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性价比,中国卖家在海外混得风生水起。但随着各国对跨境电商小包裹进行税收调整,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据媒体报道,6月17日,越南财政部长胡德福向国会提交了《增值税法》修订提案,其中建议政府考虑对跨境电商小包裹采用10%的增值税税率。根据越南现行法律规定,跨境电商小包裹免征增值税。

越南国会财政预算委员会主任黎光孟还透露,目前平均每天都有四五百万份订单量的包裹,通过中国进入越南。货值普遍在10万-3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8-84元)之间。

除了越南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也在对小包裹加强监管。东南亚的电商市场显然无法再通过简单的“便宜”来进行布局,未来的挑战也将不断升级。

01

征税大势所趋

跨境电商正成为新的商机。但海外各国正在不断推出新的税收政策,以保证本土商家的发展。

在地理相邻、全球电商规模增长最快的东南亚,其政策也在不断出台。

2023年9月,印尼贸易部发布了2023年贸易部长第31号条例。其中规定,跨境电商平台不得销售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30元)以下的进口商品。

一个月后,印尼宣布加强对儿童玩具、电子产品、鞋类、化妆品、纺织品、传统药品、保健品、服装、箱包等商品的进口限制。随后,印尼对于八项新增商品的最惠国关税正式生效,其中纺织品征收5%-25%的关税、鞋类征收5%-30%的关税、箱包征收15%-20%的关税、化妆品为10%-15%。新增商品中,进口自行车的关税为25%-40%,其中电动自行车为40%,手表的关税为10%,化妆品为10%-15%,钢铁为0%-20%。

2024年1月,马来西亚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征收销售税。在线上销售的从国外进口到马来西亚的低价值商品(价值低于5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770元)将要被加征10%的低价商品税。自2024年3月1日起,将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付、分发和运输货物、文件或包裹所产生的物流服务费用征收6%的增值税。

新加坡则规定,新加坡消费者通过跨境渠道购买商品,无论价格是否高于400新元,都需要支付9%的消费税。

据媒体报道,泰国内阁在6月通过议案,将向平台销售的所有进口商品无差别征收7%增值税。泰国财政部表示,此举没有任何敌意的针对性,因为泰国企业和商家销售的商品都被要求缴纳增值税,而向进口商品征收增值税能够更好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此前,背靠成熟产业供应链,不少物美价廉的小商品走出国门,来到了东南亚。曾有媒体报道,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远低于东南亚本地商品。但随着东南亚各国对本地产业链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也需要靠税收来维持竞争的“公平”。

02

卖家负担增加

征税,也是为了扩大国家的收入。

越南国会财政预算委员会主任黎光孟指出,在Shopee、Lazada、TikTok等电商平台上流通的商品日均价值高达4500万至6300万美元,每月的交易额达到惊人的13亿至19亿美元。其中有400万至500万个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小额订单,货值普遍在10万-30万越南盾之间。

因此,向小包裹征税,也能提高国家的收入。

就平台调整来看,卖家需要承担起这部分税率。Shopee新加坡站宣布从2024年1月1日起,所有通过空运、邮寄、海运等方式到达新加坡的商品,包括低价值实物类商品、非低价值实物类商品和数字化服务,其商品和服务税都将上涨至9%。

Shopee马来站则宣布从2024年3月1日起,平台向卖家收取的平台销售及服务税税率将从6%修改为8%。同时,生成订单的尾程运费部分增收6%的增值税,并将该税费自动加入商品价格,卖家无需调整商品价格。

据媒体报道,Lazada马来站宣布,自3月1日起开始征收8%的服务税,将涉及交易费、Lazada使用佣金,以及卖家促销计划的所有费用。

除此之外,不少跨境平台还提高了佣金。

Shopee宣布印尼站点的卖家销售佣金在2023年12月1日上调。其中A类商品的销售佣金将从4.7%上调至6.5%;B类与C类都是从4%增加到5.5%;同时D类与E类都是从3.3%增加到4%。从2024年1月1日起,Shopee Mall卖家的销售佣金也将上调。

Lazada也在同月上调印尼站点各品类卖家的销售佣金,幅度在1.82%-2%不等,并表示将终止“超级卖家”和“每日现金返还”这两项计划。

此前,两大平台也上涨了在泰国站点的佣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开始征收增值税下,不少卖家在欧盟的生意受到了影响。2021年7月1日起,27个欧盟国家和地区开始对电子商务销售实施新的增值税规则,所有进口电商包裹无论价值多少都需缴纳增值税。曾有媒体报道,欧盟的税改直接导致欧洲市场低货值的直邮发平邮小包的量直线下滑。

03

行业更加规范

放眼全球,取消免税政策已是跨境电商的主流趋势,新一轮的挑战已经来临。

一方面,跨境电商依旧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美国研究公司eMarketer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预计将达到7.39万亿美元,电子商务在全球零售领域的渗透率将上升至23.6%。

另一方面,免税的“结束”,势必会增加商家的成本,挤压其利润空间,也对商家及平台未来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税政策的调整,也促使着跨境电商从小包直邮模式向海外仓备货模式转变。

事实上,自2023年起,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就相继推出了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家话语权小,只作为供应商备货到仓,平台负责商品定价、营销获客、履约。而半托管模式下,商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决定价格、仓储管理等。

半托管模式,也成为各大平台的重心。有观点认为,主推半托管模式,是平台将流量进一步聚焦给有产品研发能力、强势品牌等更加优质的商家,迫使卖家进一步提高商品质量。

国内政策也在推动海外仓的建设。最近,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要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发展。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相关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好现有股权投资基金资源,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对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支持。编制出台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退税操作指引,进一步指导企业用好现行政策。

在海外税收调整下,也在推动国内跨境电商行业进一步规范化、产业化,淘汰一批质量不过关、假冒伪劣等问题频出的商家。

事实上,中国卖家早已通过亚马逊走向了海外。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在亚马逊美国站,中国卖家占到了顶级卖家近50%的比例,同时这一群体贡献的第三方GMV也差不多占据了半壁江山。在过去几年,中国卖家群体占据的份额基本保持住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显然,只要品质过关,中国卖家也将继续吃到跨境电商的红利。

作者 | Fanie

来源 | 鲸维度(ID:WhaleDim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