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坚守传统,锐意创新

作者 | 胜马财经 刘孝

编辑 | 欧阳文

金融市场风云变幻,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常常处在经济环境变化的感知最前沿。

2023年,国内股份行资本实力持续增强,资产规模继续扩张,但同时也出现了盈利能力分化,个别银行净利润大幅下滑,净息差则持续下降等情况。

胜马财经获悉,作为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去年在复杂的市场背景下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年报。营业收入的微降和净利润的增长,零售信贷投放的优异表现和持续改善的风控水平,映射出了其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精细化管理和战略转型的成效。

图片

净息差变化下的抉择

2024年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监管指标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系近年来首次低于1.7%,环比三季度进一步收窄4个基点(BP),收窄幅度略有增大。

此前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个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74%、1.74%、1.73%;2022年四个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97%、1.94%、1.94%、1.91%。

中信银行营业收入的微降也主要源于净利息收入的减少。数据显示,中信银行的净息差从1.97%下降至1.78%,足足下滑了19个基点。利率环境的变化,使得银行在息差管理上面临严峻挑战。

年报详细揭示了该行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的变化:资产扩张规模带来102亿元的增量收入,但利率下降导致了174亿元的损失,最终呈现出71亿元的利息收入损失。

不过若拆分单季来看,中信银行Q4实现营收496.68亿元,降幅较Q3有所收窄,营收动能有所增强;同时Q4单季实现税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44亿元、155.83亿元。

好消息是,一季报显示,中信银行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营收同比增长4.7%,增速环比呈现修复态势,营收增速超预期。

就业绩回暖背后的驱动因素来看,首当其冲的是息差拖累改善,其他非息增速回升。具体来看,经券商机构测算,中信银行24Q1测算单季息差(期初期末,下同)环比23Q4微升1bp,息差拖累改善。

此外,中信银行今年一季度的其他非息同比高增68.5%,增速环比大幅回升41.8pc,成为了盈利的主要支撑因素。

图片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现成效

面对净息差的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中信银行积极推进零售业务的战略转型,强调“零售第一战略”。从年报数据来看,零售板块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

2023年,中信银行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较上年末增加1573亿元,增幅10.13%。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及信用网络贷款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97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亿元,表明按揭之外的产品(如消费贷、经营贷)贡献了主要的增长。这些产品通常利率较高,能够为银行带来更高的收益。

信用卡业务方面,尽管交易额下降2.73%,但累计发卡量和余额都在增长,资产投放逐渐向信用卡倾斜。年报显示,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为594.21亿元,同比下降0.67%。尽管如此,信用卡业务仍然是银行零售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其在客户消费和支付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据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在年报致辞中介绍,目前中信银行的零售管理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私行管理资产站上万亿台阶,零售营收贡献提升至42%,实现进阶。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的全能型资管业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理财销售规模位居同业前列,价值创造能力收获市场口碑;债券承销继续保持头部主承地位,资本市场全年投放规模逆市增长;推出业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司库管理系统“天元司库”,“建司库找中信”市场声誉已经形成;构建业内领先的跨市场做市交易中心,人民币外汇做市交易量突破2.6万亿美元。

图片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风控”

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我们深刻感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更加扑朔迷离、ChatGPT和Sora的横空出世正在重构银行服务生态......影响银行经营的变量和因素从未如此多维,可能是挑战、也可能是机遇,这将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常态。”

而面对种种不确定,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风险内控防线尤为重要。方合英在致辞中就表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质量,关键在风控。”

去年中信银行资产质量继续优化,关键指标不良贷款继续“双降”。截至去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8.0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13亿元,下降0.63%;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7.59%,比上年末上升6.40个百分点。

其中,对公不良贷款双降,个人贷款双升。2023年,中信银行公司不良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较上年末减少64.50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59.34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18个百分点。

涉房业务方面,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下降,房地产不良贷款率2.59%,较上年末下降0.4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债券投资、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3452.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81.95亿元。

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593.6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78.10亿元,占公司贷款的9.62%,较上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代销、理财资金出资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494.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44亿元。此外,债券承销余额397.4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1.99亿元。

据了解,中信银行近年来强力“控新清旧”,大力推动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深化问题资产经营。坚持靶向治理,扎实推进合规管理、整改纠偏、内控评估、大监督、洗钱与制裁风险防控“五大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织密扎紧“安全屏障”。

经过不懈努力,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实质好转,实现了从风险“纠治期”“调理期”到“健体期”的跨越。

中信银行2023年的年报,展现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应对之策和战略调整。通过零售业务的扩展和对公业务的优化,银行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了平衡。未来,中信银行将继续深化“零售第一战略”,在提升客户体验、优化产品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深化客户关系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断努力,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银行业的未来,注定在于既能坚守传统优势,又能锐意创新的企业,中信银行正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