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出海蔚然成风。从Tik Tok到电商“出海四小龙”,再到年末短剧,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市场的“鲶鱼”。这其中,拼多多推出的Temu成为鲶鱼中的鲶鱼。

1月底,胡润发布《2023胡润世界500强》,凭借Temu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拼多多排名冲到了第63位,排名上升147位。年中,拼多多市值还曾一度超越阿里巴巴。

如同当初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过去一年,Temu让海外市场见识到了“砍一刀”的威力。

亚马逊如临大敌

Temu的表现是现象级的。

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不久后就在购物应用排行榜上霸榜数月,超越电商巨头亚马逊和老牌快时尚品牌SHEIN。至今,Temu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受欢迎的电商App,仅次于亚马逊。

直接入侵亚马逊大本营,Temu引发了亚马逊的警惕。先是发布“产业带启航十条” 扶持计划,推动中国品牌成为“世界的品牌”。随后,亚马逊自掏腰包,推出折扣补贴,这被认为是亚马逊版的“百亿补贴”。外媒给予Temu以“Sweeping the Internet(横扫全网)”的名号。

Temu的成功不只是在美国市场,目前,Temu已经在海外开拓了47 个站点,覆盖北美、 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日韩等地区。

2023年1-11月,Temu的GMV约为160亿美元。2023 年11月的MAU达1.5 亿人,环比增长9.6%,已接近SHEIN的用户水平,后者已经有15年发展历史。而在用户单日时长方面,Temu达到了837秒/天,超过了亚马逊(数据源:SensorTower)。

Temu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薄利多销。Temu意为“Team Up,Price Down”,买得人越多,价格越低,也就是拼团模式。50个发带1.17美元、10双袜子3.87美元、6支唇膏0.97美元、8支化妆刷不到1美元……这些商品甚至都做到了包邮。对于通胀大环境下的全球市场,这种低价商品的吸引力极大。

但跨境电商的价格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压缩的。对于跨境电商卖家,商品本身的成本并不高,最不确定的是物流、清关、仓储等成本,因为这十分考验运营能力。

Temu的做法是全托管模式,卖家只负责供货(提供货源、产品信息和发货),平台提供运营、物流、售后等服务的模式。省去了中间链路,可以压低成本和价格,但卖家也失去了定价、退货政策和货款结算的控制。

挣扎的卖家

为了实现低价,Temu只能对卖家压价。

为此,Temu要求卖家的供货价至少要比1688的同款商品价格低。还推出“价格赛马机制”——一旦检测到更低价格的同款商品,Temu就会提示卖家降价;对于部分上架后销量出现快速上涨单品,Temu会同步行动,寻找其他工厂卖家,得到更低的“工厂供货价”之后,便以此为标准要求原卖家降价。

此外,还有“动销机制”,14天没有动态销售或者30天销量低于30件、销售额低于90美金的滞销产品,就会被要求降价或者退出供货。评分低于4.2的,也会直接下架。

有卖家表示,Temu上有非常专业的买手,他们很清楚市场行情,会把每单的利润压到只有1-2元。这使得卖家的价格几乎被压榨到无法盈利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中小卖家基本没有机会在这样的生态下生存。因此,参与到Temu的卖家,多数都是供应链工厂直接入场,中间商卖家很难有利可图。

但毫无疑问,极致低价的施压下,价廉很难物美。为此,拼多多的“仅退款”策略也被延续到了Temu。在Temu上,允许部分商品甚至不用退货直接退款。这使得很多订单无法转化为收入,再给卖家增加一道负担。

除了“仅退款”,Temu还有“5倍罚款”措施。所谓“5倍罚款”,是Temu针对卖家的违规行为推出的,应对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延迟发货、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原本是为了保障质量,但由于跨境电商细则繁琐,很多质量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Temu给出的罚款理由多是售后赔付,并非明确指出罚款的具体标准,很多卖家不经意就会被罚,而且无法及时纠偏。

综合跨境电商媒体报道发现,有卖家因为尺码问题,被扣了13万。有卖家甚至被扣了19万元,相当于4、5个月的利润。

图片来源:蓝海亿观网,卖家供图

原本卖家的利润就很低,还有风险随时被更低价所取代,即便开始走量,也要随时提防被退款、被罚款。看似高歌猛进,实际上卖家成为这个生态上的奉献者,乃至牺牲者。

生态困境

如果电商是一个生态,平台是参天大树,那么卖家就是为平台供给养分的土壤。

卖家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角色,但往往卖家的生态是决定平台运转的关键。只有卖家有利可图,平台才能从中获利。拼多多在国内之所以对淘宝形成有力冲击,正是由于淘宝的中小卖家相继被拼多多纳入。

但在海外平台的迅猛扩张中,卖家并没有从中受益。以往的亚马逊模式,卖家的门槛更高,可一旦做出来一两个爆款,将自己的商品链接(listing)的做到一定的排名,就有机会“细水长流”,源源不断地获得亚马逊的流量。这种模式,通常即便做不到巨大流量,也可以慢慢增加收入。

但在Temu模式下,低价永远是“王道”,如果不维持最低价,坑位随时被占。这种模式本身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卖家在这个生态中,始终处于重压下。卖家本就是薄利多销,还要被持续压低利润,面临被取代导致的流量下滑和损失。但一旦遭遇退款、罚款, 依然会面临不小的损失,坑位似乎也变成“围城”。在这样的生态中,卖家的生存状况并不好。由此延伸出去,当卖家缺少利润,从事生产的投入也会相应压低,这种内卷的方式对经济活力没有太大的裨益。

去年,拼多多生态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一场危机,中小商家围绕拼多多“仅退款”规则发起的反击战,一度从拼多多的自营店蔓延至百亿补贴店、品牌店。这实际上就是卖家的生态困境突破了临界值。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底价内卷是否是长效的模式也同样存疑。在跨境电商领域,中国卖家本就是靠相对低价来获得收益,但如今Temu将低价内卷到更高强度,整个跨境电商的卖家而言,都在面临着一定冲击。

AMZ123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超七成中国亚马逊卖家销量较2022年同期下跌,其中26.7%的卖家单量甚至下降了30%~50%,仅有30%的卖家单量实现增长,但增幅并不显著。2023年下半年,在其调研的1647名中国卖家中,近四成卖家黑五销量出现下降,其中14.33%的卖家销量甚至下降了50%以上,仅25.32%的卖家销量出现上涨,剩下36%卖家销量与平时持平。

Temu狂飙的背后,实际上是具备一定实力的供应链卖家通过让渡利润,滋养了平台。但对于卖家自身,多数人是否能比以往有更多收益存疑。对于不在生态体系的更多卖家,这一模式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而冲击了原本不错的业务。从长期看,这一出海模式仍然需要优化,应当让原本卖家生存得更好,也能让更多卖家参与进来,共享出海成果。

当然,包括Temu在内,“出海四小龙”的亮眼成绩对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当前出海已经迈入深水区,中国企业不再只输出优质数码、家电产品,而是开始输出商业模式,这是积极的信号。但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出海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大市场,让更多企业收益,让经济获得更多外部能量。卖家无法从中广泛受益的生态体系,并不是健康的体系,最终也无法长效维持。

参考资料:

Temu只是敲了敲亚马逊的门,来源:表外表里

一个月扣款超19万,Temu 5倍罚款太狠,来源:亿恩网

出海四小龙”,挑战亚马逊?,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拼多多Temu价格战升级,中小卖家快坚持不住了,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