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26岁的鲁圳,正在带领其6年以来的创业成果冲击资本市场。

近日,金融居间机构服务商优卡集团(Yoc Group)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民银资本为其独家保荐人。透过招股书可知,优卡集团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从企业主体到内部高管都十分“年轻”的互联网公司。

虽然优卡集团的收入规模正在不断壮大,但在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该公司还将面临监管趋严下的合规压力。金融居间科技服务市场对其来说,是提高收入的新阵地,还是吞噬利润的沼泽地,尚需时间给出答案。

一、业务大变革,从用户导流转向SaaS

据招股书介绍,优卡集团主要通过自研SaaS平台“融享客”开展业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金融居间机构拓展和激活客户群,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金融居间机构,即主要从事连接持牌金融机构与有融资需要的个人的实体。通过精准营销服务,优卡集团吸引有关个人,并将其资料分发至金融居间机构,一般按单次操作成本(CPA)基准收取费用。

目前,优卡集团的收入来自提供精准营销服务、科技订阅服务和广告服务。精准营销服务是该公司“融享客”平台的核心业务版块,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1.76亿元、2.06亿元和2.9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稳定在85%以上。

除了精准营销服务之外,优卡集团的科技订阅服务也在报告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业务收取客户选订和需要进一步定制的模块功能费用,实现了由2021年的316.9万元到2023年的1654.7万元的跃升,复合年增长率为128.5%。

值得注意的是,优卡集团最早依靠“有信钱包”等APP,以向第三方线上消费金融平台提供用户导流业务起家。但由于此业务自2022年起表现欠佳,2023年甚至录得亏损,故而该公司已于2023年8月将导流业务对外出售。

也就是说,优卡集团此前曾经历了一次大刀阔斧的业务改革与转型。而对于导流业务与SaaS解决方案业务之间的区别,该公司表示前者的目标客户为线上消费金融平台,后者则专注于服务线下金融居间机构。

优卡集团在招股书中补充称,相较于市场规模明显收窄的导流服务市场,金融居间科技服务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灼识咨询资料显示,中国金融居间机构在科技服务的开支,有望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实现19.8%的复合年增长率。

根据同一资料来源,按2022年的营收规模衡量,优卡集团在中国所有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7%。但行业内前五服务商的市场占有率仅为6.6%,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市场分散,且竞争激烈。

二、增收不增利,流量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在行业领先光环的加持下,优卡集团的经营规模增长疾蹄步稳,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1.91亿元增长15.0%至2022年的2.20亿元,又于2023年进一步迈向3.34亿元的新高度,增速为52.0%。

相比之下,优卡集团的盈利水平波动幅度较大,2021年至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分别为8673.3万元、6790.8万元和1.09亿元。而若算上停止经营的业务,该公司的总体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03亿元和9075.0万元。

营收与利润的南辕北辙,无疑受到导流业务式微的影响,但同时也与优卡集团转型期间的策略有关。2022年正值其开拓额外流量渠道的初期,该公司为提高获客效率加大了支出,导致数据流量获取成本增幅超过收入增幅。

而即便成功转型成为SaaS解决方案服务商,优卡集团业务的底层逻辑仍是导流获客,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数据流量获取成本分别为7785.6万元、1.17亿元和1.67亿元,分别占其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的40.8%、53.5%和50.0%。

不难看出,高昂的数据流量获取成本已蚕食了优卡集团近半数收入,但若想在高度分散的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争取更多市场份额,该公司就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精力,获取其赖以生存的用户流量。

优卡集团亦在招股书中称,灼识咨询资料显示,中国流量获取成本近年来一直稳步上升,且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因此该公司的流量获取成本增速或还将高于收入增速,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此外,合规问题也是悬在优卡集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根据重庆市通信管理局于2023年6月发布的《关于川渝两地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融享客展业”贷款拓客APP,因涉嫌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被点名。

这款APP的开发者为成都优卡数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优卡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而就在不久前,金融监管总局法规司发布了2024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透露本年内将有13部监管规则被制定或修订。

在监管日渐严格的当下,优卡集团的获客成本转化率无疑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三、突击大额分红,创始团队均为90后

尽管经营业绩和外部政策并未给予优卡集团太多喘息的空间,但其分红力度却堪称大方。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分别宣派股息3300万元、1.40亿元和1.67亿元,累计分红3.40亿元,2022年和2023年的分红额度甚至高于利润规模。

受大额分红影响,优卡集团的资产净值由2021年末的1.63亿元下滑15.0%至2022年末的1.39亿元,截至2023年末仅剩5043.5万元,跌幅更是达到63.7%;流动比率也由2021年的2.9倍降至2023年的1.6倍,短期债偿能力趋弱。

不仅如此,优卡集团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也持续走低,报告期内分别为1.93亿元、1.09亿元和8088.1万元。2021年和2022年末,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17亿元和1.52亿元,2023年末则骤降至2300.8万元。

在本次冲刺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优卡集团“90后”创始人,年仅26岁的鲁圳持股66.98%,是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同时,鲁圳担任优卡集团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据此计算,鲁圳在创办优卡集团时年仅20岁。

公开信息显示,鲁圳早在2015年便开始在移动应用程序开发领域摸爬滚打,曾获得“成都市高新金熊猫B类人才”等称号。在于2023年1月完成成人教育,从国家开放大学毕业后,鲁圳很快便带领优卡集团向港股发起冲锋。

与此同时,优卡集团联合创始人陈双飞、周德尧也都是“90后”,二者分别在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执行董事兼首席营销官公冕之也年仅30岁。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郑冀川因于2019年离开优卡集团,招股书未披露其年龄。

其中,陈双飞、周德尧和郑冀川三人分别持有优卡集团14.33%、9.55%和4.68%的股份。此外,优卡集团非执行董事陈平通过纬晨投资持股0.96%,方舟信托持股3.5%。

虽然优卡集团的发展势头良好,所处行业前景也颇为可期,但资本市场对其似乎仍持以观望态度。天眼查信息显示,优卡集团的实际运营主体“成都优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6年以来,并未获得任何融资。

2024年4月,润歌互动(HK:02422)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陈平通过纬晨投资以200万元现金出资方式认购优卡集团当时每股面值1.00美元的1股股份,占该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99%。

另据优卡集团透露,该公司曾与寻求投资其业务的多方进行洽谈,包括两家国有背景的潜在投资者,预期于2024年第二季度将商讨更具体的投资安排。

来源:贝多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