金压力下,明天系加快处理资产步伐。2020年3月,天风证券公告称,收购恒泰证券20.43%股权获证监会核准,完成收购后成为恒泰证券第一大股东。

之后,时任天风证券副总裁翟晨曦空降新华基金,公开资料显示,翟晨曦在业内素有“债券女王”美誉,伴随其加入,固收类产品成为新华基金新发力方向。定下了“三年1000亿,五年进入行业前30%”目标。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6月,新华基金债券型基金由2019年期末104.79亿元增至290.79亿元,规模大幅增长。货币型基金规模更由2019年末的46.98亿元增至2022年6月的417.45亿元,累增接近十倍。2022年6月末,新华基金整体规模达868.31亿元。

再迎高光时刻,距翟晨曦千亿目标只差临门一脚,着实令人振奋。然冲刺较劲的关键时期,新华基金却遭遇精功集团债券违约事件,再次“踩雷”使固收业务遭遇沉重一击。

2020年末,新华基金被蕲春农商行和六安农商行告上法庭。后者称,精功集团利用实控融资平台违规发行债券,新华基金知情并全程参与并对精功集团三支债券违规发行提供协助。

尽管新华基金对此全部予以否认,但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蕲春农商行获得胜诉。2023年3月,蕲春农商以涉嫌欺诈客户罪,再度将新华基金告上法庭。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能肯定的是,若处理不当,对新华基金公信力是一不小影响。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是鱼水关系,唯有水美鱼肥、双方共赢才能打造出持续生态。投资踩雷、闹上公堂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一件双输的事。如何珍惜信任羽毛、加强业务专业性、市场敬畏心,尽快修复信誉金身,是新华基金的灵魂考题。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2023年一季度,新华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由290.79亿元下降至196.71亿元,9个月时间内降幅近100亿元。货币基金规模由417.45亿元下降至186.37亿元,规模下降超230亿元。

受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基金规模下降影响,新华基金2023年一季度总规模由868.31亿元下降至504.00亿元,规模降超350亿元。固收业务遭遇“滑铁卢”后,翟晨曦于2022年末离职。

天风证券也逐渐萌生退意,2023年2月,证监会公告称,核准金融街集团成为恒泰证券、恒泰长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新华基金实控人。

 

03

规模、内控、收益率、团队建设

四个挑战待解

LAOCAI

都说新人新气象,种种待解难题也考验管理层大智慧。

首先是公募业务发展,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新华基金合计规模为442.6亿元,规模创下2020年12月末以来新低,且货币基金占到160亿元。较2022年6月底的868亿元公募管理规模,累计缩水近半。

具体分类看,截至2024年3月31日,新华基金股票型规模跌至6.11亿元。股票型基金发行仅两只产品,分别为新华策略精选股票与新华行业龙头主题股票,基金经理分别为赵强与薛子徵。近一年收益率为-26.79%、-33.69%。其中,新华行业龙头主题股票规模6000万元,距离5000万元“清盘线”仅差千万之遥。

混合型基金产品方面,天天基金网显示,截止3月31日新华基金混合基金共29只,合计规模60.84亿元,近一年收益率为正仅2只。新华行业周期轮换混合近一年收益率最高2.97%,新华科技创新主题灵活配置混合最低-38.49%。

基金经理方面,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3月31日,新华基金权益类“一哥”赵强管理总规模最高17.75亿元,旗下管理基金量6只,但年内、近一年、近两年收益率均告负。截至6月21日,新华行业灵活配置混合收益率最低-15.17%。受益最高的基金为新华优选分红混合也仅为-8.15%。

作为新华基金权益类产品门面,新华优选分红混合收益率也不讨喜。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4年6月21日,该基金年内、近一年、近二年、近三年收益率均为负,阶段性涨幅分别为-8.15%、-23.81%、-34.20%、-44.41% 。浏览天天基金网,上述各期四分位排名均不算佳。

拉长维度看,现在有多惨淡,曾经就有多风光。回望2012年,新华基金依靠王卫东、曹名长、周永胜、崔建波为代表的“新华四杰”,打造了新华优选成长、新华优选分红等多只权益类爆款产品,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12年1月,新华基金两只旗舰产品三年累计收益均超60%,大幅跑赢同类型产品。

而随着王卫东、曹名长、周永胜、崔建波等人离去,伴随上述调整变更,新华基金的风采不再。

除了此次被交易所点名,从近两年时间范围看,新华基金已因内控不足多次被监管处罚。

如2022年,因内控管理不完善,收到重庆证监局警示函;2023年由于未完整报送分支机构负责人参股及兼职信息,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此外,还有被执行烦恼。据中国执行信息网显示,2023年2月,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11.7亿余元,执行法院均为北京金融法院。2022年新华基金也有三次强制执行记录,执行法院为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最后,团队建设任重道远。据Wind数据统计,从2021年—2024年,新华基金累计离任的基金经理有18人,其中,7位基金经理在新华基金已任职超5年。相比之下,同期新华基金招聘基金经理数仅13人。

投基金就是投专业性,人才决定了管理水平、投资能力、回报可能性。对新华基金而言,新实控人入主后,当务之急还是招贤纳士,以此内强合规性、风控力,外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收益率。

 

04

走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LAOCAI

王阳明曾言,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进入2024年,基金业市场变阵、进入加速洗牌周期。据券商中国消息,5月以来,近一个月成立的数十只权益类新基金中,无一只规模超10亿元,20余只成立伊始就进入迷你基金行列。

另据wind统计,截至2023年5月30日,单月新基金成立数量仅28只,发行总份额213.08亿份,平均每只产品发行份额7.61亿份。新基金募集规模创下2015年9月以来新低。

发行遇冷背景下,头部基金公司为获取规模增长,主动开启降费策略,进一步加剧行业内卷。

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第二阶段举措全部落地,行业综合费率水平继续下降。

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能吸引更多资金主动流入,也会加剧行业内卷、业绩波动风险。一句话,行业躺赚躺赢时代正渐行渐远。

长远看,从业者想要活下去、活更好,考验专业性、内控力、特色创新取胜,唯有在合规合法基础上、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才能推动规模良性增长、高质量发展。

2024年2月28日,新华基金官宣蒋茜新任公司副总经理。此前,其曾任东方基金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副总监,是旗下绩优基金经理,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达123.48%。

新华基金还表示,已逐步建成覆盖“常青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人才梯队和后备人才队伍,蒋茜加入将进一步提升团队战斗力。未来将在国资股东强力支持下,围绕坚持“长期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权益投资底蕴,持续塑造投研核心竞争力。

都说新人新气象,否极而泰来。整体看,新华基金近两年在公司治理、业绩回报、团队建设上遭遇了一些问题挫折,但还是那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市场没有永远王者也没有永远弱者。弹簧被压的越低、反弹空间也就越大。

念好合规经、成长经,是一场马拉松。但愿上述违规处罚,会是新华基金一个新脱变的开始。加强投研建设、提升产品特色、打造平台化生态竞争力,是一条难走的路,也是一条必须走的路,新华基金不是“孤勇者”。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