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庆假期的消费数据不如市场预期,且在之后看不到那啥明确变化,前段时间消费行业暴跌,贵州茅台最低一度也跌到了1350元,吸引了不少资金的关注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会比较清楚,我最近半年最不喜欢的就是消费行业。即使如今消费行业已经跌了一轮,估值并没有半年前这么昂贵,但这次也我依然跟市场主流意见唱反调,今天题目也列得很明确

我最近有一点搞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放着估值更便宜的互联网行业不买,而去选择估值更高的消费行业?我觉得部分朋友可能被互联网跌破了胆,之前抄底互联网如今伤痕累累,所以已经不敢再去买互联网,甚至不敢再公开表明看好互联网行业。

但这些都是情绪而已,并非基本面逻辑。

真正的基本面逻辑是,消费行业的基本面仍有恶化的可能,互联网行业的基本面却有边际改善的可能但消费行业却被市场赋予更高估值,互联网行业被赋予了更低估值,比如腾讯如今就10+倍PE,但贵州茅台仍有30+倍PE。

像不像我前段时间给你们分析消费行业与军工行业的预期差,用隔壁老王的孩子和我家孩子成绩对比的那个例子?不记得的话,我再说一遍👇

隔壁老王的孩子是邻里街坊公认的学霸(市场一直很看好消费行业),之前小测平均都是考85分的(消费行业业绩稳定),但是这次期末考试却考了个59分不及格,不知道是不是打游戏把成绩拉下了(疫情影响消费的业绩),街坊们开始指指点点(市场对消费行业产生分歧了)

我家孩子是邻里街坊公认的捣蛋鬼(市场一直不看好军工行业),之前小测基本都是50分左右吧,反正不及格(军工行业以前业绩确实不行)。但是这次期末考试却考了75分(疫情影响下军工业绩不差),街坊们觉得这倒霉孩子总算是懂事了(市场对军工行业开始看好)

一个以为会考85分结果考了59分,一个以为会考50分却考了75分,此消彼长之下,预期差就拉得非常大。股价一涨一跌,两者差距也会拉得非常大。

数据来源:Wind

如今的互联网就有点像那时候的军工了,我不是说两个行业的经营模式相似,长期来看互联网和军工的投资逻辑并不一样,我是说市场给与互联网的低预期跟当年的军工很像,背后蕴含的预期差机会很像

给大家再重温一遍我今年以来不看好C端消费的主要原因👇

当时那啥出现后,对全国居民的收入影响还没体现,人们钱包里还攒着2019年以前攒下来的存款。当情况可控之后,居民消费快速反弹,虽然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100%水平,但也恢复50-80%的水平。

上海发生时,已经反复折腾全国居民超过2年时间,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的节奏均发生变化,人们钱包里攒的存款已被消耗得差不多。而且今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裁员,被裁之后很多人大半年都找不到工作,收入下降,消费支出就更加捉襟见肘。

最关键的是,别以为裁员只影响了被裁的人,裁员会成为一种情绪影响那些在职的人

大家会开始担忧公司前景,担忧自己未来会不会成为被裁的一员,担忧未来自己的收入会不会减少下降。即使还没被裁员,收入还没减少,大家也会提前勒紧裤腰带减少支出。

所以我今年以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C端消费需求一直都是比较担忧的

但是我对接下来的行情并不会特别悲观,因为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如今流动性是极度宽松的,市场上的钱是很多的,只是怕亏钱怕炸雷所以不敢投。但如果能够找到在经济弱复苏的情况下,还能稳定增长甚至高增长的行业,那么资金必然蜂拥而至,物以稀为贵。

这是题外话并不是今晚的主要内容,我只是怕大家看到我表达对消费的悲观,而觉得我对整体都很悲观,我必须再次澄清强调清楚。

接下来便是说互联网了。

我知道会有一些朋友认为,药师你既然不看好消费,那么互联网行业很多都跟消费挂钩的啊,比如电商,比如社交广告,比如游戏,比如到店。不看好消费但看好互联网是不是属于前后矛盾?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朋友,说明你对行业景气度的理解到位了,但对预期差的理解可能还不够。互联网和消费确实同样受累整个宏观经济周期的复苏速度,互联网确实跟很多消费行业息息相关,但市场对这两个行业赋予的预期并不一样。

同样是考经济学,大家觉得隔壁老王的孩子会考80分,我家的孩子估计就只能考40分。由于预期足够悲观,我家孩子根本不需要考80分,考到60分及格就基本赢了,因为隔壁老王的孩子很难考到满分。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过去都花了很多钱在烧新项目,为了抢夺更多流量份额,彼此内卷得很。但如今严苛的监管政策约束限制行业过度扩张,这也限制了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开支,尤其是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本开支,倒逼互联网公司专注核心业务,减少无谓的内卷。

这看上去是坏事但也可以是好事,就看大家怎么理解了。互联网严监管政策虽然限制了业务扩张,但同时也为公司省下了大笔开销,反而增厚了利润,改善了现金流

综上,互联网行业现在预期差已经足够大,买消费真不如买互联网。

......