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二 编辑|魏晓

小鹏与大众的合作,再一次深化。

4月17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签订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双方将基于小鹏汽车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发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将被应用在大众为中国市场开发的CMP平台上,并从2026年开始量产装车。

这是自2023年7月大众入股小鹏以来,双方的第三次联手合作。

同时,也是最触及“灵魂”的一次。

此前两次分别是战略投资、联合采购,而这一次则明显实现了“由表入里”,双方合作深入到EEA架构——这一智能电动汽车的底层核心技术。

虽说目前新能源赛道上,基于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的领先,不少国外传统车企巨头都选择开放合作。

除了大众小鹏之外,还有Stellantis与零跑,奥迪与智己等,但像大众小鹏这般如此深度合作,业内很是少见。

一个清晰的事实是,此次大众与小鹏不仅是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底层核心技术这一层面达成合作,且还是由小鹏作为主导进行技术研发。

而这也更意味着,大众已经将智能化这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下半场,押注在了小鹏身上。

一场技术的反向输出

正如智能手机时代,安卓/IOS系统所扮演的角色一般,在新能源汽车赛道,EEA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了整车智能化的高度。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等智能体验,背后都依靠着EEA电子电气架构的实现。

这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底层核心技术,也是智能化水平的地基,有多牢固,智能化上限才能有多高。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跑步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成为竞争关键,于此时,大众选择小鹏在EEA架构合作,正是将智能化成败,押注在了小鹏身上。

一直以来,基于多年以科技驱动自身发展,小鹏汽车身上的科技属性、智驾属性、智能属性在行业中非常显著。

比如,2019年小鹏第一台车发布,同时发布了全球第一个自动、智能、可遥控的全场景泊车;2020年发布了第一个可见即可说的智能座舱,伴随着P7,小鹏第一次让长途出行进入智驾时代等等。

再到2023年小鹏发了“扶摇”平台,带来了全新的XNGP,让智驾进入到全国都好用的时代。

这些成绩背后,根基正是小鹏领先的EEA电子电气架构。

目前,不少市场上车企的电子电气架构依旧是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无法支持后续整车 OTA 升级以及一些更高阶的功能,而小鹏早已率先升级为“中央超算+区域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当前集成度最高、软件架构最先进,可以大幅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算力利用率,实现智能平权。

同时,整车 OTA的速度也最快。以小鹏G9为例,进入EEA3.0时代,小鹏在整车OTA能力上又做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突破,首先是升级时可实现无感,其次是升级时长缩短到了30分钟之内。

都说新能源汽车的本质是“软件定义汽车”,小鹏已经走在第一梯队。

大众显然是看到了这些,从此前的入股,再到这次在EEA电子电气架构的合作,正是对小鹏智能化领先水平的认可。

而对于小鹏来说,这也是其主导的一场技术反向输出。

曾经依靠“市场换技术”的中国车企已然改头换面,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市场普遍认为,中国车企的技术反向输出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这不小鹏,就把大众这个巨头给彻底征服了。

车企变现的全新路径

同时,基于小鹏与大众的此次合作,国内造车新势力们也看到了技术变现的更多可能。

小鹏已经率先跑通。

按照合作内容,从2026年开始,大众与小鹏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会应用于所有在华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汽车上,并率先覆盖本土开发的全新电动汽车平台——CMP以及由该平台打造的4款入门级电动汽车。

这意味着,在未来,大众在国内市场每生产一辆电动汽车,小鹏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技术服务收入。

在业内看来,双方的合作中,小鹏汽车主要做技术和平台,是轻资产投入,相关技术是已经量产的产品,软件也比较容易复制,这能为小鹏带来非常高的毛利。

也具备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各品牌全年在华累计交付车辆323.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共交付19.18万台,增长23.2%。

放在国内汽车市场从燃油车时代过渡到新能源高唱主角的当下,从数据上可以清晰看出,大众在华纯电动市场上,后续的增长空间非常广阔。

这自然也将直接作用于EEA架构为代表的“技术输出方”——小鹏。

也由此,与其他造车企业不同,小鹏已改变以往以研发、制造、销售智能汽车为主的单一商业模式,或将在2024年率先进入到技术服务收入时代。

同时,当前的国内新能源赛道厮杀正猛,市场已然出现洗牌信号。随着大众小鹏合作的持续推进,彼此在技术、供应链、市场、资金、渠道等多方面也能实现互补,带来更多市场想象之外,也有助于双方应对日益升级的市场竞争。

毕竟市场已有共识,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即淘汰赛的第一年,而谁能持续站稳牌桌以及更进一步,就要看谁手中的底牌多了。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